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於我們
香港輕新聞(Lite News Hong Kong)是一個致力於提供中立報導和獨到評論的網絡平台,成立於2015年9月。我們立足香港,關注全球的政治、時事、經濟、文化和趣聞。
中華民國榮民,曾任海軍中權軍艦艦長,美國海軍戰爭學院績優畢業,英國赫爾大學政治學博士,目前在大學執教國際關係等政治學入門課程。勤於媒體針砭時政與探論國際現勢,亦經常接受媒體電訪;偶爾出席政論節目,評論政軍議題。
編按:早前湯加王國火山大爆發後,中國海軍艦隻及運輸機遠程運送救援及重建物資前往當地。圖中遠處為澳洲海軍兩棲登陸艦阿德萊德號。據所知當時阿德萊德號發生電力故障,無法回航澳洲繼續載運物資,被迫在外海進行修理。(圖片來自國防部網站)
近來南太平洋島國所羅門群島成為新聞焦點,特別是美國媒體紐約時報在3月底時,報導所羅門群島國內反對人士將該國與中國大陸簽訂安全協議草案內容,透過在網路公布刻意加以曝光後,當時立即引發美國、澳大利亞、紐西蘭與日本等多個國家嚴重關切。
但美國應對情勢發展步調卻並不算是積極,直到4月19日中國大陸與所羅門群島雙方對外公開證實業已簽署此項安全協議。特別是所羅門群島總理索加瓦雷(Manasseh Sogavare)是公開向該國國會提出報告,此種作法顯然就是在美國特使團來訪前,刻意揭露已與北京達成協議,以木已成舟手法逼著美國接受既定現實。
編按:就經濟而言,所羅門非常依賴對華出口貿易,其是嚴重出超且有2/3的出口貿易都是向中國出口的,出口總額更佔全國GDP的10%,其本上是它依賴中國多於中國依賴它甚多,以更優厚的條件與中國建立更緊密的關係也是件合理不過的事。(圖片來自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統計資料)
儘管中國大陸與所羅門群島雙方協議不對外公開協議具體內容,但西方各國依據外洩草案,紛紛提出臆測,甚至澳大利亞總理莫里森(Scott Morrison)還公開揚言,若是中國大陸在所羅門群島建立軍事基地,此將為美國與澳洲所不能容忍紅線。但表面上態度如此強硬,但澳洲政府究竟能夠採取任何有效對策扭轉現狀,確實令人懷疑。
美國特使團係由國家安全委員會印太政策協調官坎貝爾(Kurt Campbell)以及國務院負責亞太事務助理國務卿康達(Daniel Kritenbrink)為首,率領美國軍方政策幕僚以及國務院專業外交官員所組成。該訪團除將出訪所羅門群島外,更將途經夏威夷並訪問斐濟以及巴布亞新幾內亞等國。
編按:據知去年年底所羅門群島爆發騷亂(主要由馬萊塔島美拉尼西亞人發起),中國在當地的商店受到破壞後,讓國才轉而尋求與中國建立更緊密的關係,也有可能借此壓制該島島民的獨立訴求。(網絡圖片)
該特使團成員在4月22日於所羅門群島首都荷尼亞拉與該國總理索加瓦雷舉行會談,會談中索加瓦雷總理再三向美國表示,此項與中國大陸所簽訂之安全協議絕對不包括在該國建立任何軍事基地。但依據三月底美國媒體依據網路所曝光協議草案內容所作報導顯示,確實是涉及中國大陸軍事艦艇在該國停留與整補等後勤支援條款,並且亦包括中國大陸可依據所羅門群島要求,派遣警察與武裝部隊協助該國維持社會秩序,甚至保護中國大陸所投資之基礎建設工程項目。
編按:近年來,澳洲已至少發現兩次中國電子情報艦在澳洲水域附近及南太平洋活動,當中主要是追蹤美澳海軍的聯合演習,莫里遜政府對此反應強烈。(圖片來自澳洲國防部)
會談後美國政府發表聲明,強調若是中國大陸以具體行動進駐軍事武力、建立武力投射能力或是相關軍事設施,美國將會嚴重關切事態發展,並且採取相關作為加以回應。所羅門群島亦透過外交管道向澳大利亞提出說明,強調並未同意中國大陸在該國設立軍事基地,但顯然坎培拉並不採信此種說法,仍然惡言回應毫不保留地放出狠話。
在此同時紐西蘭與東加王國對此亦有所回應,表示將在近期內召開之太平洋島國論壇(Pacific Islands Forum)領導人峰會中,對此情勢表達關切,希望所羅門群島能夠提出說明。而日本則是宣稱將就此議題,派遣外交政務副首長出訪所羅門群島,顯然各方對於中國大陸經略南太平洋地區高度關注,連臺北方面也要湊上一腳,忙不迭地表態對所羅門群島喊話,呼籲該國不要成為北京所運用軍事棋子。
編按:現時中國在所羅門群島已有「部隊」,不過這其實是去年暴動後支援當地警察進行訓練的警務教官。 (圖片來自所羅門群島政府)
事情發展到此地步,由於協議內容並未對外公布,不論所羅門群島總理如何解釋與保證,西方國家絕對是無法完全排除北京經略南太平洋,在所羅門群島進行軍事布局之疑慮。但就中國大陸有無必要在所羅門群島建立軍事基地,西方各國是否反應過度,或許應從下列幾點切入觀察,才能獲得較為具體周延之評斷結果。
編按:解放軍現時唯一海外基地在紅海入口的吉布提。是一個支援各國紅海及阿拉伯灣護航任務的後勤保障基地。該基地有幾個大泊位及直升機場,不過沒有維修設施及可使用的大機場,要作為海外軍事行動的跳板,難度頗大(圖片來自連結1及中國國防部)
首先就必須思考,中國大陸在南太平洋是否有必要建立軍事基地,以便進駐軍事武力,透過軍事活動與展示兵力,期能達成其國家戰略目標。就目前北京與區域內各國所建立之經貿往來與各項交流關係來說,是否有必要建立常駐性軍事武力,才能夠維持與穩定前述經貿與文化互動關係,顯然是看不出北京在該區域內具有任何戰略布局,設立軍事立足點之需求。換句話說,看不出中國大陸經略南太平洋各國關係,必須進駐軍事武力以便支持其對外政策作為。
編按:在所羅門群島上進行演習的澳洲陸軍。長期以來,澳洲都視所羅門群島及新畿內亞為其勢力範圍。(圖片來自澳洲國防部)
當然中國大陸近年來積極經略南太平洋,並與各個島國發展出相當正面關係,早就讓澳洲在區域內影響力受到影響,引發西方國家各種疑慮絕對不在話下。原來西方世界透過坎培拉作為代表,經營區域戰略態勢,現在情勢發展到必須由美國親自上陣,出面應對處理區域戰略態勢變化,更加證明澳洲在南太平洋區域戰略地位下滑。在此種區域影響力消長過程中,澳洲政府所表現之焦慮與煩躁態度,其實更是相當明顯。
編按:的確,日軍於二戰期間入侵南太平洋可能會喚起澳洲一些不快的回憶與警惕,但要知道日本當時能侵入所羅門群島地區,原因是他們早在二戰前就佔據今天第一島鏈的一半島嶼,甚至遠至中南太平洋的加羅林群島,中間又有特魯克群島作為聯合艦隊最大海外泊地,故有非常穩健的補給線,但解放軍基地全在第一島鏈內,距離南太平洋最近的基地都有7500公里以上……圖為42年泊於特魯克群島的大和及武藏號戰列艦。(圖片來自維基百科)
其次就要考慮到,中國大陸與所羅門群島相對距離相當遙遠,就設立海外軍事基地來說,假若缺乏實際軍事任務需求,光是要維持該基地運作,就投資效益來說其實是相當不划算。而且突然跨越如此距離設立軍事基地,就獲得本土支援所需時間來說,更是違反最基本軍事發展基地建設布局原則。在遠離本土處設立海外軍事基地,其實是要考慮多項經濟要素與投資效益,就所羅門群島所處之地理位置與戰略價值來說,顯然不會是個理想方案。
編按:日本在1942年企圖實施所謂「美澳攔斷作戰」,以切斷美國與澳洲的物資運輸,迫令澳洲退出戰爭。為爭奪所羅門群島的控制權,美日兩國於1942年曾於所羅門群島周邊爆發多場大型海戰,是為二戰中最為慘烈的海上決戰之一,日本更因而在這裏大量消耗優秀飛行員及大量軍艦,達到無法補充的地步。圖為薩沃島海戰中日本夕張號輕巡洋艦戰鬥的畫作。(圖片來自連結)
西方各國對於中國大陸經營所羅門群島關係,特別是雙方建立安全協議後所產生疑慮,在相當程度上是源自於歷史經驗之情感投射。換言之就是將中國大陸視為當年日本帝國,懷疑其將重演發動大東亞戰爭南進,攻取南太平洋諸島並威脅澳洲安全。但若是理解到當年日本在一次大戰後接收德國在太平洋海外屬地,整個地緣戰略態勢差異相當之大,如此比擬顯然在思維理則上充滿盲點與謬論。
最後就必須指出,其實就所羅門群島來說,若不是因為北京積極與其發展經貿往來關係,該國亦不會突然受到澳洲與美國重視,並且積極採取步驟希望改善與該國往來關係。澳洲政府恐怕更必須捫心自問,多年來澳洲積極經略南太平洋各個島關係,當所羅門群到發生社會暴亂時,假若澳洲能夠有效協助該國政府穩定情勢,所羅門群島政治高層還會捨近求遠,去與中國大陸簽訂安全協議嗎?
編按:今天中國在南太平洋的某些動作,實也和澳洲政壇有關。17年上台的霍華德,作風屬右屬保守主義,且一改前代作風,在對華立場上不但異常強硬,而且徹底親美,還把自己第一大貿易伙伴說成最大的戰略敵人(雖然是遠在8000公里外),甚至購買核潛艇及企圖干涉南海戰略形勢,此舉令中澳關係一落千丈且令澳洲國內經濟受重大損失。民眾對其施政明顯不滿,甚至現時於大選中的民調比澳州工黨落後不少。(圖片來自記者杜宗熙先生面書專頁)
北京之所以能夠獲得所羅門群島政府青睞,達成安全合作協議,誠然經貿考量是重大因素,但更重要理由是中國大陸多年秉持不干預他國內政之外交政策,並且儘量不在他國製造政治矛盾從中獲利,更不會拿出人權自由民主當招牌,透過亂唱高調去對他國頤指氣使惹人生厭,所以才能夠在西方傳統勢力範圍內,獲得當事國如此正面回應。
當美國與澳洲如此強勢應對中國大陸與所羅門群島簽訂安全協議,特別是不顧外交基本禮儀,發表極度露骨之威脅言論,誠然是顯現出西方世界霸權思維,應對弱國所具霸道心態。但若是仔細思考,澳洲與美國將南太平洋各國視為禁臠,表明不容許他國染指,或許才更是讓區域內各國獲得運用與北京互動往來,迫使西方必須付出代價,對其提供援助施惠攏絡之大好良機。能夠遊走於強權中間在夾縫中求生存,絕對不輕易選邊,才是會讓本身身價上漲,避免單方面遭人予取予求之政治智慧。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