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博評】William:防空登陸艦?新興國家海軍的「合成獸」

2022-05-26 17:54:35 最後更新日期:2022-05-28 12:01:09
William Lam

現實中只是個小職員的軍武 / 科普愛好者

Re 20鋪設龍骨儀式上的卡塔爾新LPD,以及其完成預想圖。(資料來自NAVALNEWSNavy recognition)

 

5月17日,意大利芬坎蒂尼(Fincantieri)造船公司為卡塔爾海軍建造的一條兩棲艦開始鋪龍骨,其排水量接近9000噸。對兩棲艦來說,這噸位算不上大,但其特別之處在於「合成」!當你需要一條防空護衛艦加一條登陸艦,卻發現不夠錢買兩艘(或者不夠人操作兩艘)時,你可以怎樣做?大部份國家只會取其一而已,另一個要求唯有將就將就,但……的確有國家選擇吃「漿爆瀨尿牛丸」-就買一條合成軍艦回來吧!事實上,很多新興發展國家或者富有但人力資源少的小國都面對很相似的國防問題。若加上對海軍有較強烈而特別的需要,則這問題會更嚴重,若有廠商又願意提供這種怪異的設計,那就很容易一拍即合。近年最佳的「怪艦」例子,就是上面提到、意大利向阿爾及利亞及卡塔爾外銷的後勤支援登陸艦(BDSL)。

 1428937008比較奇怪的是,很多中文資料都說這艘阿爾及利亞海軍的旗艦為阿爾及爾號,但這船的名字其實是Kalaat Beni Abbes,其實是一座雕堡,且是該國反抗法國殖民統治的重要象徵。

 

在講這船如何怪前,先要了解這兩國的國防形勢: 1990年代內戰完結後的阿爾及利亞,由於政治較穩定及石油及天然氣資源豐富,近年已取代長年動亂的利比亞,成為南歐地區油氣資源的主要供應者。該國油氣田主要位於撒哈拉內陸地區,和鄰國突尼西亞也沒有嚴重陸海糾紛,但和另一邊的摩洛哥關係因為西撒哈拉劃界問題一直不睦時有衝突,而且摩洛哥雖然比阿國窮不少,但海軍規模也不容忽視,加上和西班牙也有一定的地中海島嶼糾紛,阿國還是需要保護多條對外海底輸油管道,故2000年後其海軍擴張速度也相當迅速

006 Al Udeid在2020年前,卡塔爾海軍甚至沒有一條作戰艦超過500噸的,這是典型的近海小型海軍。圖為他們擁有英製導彈艇Barzan級。(圖片來自維基百科)

 

相對地卡塔爾的處境似乎更惡劣,海軍的需求也較明確。他們擁有中東最大的天然氣田(和伊朗共享),作為遜尼派君主制國家,又曾是沙特阿拉伯前身的成員之一,獨立後本來就崇尚自己的獨立外交取向,一方面與歐美建立更緊密關係,但又與什葉派國家如伊朗等結交,導致和幾個遜尼派阿拉伯國家關係緊張,2017年時甚至發展成外交衝突及封鎖。其國家雖然細小且領海都局限在波斯灣一帶,但貴為中東重要金融區,且也有一些外海支援與打擊的任務(例如打擊也門胡塞武裝與防範區內的其他海軍力量),故其海軍雖以快速攻擊艇為主,但數年前已開始籌建一支以四條3000噸級護衛艦為核心的中型水面艦隊。

Algerian Navy 20182018年阿爾及利亞海軍的規模,就算在歐洲各國海軍而言規模也是不小,這裏未計算規劃中為汰除舊式蘇製導彈艦與護衛艦的20382型和056型的計劃。(圖片來自Naval Analyses)

 

不過兩國海軍都有類似特徵:反艦能力強大,登陸與航空支援能力不足,但對手同時有海上及陸上威脅。對於一般中型區域海軍強國而言,可以購買中型的兩棲登陸艦解決,但對於這兩國而言,一艘2萬噸級別部分商船規格的LHD雖不貴,但需要較多艦載直升機及更多兵員以供操作,而且也要更新國內修造設施,成本或所需人力也很嚇人,同時兩國對中程艦隊防空系統也有需求:阿方是2010年代初尚未擁有這類系統,而卡方則雖已初步建立,但明顯未足夠應付反艦及空中攻擊能力處於優勢的潛在對手(即沙特)。綜合而言,兩國海軍需要的似乎是防空火力強、具備相當兩棲支援能力但又不能太大的軍艦。能提供這種設計又有能力建造的廠商很少,他們顯然也轉向現時唯一能提供這種多功能艦設計的西方廠商—意大利的芬坎蒂尼(Fincantieri)造船公司,並把目標指向他們旗下一種「超前部署」式「三合軍艦」-一艘集防空護衛艦、指揮艦與兩棲登陸艦於一身的大型艦。

finca航空巡洋艦的先驅之二:瑞典哥德蘭號航空輕巡洋艦及二戰時因重損改裝成航空巡洋艦的最上號重巡。兩者分別可搭載6及11架水上機,執行長程水面搜索任務。(圖片來自naval-encyclopedia.com連結2)

 

類似的混合用途軍艦其實早在20至30年代出現,但主要是砲戰與航空能力混合的軍艦,而且最後只有極少數成事。戰後基於反潛、尤其是反核潛的需求急增,最主要發展出來的混合用途艦主要是直升機巡洋艦,一度甚至成為新興主流,法國、意大利及俄國都先後建造,連相對傳統的英美海軍都有類似甚至更為大膽誇張的設計,不過冷戰過後,這些「大膽」設計大部分不是進了拆船廠,就是成了歷史檔案,大約只有一個國家未有放棄類似構想,那就是……意大利。

Re 2000 VV二戰時在沒有航母的情況下,意大利把水上偵察機當臨時戰鬥機用,後來更把陸基戰鬥機Re.2000放到軍艦上,用彈射器直接起飛進行防空攔截,完事後直接飛回岸上。雖說英國也有類似應急做法,但主要是部署在CAM船上作護後船團之用,完事後機師要可控著水並棄機的。意大利海軍似乎是習慣了航空能力受限下搞盡腦汁以擁有那怕是一點的航空戰力。(圖片來自Secret Project Forum) 

 

二戰前意大利海軍的軍艦設計有不少獨突之處,例如船頭裝水上機彈射導軌、戰鬥機裝在彈射軌上當臨時防空戰鬥機使用,還有獨突的普列賽羅系統等。戰後意大利成為北約在地中海的海上主力之一,除海軍設計與建造能力快速恢復外,也漸漸培養出特別的海軍發展思想。基於當時意大利海上力量被認為是直面蘇聯黑海艦隊的前峰,而基於自身國力及戰敗國限制下,又不能擁有航母,故意大利漸漸發展出更強的水面火力之餘,也想加強一定的航空力量(主要用於反潛),是故作為戰前航空巡洋艦的延續—直升機驅逐艦就此誕生了。

 

14AA2維內托(左)和安德烈·多里亞級直升機巡洋艦(右)對6-70年代海軍發展方向有極重要的作用。(網絡圖片)

芬坎蒂尼造船公司是50年代開始意大利海軍的主要研發廠商,意大利戰後的軍艦大部分都出自該廠,當中的安德烈·多里亞級和維內托級(單艦成級)直升機巡洋艦可說是直升機驅逐艦/巡洋艦的先河,不但承襲重火力的「傳統」,在5000噸級噸位上不但有長程防空導彈及多門76mm速射砲,還創造性地設有可供四架反潛直升機作業用的甲板、機庫及航空設施,而維內托級更一口氣擴展至9架反潛直升機,影響旁及俄國、英國、法國、日本等的設計。這當然主要針對當時急速膨漲的蘇聯與北約潛艇兵力,同時也是針對二戰和約對意大利海軍航空兵力的制約而作出的適應。這股風氣到70年代中後期,隨著垂直 / 短場起降戰鬥機的登場,更發展成一系列重型的打擊與航空運用兼備的巡洋艦甚至戰列艦級別的軍艦,不過沒過幾年,除了蘇聯的基輔級外,其他國家的航空打擊巡洋艦都沒有成真,可能要這樣操作,成本與複雜度也太高,變成兩頭不到岸了吧。

C551Gar意大利加里波底號航母的設計思路較接近蘇聯,擁有載機能力的水面作戰艦,雖只有12000噸的排水量,但水面與防空火力相當強。1989意大利國會取消海軍搭載定翼機的限制後,本艦最大搭載量是16-18架飛機(混編)(照片來源:意大利國防部 / 網站:Sea Force )

 

然而對意大利海軍而言,這問題似乎不是問題!1985年服役的意大利戰後第一艘航空母艦加里波底號,雖然已有全通型甲板及6度的滑躍甲板,但在1989年國會通過改變憲法前都只能載直升機。然而它的火力卻算是西方航母中最強的,不但有兩部防空彈發射器,還有反潛魚雷、三台近防砲,甚至還有四發反艦導彈,事實上就是大型驅逐艦(甚至巡洋艦)加到航母上的玩法:事實上,其意大利艦種別名就叫Incrociatore portaeromobili 即巡洋航空母艦,也可以叫搭載飛機巡洋艦。名字可能是迴避憲法,但其火力及1.4萬噸噸位,叫成巡洋艦也不為過。

14AA1意大利這條外銷後勤支援登陸艦其實就是由聖喬治級船塢登陸艦改良而來,艙庫和車輛出入口基本沒變,運兵能力稍有增加(300多升至414人),船身主要是加長了8米。聖喬治級可是第一艘全通甲板型的船塢登陸艦,目的主要是在有限噸位下加大載貨量及強化直升機起降能力,而由於噸位有限,部分設施轉移到加大的艦島上,這亦給了日後增加艦隊防空和指揮設施的契機。事實上聖喬治級啟發了日後海自大隅級運輸艦的設計。(圖片來自Seaforce.org英文維基百科)

冷戰結束後,軍事形勢大幅舒緩的情況下,水面戰與航空戰綜合作戰艦的需求其實已較少,但芬坎蒂尼造船公司的設計功底及風格尤在,例如加富爾號航母本身就有車庫及作為運輸艦的功能,而且拜頻海戰鬥艦的熱潮所致,該廠也搞出形態獨特的多功能瀕海艦(實為護衛艦)PPA。不過形態最獨特的,還是今次的主角—作為少數外銷近萬噸級大艦的後勤支援登陸艦。事實上,這是滿足中小型國家海軍客戶的經費與人員限制所作的最優解—把意大利海軍自用的8000噸聖喬治級中小型全通甲板船塢登陸艦稍稍放大,然後將FREMM的EMPAR相位陣列雷達及火控,以及16個Sylver A-43垂發及指揮中心裝到原本就比較巨大的艦島上,變成一艘兼具防空護衛艦與指揮艦功能、可運用3-5架直升機,並投送一個營級兵力及車輛的小型兩棲攻擊艦。

Absalon歐洲的多用途支援艦主要走兩條路線,一種是類似丹麥海軍的阿布薩龍級多功能支援艦一樣,搞成一艘類似roll-roll船的軍艦;另一個則像意大利一樣簡單粗暴,直接在一個用途的設計上硬加入另一種用途的結構。兩者熟優熟劣,恐怕不是一時三刻講得完,不過可以肯定的是,阿布薩龍級功能雖然超多,但到現在還是沒辦法搞出外銷。(圖片來自globalsecurity.org連結2)

 

相對於中小型國家而言,既能做中程防空,又能運用直升機進行反潛、登陸甚至反艦作戰,又能搭載一個營的部隊作兵力投射,更可成為指揮艦及小型醫院船,而且4億歐羅(2011年價格)的價格也頗合宜。就算是卡塔爾海軍購買的改修型防空兩棲艦(主要加裝搜索雷達及A-50垂發,可打更長程的Aster-30型防空導彈),也只是多1至2億歐羅,而且換來的是更完整的區域防空能力。

DIMDEX 2018 Fincantieri Unveils Qatari Navy LPD Design 1卡塔爾海軍所購入的後勤支援登陸艦,規格上似乎再長了一點,在電戰規格上比阿爾及利亞版本更高,其EMPAR相位陣列雷達內部換裝了更強力的Kronos 數位化AESA主動相控陣雷達,甚至已擁有反導能力,而且發射管長度不但能打ASTER 30,現所知發展中的ASTER系列甚至也可裝得下,另外也似乎裝備了S1850M相控陣長程預警雷達……這根本已相當於升級版地平線防空驅逐艦的配置了,NAVALNEWS甚至直接將該艦稱為防空船塢登陸艦!事實上買一條專職防空護衛艦很貴,但將其作戰系統塞在另一條噸位足夠大的其他軍艦上,成本似乎就相當化算了,甚至算是一魚兩吃。 (圖片來自NAVALNEWS)

當然,不得不說這型艦也不是沒有缺點:這種多功能艦面對大型海上對抗可能很「雞肋」,抗沉性只相當於較次的兩棲艦級別,或者並不擁有足夠遠的航程(據所知由原本的7500海里縮減至6100海里),而且這條船的乾塢也只能搭載舊款的車輛登陸艇,未能搭載幾種更快的登陸載具,但無論在地中海還是阿拉伯海,這航程都已卓卓有餘;更強的火力及區域防空能力也能保證對岸支援任務可更容易成功,甚至能在一定程度上擔當艦隊防空任務,掩護其他較小型軍艦在防區內的作戰,可說是名乎其實的「一魚兩吃」。

 its enrico fermi image1BTW意大利海軍中人骨子裏似乎火力至上及玩合成獸玩到上癮」。1960年代後期規劃的核動力補給艦恩里科·費米(Enrico Fermi,就是那個著名物理學家)號,就偏要裝上一大堆砲及多架反潛直升機,側聞還有防空飛彈(沒畫在圖上)……(圖片來自Global Security)

 

結尾

自二戰以來,大國海軍對於跨艦種多功能艦雖然有相當長時間的興趣,但除航空(直升機)巡洋艦及幾乎已注定失敗的LCS外,其他的都只停留在興趣上,這可能和研發成本、操作難度以及在防護及配置上不同艦種要求的矛盾難以解決有關。不過若果落到中小型國家海軍,若其要求是甚麼功能都有一些,夠用就成,這在重視量產及講究性能效益的大國海軍面前是雞肋,但對這些國家而言就相當化算了,而且維修要求也沒有什麼變化(小修中修自己都可以搞,大修及作戰系統性能維護無論如何都要靠廠商)。「雞肋」還是「一魚兩吃」,視乎用家的需求了市場逐漸開拓中的BDSL,可能就是這種典型了。

 

 

發佈於 軍事博評
By 2022-05-26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