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博評】張競:解析戰機空戰對抗迷思

2023-05-17 19:38:00 最後更新日期:2023-05-18 17:28:05
張競

中華民國榮民,中華戰略學會資深研究員,曾任海軍中權軍艦艦長,美國海軍戰爭學院績優畢業,英國赫爾大學政治學博士,目前在大學執教國際關係等政治學入門課程。勤於媒體針砭時政與探論國際現勢,亦經常接受媒體電訪;偶爾出席政論節目,評論政軍議題。

005Yd14Xgy1h81hy3vfffj31hc0zk1kx編按:殲16與殲20,分別是解放軍四代機及五代機中最強的機種,在戰時也是互相配搭的關係。

 最近透過《央視》針對解放軍西部戰區空軍飛行部隊所作報道,外界獲知該部隊所配備之殲-16型戰機,曾經在空戰演練中,擊敗過在戰機性能分類上更高世代之殲-20型隱形戰機。

此項消息被揭露並經當事者證實後,當然就會引起軍事航空社群密切討論,但是否就可因此認定殲-16型戰機未來在戰場上,當面對性能更為先進之戰機時,較有可能獲得勝績?基於下列各項因素,恐怕不可就此武斷高估殲-16型戰機,或是反過來低估殲-20型隱形戰機所具備之作戰實力。

543d icmpfxa6537570編按:四代機和五代機要進行單純空戰對戰訓練,有隱身及電磁優勢的五代機需做一些「性能封印」才變得較高平,最常見的是加裝龍特透鏡,以抵消隱身優勢。(網絡圖片)

首先必須指出,此等戰機空戰對決演練課題,考量殲-16型戰機未來實戰場景所將遭遇對手來說,幾乎絕對不可能會是遭遇殲-20型隱形戰機對陣較量。所以就單純以殲-16型戰機空戰對抗殲-20型隱形戰機之演練課題來說,就僅限於磨練空中接戰程序,其中當然包括視距外目標搜索、辨識、追蹤、鎖定、完成目標運動分析以及計算武器設定參數,最後模擬發射武器接戰。

005Yd1編按:事實上在對戰時除了加裝隆特透鏡,還有諸如限制雷達探測距離等,以測試在固定性能範圍內兩機的差距,當然這在現實上意義似乎不大。大約10來年前F-22曾和德國的EF-2000較量過,EF-2000也在模擬戰中擊敗過F-22不只一次。(圖片在連結1)

 

假若未在視距外完成接戰程序,等到雙方接近時,就必須實施戰術運動,以便佔取有利位置,掌握相對有利態勢,換言之就是進行空中纏鬥,期能完成短程空對空導彈或是機砲追蹤瞄準程序,最後同樣模擬發射武器接戰。當然在前述過程中,不論是在視距外接戰,抑或是近距離纏鬥,相關電子作戰攻防作為,亦會同時進行演練,但與潛在敵手實際電子戰作為與應對狀況還是會有落差。

根據殲-16型戰機空中對抗殲-20型隱形戰機過程來說,由於這兩型機空中運動性能與在武器系統偵蒐單元所能產生目標效應,其實會與中共解放軍空中戰機所要面對威脅對手不盡相同。因此雖有訓練成效,但畢竟與刻意模擬敵手之假想敵部隊,甚至是實際對抗潛在敵手所使用之同型戰機進行空戰對抗,所能產生訓練效果有所差距。

 其次就要談到單純戰機對抗,其實是相對單純之訓練課題;就現代空戰所要面對之複雜場景來說,單純由戰機進行空戰對抗,其實相對機率較低。現代空戰對抗演練,通常都會同時搭配空中管制機或是地面雷達觀通體系共同作業,甚至還要搭配專業電子戰空中儎臺,運用先導電戰壓制干擾(LJ:Lead Jamming)以便提供殲擊機電子掩護,甚至還有可能在戰機相互對抗過程中,提供遠距電子戰掩護支援(SOJ:Stand-Off Jamming)作業。

243250999 233309218667676 218914568541877754 n編按:殲16D公開後,有網友搞出個「空中馬景濤」的渾號,只要想想EA-18G的外號和馬景濤先生的演戲風格,你就會知道這個渾號的笑點……!不過在空戰任務中,殲16D這種主動攻擊型電戰機,才是勝負的關鍵。(網絡圖片) 

 

有些戰機甚至會與專業電戰空中儎臺組成編隊,由其提供電子屏衛干擾(EJ:Escort Jamming)壓制敵機接戰能力,以利友機取得空戰對抗優勢。就算無法獲得專業電戰空中儎臺隨戰機編隊提供電戰掩護,就目前各國先進戰機基本配備來說,若該型戰機內建於機體內之電戰系統不足以承擔任務需求時,掛儎自衛式電子反制電戰莢艙幾乎已經成為執行各項任務之基本配備,因此若要討論殲-16型戰機對抗殲-20型隱形戰機,繞過電戰攻防作為,簡直就是不可思議。

3c82d17編按:在EA-18G與F-22的對抗演習中,EA-18G也贏得過擊落紀錄—在數架機前出「犧牲」的情況下,EA-18G測出F-22的方位,再施放強力電子干擾,一路迫近F-22至視距內進行打擊。(圖片來自連結)

 

誠如前述,在現代化空戰已經是「無戰不電」外,還要再談到「無戰不聯」;除前述空中預警與戰術管制儎臺或是地面雷達觀通管制體系,在現代化空戰中仍然具備關鍵職能,並且考量相關任務機種相互配合,再加上來自友軍艦艇防空火力或是其他地面防空火力,在適當條件下提供空中對抗任務戰機火力掩護與支援,吾人必須認識到,唯有在配合空管、電戰、地面防空火力等複合威脅環境下,所進行之空戰對抗演練,才能符合實戰化演練之基本要求。

1637307347605編按:未來的空戰單機埋身空戰的機會更少,更多可能是空戰系統對決中作為一個單元的戰鬥機 + 忠誠僚機對抗對手另一個單元的戰鬥機 + 忠誠僚機。這甚至可能已是最簡單的對抗情節了。(網絡圖片)

 

再者就要指出,儘管戰機捉對廝殺戰鬥場景確實相當吸睛,受人關注其實並不令人意外;但若要評斷戰機是否能夠符合任務需求,其實是要看其能否善盡任務職能,而不是單純根據其與特定戰機空戰對抗能否獲勝。

就戰術空軍所付基本任務來說,整體來說應當不外乎爭取空優、制壓防空、密切支援、戰場阻絕以及地面掃蕩等多個面向。而戰機空戰對抗場景,並非單純地像是武師打擂臺般,雙方相約同時派出戰機在特定空域相互交鋒,而通常是某方在遂行特定戰術空軍任務時,另方派遣戰機制止對方繼續執行該項任務項目時,雙方發生空戰對抗所致。

Mig 31 Russian Air Force編按:米格31是前蘇聯末期一種著名的攔截機,其改良型一直是俄國空天軍國內防空的主力。其性能要做空格鬥就別指望了,但高速性(甚至可以超音速飛接近半小時),巨大雷達及長程空對空飛彈,反而在俄烏戰爭中的長距離空中阻絕任務中表現出色,在相當遠的距離攔截及阻止烏軍少數攻擊機或戰鬥機進入戰區。(圖片來自連結)

 

所以在評斷戰機空戰對抗相互捉對廝殺時,除前述所要強調須從是否發揮組合戰力角度切入之外,更要進一步思考原先所要執行之戰術空軍任務,是否因為此項空戰對抗過程,導致其原始任務無法繼續執行,這才是觀察整個空戰對抗過程最主要核心關鍵所在。

舉例來說,假若整體戰術空軍任務是針對特定地面目標實施戰術打擊任務,而在任務過程中,負責護航對地攻擊任務機之殲擊機兵力,在執行任務過程中與地面起飛負責空防任務之敵方攔截機發生空戰對抗,此時評定戰術任務是否成功關鍵在於對地實施戰術打擊之戰果,而非空戰對抗後雙方戰損交換率。

 344297803 749690943510574 7264517436867759193 n編按:最近流出的照片顯示,已出現一段時間的PL-17/21超長程空對空飛彈已裝備在量產的殲16型上。該彈據知射程超過300公里,至於有沒有400公里,就要看導彈的推進系統,尤其是不是一種兩節式長程導彈,還有在長程狙擊時,目標指示及中繼機會是什麼了。無論如何,這也比俄軍R-37M遠程空空彈輕巧得多。(網絡圖片)

 

所以運用護航兵力,吸引敵方派遣攔截機升空應戰,在空戰對抗過程中,讓其無法分身去攔截制止對地攻擊任務機實施地面炸射,最後順利完成戰術打擊任務,此時進行空戰對抗之護航戰機,充分善盡其任務職能,才是評定整個作戰任務成敗核心關鍵。至於其與敵方戰機空戰之戰損傷亡交換率,嚴格來說,其實並非重點所在。

a4c4 hxvzhtf1424820編按:當然,空戰系統更需要強力的「空中之眼」,預警機的數量、探測距離與聯網能力對於空戰系統的攻防有更顯著的影響,甚至可以讓空軍力量更有效率的進行攻防。圖為空警500預警機,除用主動相控陣雷達外,數量更已接近50架的水平。(網絡圖片)

 

總而言之,最後還是要指出,在空戰史中性能較差戰機,憑藉著高超飛行操控技術與空中戰鬥技能,擊敗性能較佳戰機其實案例並不算少。再加上近代武器工藝發展,讓視距外接戰可能性大增,同時亦讓性能較差空中儎臺,透過運用高性能遠程制空武器,擊敗對手新世代戰機機率隨之提升。

殲-16型戰機能在空戰對抗演練中擊敗殲-20型隱形戰機來說,只能證明殲-20型隱形戰機在空戰中並無絕對優勢,殲-16型戰機確實亦有機會擊敗性能較強之同質性空中儎臺。此種空戰對抗操演假若不是透過多次演練獲得相同結果,其實在統計上亦不會產生任何意義;畢竟所有空戰對抗基本原則還是相同,而且空戰對抗到頭來還是要經過長期消耗,才能看出誰是最後贏家。

發佈於 軍事博評
By 2023-05-17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