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評】無雙直傳:香港應及早發展元宇宙社會 「ARTAVERSE」是起步

2022-06-04 11:30:53 最後更新日期:2022-06-04 12:54:11
無雙直傳

學研社成員,著有《全球化多面體:我們如何面對》一書。生於政治家庭,由細到大經歷無數次大、小選戰,由派傳單、貼海報到運籌帷握,決勝帷幕之內。深感大江東去,浪淘盡,不如神遊張家界。既厭倦政治,又離不開政治。閒時只好提筆論政,如風花雪月。

藝術是什麼?沒有一個完美的標準定義,但可以說:藝術家透過「技術」製作「作品」,以「作品」為媒介,把他的思想、精神世界及美的意識傳遞給受眾,和受眾產生精神聯繫,使受眾經歷「獨特的體驗」。這個「獨特的體驗」,依禪宗的話來說是「拈花微笑」;依法國哲學家列維・希留爾(Lucien Levy-Bruhl)的話來說是「神秘的參與」(participation mystique)。心理學家榮格對此「神秘的參與」定義為:它代表了一種跟外界特殊的心理聯結,個體不能明晰地將自身分辨於該外界之物,而是與其產生了強烈的紐帶 [註1]。

因此,藝術家在不同的技術時期,透過不同的「作品」為媒介,與受眾產生精神聯繫、心理聯結,讓受眾經歷「神秘的參與」。就如法國拉斯科和西班牙阿爾塔米的史前洞窟壁畫、中國商周時期的青銅器、婆羅洲的魂柱木雕、米高安哲羅的大衛像大理石雕、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畢加索的《格爾尼卡》、馬塞爾・杜象的《噴泉》、草間彌生的《無限鏡屋》等。

人類技術的發展,讓藝術家的「作品」更多元化,更能表達作者的思想、精神世界。試想,史前石器時代的藝術家,除了利用洞穴壁畫表達,能否如草間彌生一樣用鏡和光線去表達他們的思想、精神世界?如果史前有AR技術,洞穴壁畫又會是什麼模式?是一隻野牛在洞壁中衝過來?如果當年有VR技術,進入《清明上河圖》、《格爾尼卡》會是怎麼的樣子?那裡的人和物能和我們對話,直接說出北宋汴京的繁華、西班牙內戰的慘烈?如果是這樣又會產生什麼「神秘的參與」體驗?

中環海濱活動空間正在舉行一個名為「ARTAVERSE」的藝術展覽,展覽分為三大展區,ART BOX、ART HUB、ART STAGE。其中ART BOX展區,就是以AR及VR技術讓參與者體驗浸沉式藝術娛樂文化,ART HUB就是數碼藝術展覽,ART STAGE就有本地歌手進行音樂表演。

1500x500(ARTAVERSE 推特帳號圖片)

使用VR、AR及數碼形式去表達藝術,是新鮮事物,但亦合乎人類的發展規律。在石器時代的藝術家,以石器為媒介製作藝術品如洞穴壁畫,青銅時代在青銅器上鑄上各式花紋圖案及文字,鐵器的發明,讓藝術家有工具在木、石上進行雕刻,紙及筆的發明讓繪畫藝術得以實現,照相機的發明就有藝術相片,電影的出現,亦使藝術多了一個表達形式,在數碼時代自然就會有數碼藝術品。而VR、AR技術在藝術上的使用,必定比過去的所有時代更能使受眾感受「神秘的參與」,因為這兩種技術使個體更不能明晰地將自身和外界之物分辨,個體和外界所產生的紐帶更強烈,二者之間的心理聯結會更強。

過去我們在玩多人角色扮演遊戲(MMRPG)時,就有此強烈的代入感體驗,我們像活在遊戲世界中,VR、AR技術會使這種代入感更強。雖然使用和製作工具不是人類的專利,但人類使用工具會改變意識及認知。演化人類學的研究發現。當工具技術的不斷改進,對人類腦量的擴大、認知能力的提高、語言的複習化、塑造人類的心智及行為方式,形成人類身心和社會是密切相關的 [註2]。因此,VR、AR技術的使用,長遠來說會使人類的意識和認知改變,社會及文化亦會改變,創造出「元宇宙」或後資訊型社會。

新的技術,自然有新的經濟活動和新的藝術文化形態,更多更頻繁的「神秘的參與」體驗,漸漸改變了人類的意識及認知,新的軟硬件(工具及技術為硬件、意識及認知為軟件)結合,創造出新的社會經濟形態。

香港要尋求發展出路,VR、AR技術、新形的藝術文化,娛樂產業發展模式,十分適合香港尋求多元化發展的其中一個方向。「元宇宙」或後資訊型社會將會是人類的新社會模式,香港愈早能進入這種社會模式,愈能保持香港的國際地位和競爭力,而愈早進入的關鍵就是有多少人,有多頻繁有那「神秘的參與」體驗,來足以改變社會意識及認知。

「ARTAVERSE」這類形的展覽,是香港進入「元宇宙」或後資訊型社會的起步。

 

作者為學研社成員,著有《全球化多面體 我們如何面對》一書

參考資料

1.《從何處開啟「神秘參與」?從現實躍向網絡的一場集体變革》   2020/07/20

2.《製作工具在人類演化中的地位與作用》  2018/08 人類學學報 第37卷 第3期 高星 

3.《文化探險 業餘人類學初階》 第二十一章 藝術與人類學 劉其偉著  臺灣省立美術館

發佈於 文化生活
By 2022-06-04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