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博評】呂琪:尹錫悅能否成為東亞的攪局者?

2023-05-22 23:02:50 最後更新日期:2023-05-23 16:34:55
呂琪

香港輕新聞特邀軍事評論員

unnamed 5A編按:早前尹錫悅到日本訪問及聲稱締結新關係,但這場官方照就曾因攝影角度關係引發軒然大波。(網絡圖片)

 

5月10日是尹錫悅正式就任韓國總統一周年的日子,當天上午,他在社交平台發佈視頻稱,過去一年是為建設「由民做主」的新國家而奮力奔走的一年,未來也將繼續為民服務。然而,韓國國民並不買總統的帳,據韓聯社報導,一調查機構最新發佈的民調結果顯示,就職一周年,總統尹錫悅的施政好評率為37.5%,差評率為60%。特別是他對美日的「屈辱外交」,不僅令周邊國家的百姓不滿,許多韓國民眾也對他罵聲不絕。

有文章對尹錫悅這一年的總統歷程列出「七罪宗」,分別是:外交上親近美國、獻媚日本、招惹中國、加劇朝鮮半島緊張局勢、插手俄烏衝突、破壞和平以及委屈韓國。這其中的核心就是尹錫悅上台後,推翻此前文在寅主導的南北和解政策,強化韓美同盟以及韓日同盟。

34cA5編按:金正恩執意發展核力量,除保衛政權與國家外,更多是作為籌碼與美國討價還價,借放鬆制裁以讓朝鮮重返國際社會。2018年的美朝關於朝鮮戰略武器發展的協議算是成功的第一步,但隨後雙方仍糾纏在核武廢除的條件與落實過程,加上美國內部黨派質疑批評,會談並無寸進。至拜登等傳統派回朝,對朝重覆過去的威懾政策。文在寅卸任離職前,兩人私交不錯,朝韓敵對關係也緩和甚多。然而明眼人都知朝韓問題及戰略上的話事人是美國總統,文在寅幾乎沒有角色可言,為重新開啟談判,金正恩在戰略武器發展問題上也顧不上韓國那麼多了。(YOUTUBE 擷圖)

華而不實的《華盛頓宣言》

尹錫悅早在競選總統期間就大力鼓吹深化美韓同盟,他曾強調一切以美韓同盟為出發點」。自二戰後韓國建國開始,在國防安全上歷來都是以韓美同盟為核心的,外交政策上親近美國倒也無可厚非,畢竟一個國土上駐紮了這麼多美軍的國家,無論說的多好聽外交上都是無法獨立自主的。


34cA7編按:試射前一刻的火星18型機動固燃洲際彈道導彈,右側是外形相約的俄國白楊2型。朝鮮算是擁有相當的有限核威懾能力了,這也是美國核戰略中完全不容許的事。(圖片擷取自Twitter片段連結2)

 

尹錫悅多次提及韓美首腦會談的成果性文件《華盛頓宣言》,宣言內容中,美國同意將在核武器問題上,給予韓國更大的發言權,以換取韓國不發展核武器的承諾,同時將首次派遣戰略核潛艇訪問韓國,以示對韓國的核保護。有韓國專家抨擊,儘管新機制有利於面對核威脅時的磋商,但是考慮到韓國的話語權有限,而且美國仍然明確不會在韓國部署核武器,因此美國的承諾其實只有象徵意義,從某種角度上看,這次的宣言就是一張廢紙。

這也說明美國在半島局勢問題上,還是存在諸多顧慮的。一方面,朝鮮擁有核武器和洲際導彈,且是足以威脅美國本土的核武器,拜登政府自然不會做進一步的挑釁。而另一方面,美國也害怕激怒中國,俄羅斯。可以預料美國如果在韓國部署核武器,那麼古巴導彈危機的歷史一幕很可能重演,這是拜登政府不願面對的。

 0590 d22編按: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訪韓,被視為美國對韓國核保護傘的再保證。不過朝鮮核武更大程度上是對美國進行有限核威懾,加上數量所限,未必是用來對付韓國的。(圖片來自連結)

 

韓國民眾對尹錫悅的訪美成果也不買帳,尤其是在訪美期間,尹錫悅在白宮用英文給拜登獻唱《美國派》,一系列的「跪低」示好舉動,卻完全沒有爭取到保護本國產業和企業的措施,例如:韓國現代汽車拿不到美國的任何電動車補貼,三星電子等企業依然要向美方提交公司內部財務資料。韓國民眾直指尹錫悅無視民意,在相關報導下的評論區內,有線民直懟總統:「是只關注國民,還是只關注誇讚自己的國民」。

 unnamed 5B編按:侵華戰爭及太平洋戰爭時期日軍強徵國內與朝鮮半島殖民地的婦女作為從軍慰安婦,是日本當年最「著名」的戰爭罪行,然而,關於相關罪行的道歉與賠償,日方一直以「對方自願」(令人驚訝的是,某島一些青年也是這樣聲稱)為由一直拒絕拖延,無怪韓國反日情緒一直不減。(圖片來自連結1)

 

匪夷所思的韓日關係

最令人覺得不可思議的是尹錫悅對日本的諂媚態度,這也是自二戰後韓國建國以來,歷屆總統都不敢做的。例如:今年4月份有記者提問尹錫悅「日本是否應該對二戰犯下的罪行道歉」,尹錫悅表示:「拿百年前的事情讓日本道歉,這一觀點令人無法接受」。而在日本強征韓國勞工問題上,尹錫悅提出了一個「用自己的錢替別人賠償自己」的驚世方案:韓國政府正式公佈二戰時期被日本強征韓籍勞工受害者賠償問題解決方案:韓國企業向社會募集捐款,用政府基金賠償韓國受害勞工;而標榜「只關注國民的人」的總統,卻對韓國民眾關切的生計問題避而不談,有漁民表示:對日本核污染水排海問題不敢發聲,如果防不了輻射,韓國的水產業就全毀了。

02cb91224fab4488a9664a3c編按:日本著名的物質文化遺產端島(俗稱軍艦島),原只是淺灘,但因海床下發現煤礦,故填出個人工島方便開採。對日本人而言這是工業化時代的重要標記,但對韓國人而言則是國恥,因為二戰期間有大量被強徵到此的韓國奴工因煤礦意外和日方虐待而死亡,其賠償甚至到現在還是解決不了。 (圖片來自連結1連結2)

 

尹錫悅這一年來的所作所為,即便是當年那批出身「日據時代」,對日本懷有好感的韓國官員,都不敢公開說出這些話、做出這些事,一個生於和平年代,受過完好教育的韓國總統居然會選擇這樣做,實在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以至於有韓國媒體將其稱為「李完用第二」,李完用是韓國歷史上主導簽署「日韓合併條約」,在自己兒子因這件事羞愧自殺後,還公然霸佔兒子遺孀的頭號韓國賣國賊。不過即使被人罵成這樣,尹錫悅卻不以為然,繼續堅定執行自己的政策,這一點倒是頗有「李完用」之風。

Red Cross pamphlet on March 1st Movement KADA shyun15 01211編按:和五四運動同年,三一獨立運動是韓國近代反抗日本殖民統治的肇始,只可惜運動被日本憲兵部隊殘酷鎮壓,多達八千名志士遇難。(圖片來自連結1)

 

尹錫悅的所言所行,無論是家族歷史,還是求學階段表現和工作履歷來看,都沒有跡象顯示尹錫悅能做得出這些事。尹錫悅作為韓國歷史著名將領尹瓘的後代,也是韓國「祖傳愛國人士」。尹瓘是高麗王朝時期的名將,曾經憑藉自己的運籌帷幄和能言善辯,解決了當時高麗和女真的邊界糾紛,也是韓國歷史上舉足輕重的愛國人物。唯一能找到尹錫悅和日本的聯繫就是他父親,尹錫悅的父親尹起重求學時期曾到日本著名的一橋大學留學,可能由此,尹錫悅從小接收了不少對日本的正面宣傳。

而檢察官出身的尹錫悅以往給人的印象都是剛正不阿,任上與不公以及各種權貴作鬥爭,包括前總統盧武鉉、朴槿惠和三星集團的李在鎔,都被尹錫悅拉下馬或者送進監獄。實在是沒能想到,這樣的一位「鐵腕」人物在執掌國家大權後,能幹出各種匪夷所思甚至稱得上是「賣國」的行為。或許尹錫悅具有「大忍之才」。自古以來能成大事者皆是能忍之人,尹錫悅在登上韓國總統以前忍力超人,把自己所有的想法都藏在精心修飾的「剛正不阿」面具後面,如果真要找個類似的人,筆者能想到的就是中國的大漢奸汪精衛。

 unnamed 22編按:一般認為,所謂日韓和解,都是拜登「迫婚」的結果,但沒有尹鍚悅過火且完全妄顧國民感受及韓國自身利益的「大方」,根本不能成事。(網絡圖片)

 

插手東亞和歐洲

就現在的大環境下,親近美國必然會導致和中國的關係惡化,不過尹錫悅在招惹中國方面做得極為過分,公然在台海問題上挑戰中國,在接受路透社的採訪時用朝韓關係來比喻台灣問題。台灣問題本來就是中國內政,與韓國無任何瓜葛。尹錫悅代表的韓國對中國內政指手畫腳,這不僅是「踩過界」,而是公然的挑釁。

而插手俄烏衝突、破壞和平這兩點關鍵就在於尹錫悅的親近美國政策,要跟美國保持高度一致,那必然在這些方面唯美國馬首是瞻,美國對俄烏衝突的態度就是保他要保持的態度。

moskit3AA編按:美國裹脅其盟友(僕從)對華發動的科技戰、芯片戰,不但在另一些意想不到的層面遭到反噬,其盟友所受即時傷害更遠大於美國本身,例如韓國的出口總額由去年第三季開始極速滑落,跌幅之大可說嚴重損害其出口型經濟;若果韓國三星等廠最後要將高端芯片生產線搬去美國,恐怕更是重大甚至相當致命的打擊。(圖片來自連結1連結2)

 

其實對於尹錫悅列七宗罪也好,七十宗罪也罷,核心就是親美這一條自1993年盧泰愚開啟韓國民主的步伐後,韓國在國策執行上都是一朝天子一朝臣。這一屆總統親美、對北方強硬或者對華強硬,那麼下一屆總統就親華,對北方釋放善意搞南北和平政策。這樣做的好處就是左右逢源,在對美和對華兩邊遊走撈取好處。但這樣做的弊端也很明顯,就是幾乎每屆總統下台後都離不開牢獄之災。尹錫悅的前任文在寅主政時,對華和對朝都是友好且善意,那麼尹錫悅上台後採取親美,就是重拾韓國多年來的傳統罷了。

 0590 d2294c3025eb88f9a69d949120a9b300編按:韓國民主政制,總統五年一任無連任制,原意是阻止總統專權過久,但這也阻礙政治家實施長期政策,甚至演變成政策大方向幾乎五年一換,政策大方向幾乎搖擺不定。(網絡圖片)

 

不過這次唯一不同的就是,由於大環境的變化,中美之間已經很難容下一個兩頭討好的中間派。因此尹錫悅唯有在親美這件事加大籌碼,才能使得自己的總統位子更穩固,並保障自己卸任後不被清算。而為了進一步取悅美國,順勢親近日本也就有了注解。所以終歸一句話:中美之間的關係變了,世界的大環境變了,尹錫悅只是一個被時代大環境所裹挾的小人物。這個世界是信奉適者生存的達爾文主義,時代變革下大國博弈風雲驟起,哪裡輪得到韓國這種小國獨立自主、「搞風搞雨」。

發佈於 軍事博評
By 2023-05-22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