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評】無雙直傳﹕戈爾巴喬夫之逝——世界強權興衰的警惕

2022-09-09 15:28:55
無雙直傳

學研社成員,著有《全球化多面體:我們如何面對》一書。生於政治家庭,由細到大經歷無數次大、小選戰,由派傳單、貼海報到運籌帷握,決勝帷幕之內。深感大江東去,浪淘盡,不如神遊張家界。既厭倦政治,又離不開政治。閒時只好提筆論政,如風花雪月。

2209093網絡圖片

戈爾巴喬夫上月底逝世,《信報》於9月1日的社評就以「戈爾巴喬夫既是英雄也是叛徒」為題,評論這位結束冷戰(田飛龍的觀點是冷戰沒有結束,而是繼續),卻葬送蘇聯的蘇聯前領導人。正所謂「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戈爾巴喬夫把西方一個這麼強大的對手葬送,冷戰以西方不戰而屈人告終,西方及親西方的觀點自然對他的「豐功偉業」褒獎有加,戈爾巴喬夫當時身為蘇聯的國家領導人,卻親手毀滅自己的國家——蘇聯,非西方、特別是俄羅斯的觀點自然對其「歷史功績」貶斥鄙視。

筆者認為,如果戈爾巴喬夫是真心相信西方的那一套,可改革使國家強大,人民富足,真心為國家好,卻弄巧反拙,筆者只能說他真的笨得可以,笨得可愛。如果他明知西方的那一套,會葬送蘇聯而有意為之,那就奸得可恨,奸得出奇。畢竟李登輝都只是出賣,沒有滅國民黨呀!

不過,看戈爾巴喬夫蘇聯解體後的著作,他卻完全沒有反省反思,仍然相信西方的那一套,可救國救民,為西方作嫁衣卻仍不自知,可見他笨得極致,看到國家解體後更加民不聊生,卻不自省過錯,可謂奸到極點。一般來說,奸的人都聰明絕頂,最多聰明反被聰明誤,這種又笨又奸的人真的世間罕見,百年難得一遇,還要讓他做了國家領導人,國家政體自行了斷,更是千戴難逢,萬年難覓。

當然,蘇聯走向滅亡有眾多原因,戈爾巴喬夫的施政只是其中的部份。如果當年蘇聯真的國家強盛,人民安居樂業,蘇聯擁有制度自信,又何需向西方那套有所求?蘇聯領導層也不會出現戈爾巴喬夫這類人物,人民也不會輕信西方那一套。

在蘇聯滅亡的眾多原因中,筆者認為最值得重視的是保羅‧肯尼迪(Paul Michael Kennedy)審視了500年來(公元1500年至2000年)強國之間的興衰著作——《世界強權的興衰》(內地譯名﹕《大國的與衰》)的結論,一個大國在「民生消費、經濟建設及軍事開銷」需要平衡發展的警惕。

120405-N-LE393-014 NEWPORT, R.I. (April 5, 2012) Paul Kennedy, the J. Richardson Dilworth professor of history at Yale University, addresses faculty and students during a lecture at the U.S. Naval War College. The lecture addressed the pre-WWII British policies of appeasement and the lessons they can teach to current American strategy and policy. (U.S. Navy photo by Mass Communication Specialist 2nd Class Eric Dietrich/Released)保羅‧肯尼迪(Paul Michael Kennedy)

保羅‧肯尼迪認為,國家資源主要的支出是「民生消費、經濟建設投資及軍事開銷」這個鐵三角的平衡。一個大國在崛起時,往往把資源集中於軍事,而強國為維持強權更需要維持持續高企的軍事開銷。經濟建設投資,即投入基建和科研的資源減少,導致經濟發展受礙。經濟不景,民生消費不能滿足,民不聊生,人民對政權的不滿與日俱增導致政治危機,內亂頻繁。內部政亂不穩,引致強權受外力挑戰,為了維持強權,反過來更要增加軍事開銷,形成惡性循環,最終導致國家及強權系統崩潰。

保羅.肯尼迪認為,蘇聯解體在於蘇聯把國家資源集中在軍事上,投資的科技研究亦是軍事科技,能為經濟提高增長的科研和基礎建設投入不足,資源集中在軍事上的重工業,能改善人民生活的輕工業沒有多少投入,民生消費不能滿足人民需求,人民的生活沒有改善反而每況愈下,導致民怨民心思變,內政不穩。國家自身經濟發展受阻,不能透過投資基建和科技發展經濟,只能以強權對外掠奪,外力必然反抗,倒過來要增加或維持軍事開銷,經濟危機更形惡劣,當國家及強權系統不能有效循環下,失衡崩潰。這亦是羅馬滅亡的原因。

以上保羅.肯尼迪的結論,在當今之世,大家是否很眼熟?這正是當今世界強權美國的寫照。不過與蘇聯不同的是,美國的開支不只是龐大的軍費,民生消費的開銷亦大,因此美國債台高築,只是美元的金融霸權,讓其這個比蘇聯更不平衡的體系更能苟延殘喘。

過往美國透過舉債,民生消費尚可滿足,人民較能安居樂業,因此內部矛盾仍可透過選舉政治來消弭。加上美國雖然對基建長期缺乏投資,但對科研有投入,對經濟仍有創新的增長動力。可是在現今過度量化寬鬆多年及高通脹下,民生不穩,政局動盪,美國雖深明這個鐵三角的大戰略原則,想加強國家資源於經濟建設,投入基建和科研,讓製造業回歸美國,可惜為時已晚。

政治不穩,選舉政治只能增加民生消費,以穩定民心。經濟不力,需投資基建和科研,但基建和科研的回本需時不是一朝一歹。強權衰落,更加需要投資軍事科技、武器研發及加強軍力。試想在美國在已債台高築下,如何在「民生消費、經濟建設投資及軍事開銷」這三個鐵三角中,還要增加每個角的投資?以美元霸權及軍事力量來割全球韭菜,以維持這個鐵三角的開支,去做到這個鐵三角的系統平衡。就算全球各國不反抗任由美國宰割,資源有限,欲求無盡,美國這個國家強權系統崩潰只是遲早的事。

其實,從《世界強權的興衰》看,國家由鄧小平主政之時已依這個鐵三角平衡戰略原則為發展戰略。面對當今世局,美國國家強權系統,就潰未潰,全球格局生變之際,中國保持戰略定力,維持「民生消費、經濟建設投資及軍事開銷」這個鐵三角的平衡,戰略總原則實至關重要。

戈爾巴喬夫已逝,蘇聯亦已解體。這個歷史經驗和教訓,中國人應深刻銘記。

 

參考資料

2022/09/06《明報》 田飛龍﹕戈爾巴喬夫的政治童話與冷戰的繼續

2019/06/13《 人民論壇》 孟慶龍﹕<大國興衰與更替的密碼> 

保羅‧肯尼迪﹕《世界強權的興衰》 1992年 風雲出版社 

發佈於 博評
By 2022-09-09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