【軍事博評】William:朝鮮火星17試射 新亂局還是新契機?

2022-03-27 16:27:49 最後更新日期:2022-04-09 14:41:47
William Lam

現實中只是個小職員的軍武 / 科普愛好者

AWQ32A朝鮮中央電視台的導彈試射宣傳片段,給人感覺更像領袖個人秀。(YOUTUBE擷圖)

 

3月24日,朝鮮在五年後,再次試射洲際彈道導彈,而且是2020年底閱兵時才展示的全新型號火星17型,比過去的火星15型體積更為龐大。試射完後一天,朝方就展示當日導彈試射的片段。但更令人意外的是,片段充滿電影感,十足一齣以金正恩為主角的電影,甚至還有點特攝味,例如發射前一刻,眾角色都大哮著「發射!」,感覺就像在看特攝電影或超級機械人動畫片一般。

當然,好笑歸好笑,這朝鮮中央電視台的片段達到11多分鐘長,就朝鮮過去武器試射宣傳片中可能是最長。且信息量相當多,研究價值也更高。

 AWQ32舉升中的火星17型導彈連發射車全貌。留意的是飛彈是托在尾部的發射台上,由發射台直接熱發射升空的。右圖則是本次試射和過去數次高軌道試射的射高及射程比較。(照片來自YOUTUBE擷圖及維基百科)

 

火星十七的變與不變?

基於朝鮮根本沒有能力進行遠距離遙測,加上若依最大射程射向海上方向,都有機會被美國視為導彈襲擊,故和過去一樣,實於高彈道測試,以實驗飛行距離。本彈飛行67分鐘,彈道高度為6248公里,著彈點在1100公里外,日本本州北部以東的專屬經濟水域內(相對而言,2017年火星15型試射為4400公里及900公里)。若轉換成正常彈道,那導彈最大射程可達12000至15000公里,由於本彈直徑達2.7公尺,基本上已可在較大載荷下覆蓋整個美國本土,威懾能力甚至遠較5年前火星15型為大;更重要的是,今次應該是朝鮮洲際彈道導彈首次全程試驗成功,因為2017年那次試射,一直有言論指其彈頭再入大氣層時就已經燒毀。

AWQ32B2020年10月閱兵上展出的火星17型的燃料室/噴嘴,由保護套及彈尾標飾所見應該是3組6個(一個燃料泵向兩個噴嘴供應燃料),但發射型則只是兩組4個,有可能由於首射載荷較輕,用兩組引擎已達到發射需要的射程。(YOUTUBE擷圖連結1)

 

引擎方面,仿自RD-250火箭引擎的318革命火箭引擎,似乎已經漸入成熟。這種引擎2018年前只成功試射過5次,但在去年12月開始即經火星8型高超音速武器試射及火星12偵照型的發射,4射4成功,其實也令本引擎的可靠性進一步改善,才有今次試射的基礎。不過今次引擎的配置也有令人不解的地方:上次閱兵時,導彈尾部有蓋子蓋著,由尾部結構得知這可能是3引擎6燃燒室(噴嘴)組合,但今次試射明顯可見只是2引擎4燃燒室組合。暫時無法肯定閱兵那個配置只是誤導手法,還是導彈可以有4燃燒室或6燃燒室版本可供選用。

AWQ3相信是流動指揮車內,火箭技術進行發射操控的操作站。過去的發射設施多只有普通卓面電腦及LCD屏幕、滑鼠等家用電腦設備,但現在這個控制台,明顯已更換成軍用電腦使用的裝備櫃、控制機台及軍用電腦系操作系統更常用的軌跡球。這亦應是首次見到朝鮮軍用級別野外級別的導彈控制電腦設備。(YOUTUBE擷圖)

 

有點令人意外的是,朝鮮方面首次公報了指揮導彈發射的流動指揮車內的實況。由控制台的終端機判斷,這是典型野外用控制設備,其實也暗示朝鮮的長程導彈已具備完全的野外指揮與發射能力,不用靠中央指揮中心直接下達發射命令。

AWQ1彈頭艙出現了8-12個疑似噴射口,這東西在火星15型上是沒出現過的。若比較其他擁有可脫離式彈頭艙罩的洲際導彈如民兵3型相比,可知那些噴口明顯是讓艙罩加速脫離的火箭。基於單彈頭通常不需要額外的艙罩,有理由相信這是為未來發展多彈頭MIRV預留空間的(YOUTUBE擷圖1及擷圖2)

 

不過本彈最令人意外的地方還是彈頭蓋。事實上,上次在閱兵時已有人發現火星17型的彈頭蓋上有多個噴口似乎向下的小孔,但因為沒有人知道那是否模型,所以也沒有人妄下結論,但由今次發射實彈可以肯定,頭蓋上的多個小孔應該就是小型火箭的噴口,脫離大氣層後就可點燃,讓頭蓋與彈體分離,露出彈頭。如果是單彈頭的話,其實可以不要這個設計,而考慮到導彈直徑和投擲量均不小,要搭載多彈頭(即使如火星12那種600-700公斤級大型彈頭)是沒有問題的,亦即是說,本彈已為多彈頭分導技術(MIRV)留下足夠空間,就看朝鮮的MRV / MIRV技術發展進度究竟去到哪個水平了。

 AWQ2火星12型上面的單彈頭。這單彈頭大約70-80公分彈徑,對核彈頭來說相當大,但若裝備在火星17型上,三至四枚的MIRV分導彈頭還是可以的。(圖片來自朝鮮勞動新聞)

 0 19CC現時火星17所用發射車是由購入的萬山多軸工程車額外加焊3軸而成,由於軸數太多太笨重,速度緩慢,加上速度稍高時也有結構受損的危險,其實不是實用的發射車,改為發射井裝填車可能更合算。右圖為RS-24亞爾斯彈道導彈的發射車,彈重較輕之餘且只有8軸,路速可以有20-25公里。(相片來自朝中社及維基百科)

 

部署方式?

和過去一樣,本彈以過去購入的萬山多軸車修改成的TEL發射車為運輸載具,然後再以地面發射架作熱發射之用。不過需要留意的是,本彈尺寸已經十分巨大,長度達25-28公尺及2.7公尺的直徑,注滿燃料後可達100噸以上,和前蘇聯UR-100N型彈道導彈在尺寸及投擲量也頗有幾分接近。但是,這也代表這種導彈已難以進行野外機動,因為發射車總重量可能達150-200噸,11軸發射車的設計亦讓其變得更笨重,轉向及加速更差,基本已失去機動發射的意義。

0 19CD和火星17型在尺寸及噸位上相近的UR-100N型洲際彈道導彈(北約代號SS-19)與其發射井。100噸以上的中重型洲際彈道導彈,要進行路上及路外機動,是相當困難的事。(圖片來自連結1連結2)

 

所以這種導彈更適合的部署方法只有兩種,一種是井射型,這樣可以長期檢測並讓導彈處於最佳狀態,且若結合早前測試的「裝盛容器」(ampoule)技術,那液體燃料可以在導彈出廠時就注滿,並保存至少十年,就算部署井內,接到命令後發射速度亦可提高。當然,井射最大問題還是容易被先制攻擊而已。

 

0 19V俄國RT-23 UTTH(北約代號SS-24)洲際彈道導彈導彈列車,重量達到103噸,且有10個分導彈頭,加上鐵路機動速度更高,隱藏也相對方便,是蘇聯二次反擊的陸上重要主力;右圖是去年才公開、朝鮮軍方由貨運車廂修改而成的飛彈發射列車。由於導彈列車幾乎就是蘇聯時期南方設計局(今屬烏克蘭)的獨門技術,而朝鮮過去一直就十分依靠由烏克蘭方面獲得前蘇聯的導彈技術,朝鮮是否由南方設計局方面得到相關技術,例如遠隔目標指示、在移動平台進行維護保養等,是值得懷疑的。(圖片來自連結1及鮮中央電視臺)

 

另一種發射方法,就是去年底已開始試驗可行性的鐵路發射系統。鐵路系統可以讓導彈列車在全國範圍內實施機動,也能在鐵路維護設施中隱藏;又或經過側線可在諸如山中隧道或地下工事中迅速駛出,雖然移動路線受限制,但反應速速度及穩定性遠優於那個超重且慢得像蝸牛的發射車,是無容置疑的。

事實上,世界上首個投入服役的洲際導彈鐵路發射系統,就是由烏克蘭的南方設計局開發,而很不巧的是,一直有指朝鮮手上的318型火箭引擎,也是入手自烏克蘭南方設計局手上的RD-250引擎。朝鮮的間諜是否有在2010年代時同時引入鐵路發射系統的一些技術資料?這就令人頗堪玩味了。由於朝鮮自身也有不少長度足夠的客車車廂,參考資料進行改造,也不是沒可能的事。

 AWQQQQ2019年7月時,朝鮮這條導彈潛艇已完成大半工程,然而可能因技術或經費問題,這條潛艇至今仍未下水。(照片來自以下TWITTER連結)

 

發射的時機?

首先要留意的是,朝鮮大約去年初已因美國遲遲沒有兌現兩國協議的減緩制裁承諾,已經決定單方面取消該協議,但此後大部分時間仍然是試射未受限制的短程彈道導彈及巡航導彈為主,甚至在測試高超音速滑翔武器時還透過彈頭提早脫離推進段,降低高度及射程。唯一一次明確違反協議的,是今年1月一次以測試太空監測技術為名義的火星12型導彈高彈道試驗。朝鮮選在現時徹底放棄先前承諾,個人認為可能有以下原因:

1, 海基計劃受阻:

朝鮮在火星15型試射完畢後即和美國達成不再試射遠程陸基彈道導彈的協議,而長程導彈的重點一度落在潛射彈上,其中北極星3型中程彈道導彈和新導彈潛艇是重點。不過三年過去了,上兩項目未有進一步消息,似乎即使是60-70年代的海基導彈系統水平,朝鮮的技術及財力還是難以負荷的,若要持續展示力量,還是需要陸基武器,是故朝鮮由去年底開始即將重點轉往巡航導彈及「號稱」高超音速武器試驗上,加上火星17已完成一段時間,試射幾乎是必然的事。

 102374729 mediaitem1023747282018年6月金正恩巡視新義州化妝品工廠。朝方原先提出「大安事業體系」和「青山里精神」(分別針對企業管理方式及農業生產管理方式),並在計劃經濟管理上提出「社會主義企業責任管理制」和「革命性經營方式」,可視為經濟改革的先聲,但美國一直拒絕在未有核裁軍協議下放寬經濟制裁,加上新冠疫情,這些宏大的經濟改革計劃似乎停滯不前。(網絡圖片)

 

2. 新冠令經濟進一步陷入困境:

特朗普與金正恩雖於2018年簽訂不再試射長程彈道導彈武器的協議並展開核計劃談判,但美國並未對制裁作任何鬆綁,對朝鮮的經濟自然雪上加霜,連此前制訂的新經濟發展政策都無法有效落實;加上新冠疫情及朝鮮實行的封國措施,經濟情況其實更差,加上國際糧油價格緊張,甚至連金正恩都曾經當眾落淚向人民道歉,這樣的困境,似乎也會觸發過去「透過試射戰略武器或核試,引起關注並重新展開會談」的套路。

276142405 645789966737968 1274032906164771261 n編按:頓巴斯民兵(盧甘斯克民兵)在一架被丟棄的烏軍BTR-80前合照。俄烏戰爭不單深化世界經濟及糧食危機,更可能重組國際關係架構,將為21世紀上半葉世界政經發展帶來嚴重的影響。(圖片來自FB專頁”葉沃洛夫斯基的隨想”)

 

3. 赴俄烏危機進一步引起美方注意:

時間進入2022年,歐洲因為俄烏戰爭陷入新一輪戰爭陰霾之下,韓國又因對朝強硬派總統候選人尹錫悅勝選,連帶亞洲局勢也有可能進一步緊張起來。由於需要對俄國進行全方位拑制與制裁,為穩定能源及資源供應及阻止其他國家進一步傾向俄國,拜登對於部份之前受美國嚴厲制裁的國家開始聯絡,並商討放寬進一步制裁的內容,委內瑞拉、伊朗以至古巴都先後受惠,所以今次朝鮮試射長程導彈,除了對美韓作一個下馬威之外,更可能是赴美國正在開闢對俄國際戰線時,讓美朝重新舉行協商及和談,討論緩解制裁事宜。

 

結論:當然,美國現時外交焦點仍然在俄烏戰爭的發展及避免影響國內經濟及物資供應上,且不惜以放寬對部分敵對國家的制裁來達到目的。不過朝鮮沒有什麼物資可出口美國,且也試射未正式量產的武器來「提醒美國」,作用未必很大。當然,朝鮮有可能進一步「加碼」,有指朝鮮已經在整修核試場,可能進行新核試,若屬實,會否進一步加劇東亞地區的不穩定,恐怕要密切留意了。

導彈試射真人秀全片,總長度達11分鐘。

發佈於 軍事博評
By 2022-03-27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