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博評】William:德國防空系統首次折戟 反映烏軍西方裝備問題?

2023-06-09 00:37:03 最後更新日期:2023-06-09 17:13:10
William Lam

現實中只是個小職員的軍武 / 科普愛好者

hqdefault 5左為 TRML-4D 雷達車,是IRIS-T防空系統的搜索及射控雷達。右為配備不同種類飛彈的IRIS-T系統,烏軍拿到的是 IRIS-T SLM型,現時仍是該系列最新的防空導彈,而且烏軍是試射完畢後幾個月就拿到貨且是全球第一,不排除是德國把埃及的訂單優先撥給烏克蘭。(圖片來自連結1連結2)

 

由6月4日開始,烏克蘭軍方似乎已展開南線札波羅熱的大反攻,各條戰線的戰況亦相當激烈,但到現在所知,這次反攻到現時為止並不順利,幾天攻勢都繼續只能在原有勢力分割線推壓俄軍防線,但俄軍沒退多少,甚至還未需要退至10公里後方的第一道龍牙防線。由於無法清理防線上田野的雷區,烏軍大部分都順著公路進攻,但反而讓俄軍優勢砲兵和無人機集中攻擊,造成不少損失。現時片段甚至已出現豹2戰車和裝甲運兵車編隊受到大規模攻擊的畫面,多輛戰甲車被擊中,西方支援第三代戰車有可能已出現第一個戰損。

352683096 1248646099355391 5161159956568451086 n由無人機拍到的烏軍豹2A4縱隊與裝甲運兵車縱隊混編部隊沿路突進的場面,沒多久他們即受到火力覆蓋,部分當即停在戰場中甚至開始冒煙。有指他們開進戰場前,烏軍並未掃除田野間的地雷,所以進攻部隊都擠在較易看到雷的田間小路推進,但這樣其實更易被火力覆蓋,皆因道路早已給定位了……由突進情況來看,烏軍的「北約旅」訓練還是相當不足……(圖片來自片段截圖)

 

 06516d4 5dae62e 03f36da su 35 ria novosti 根據定位,事件應該發生在尼古拉耶夫和赫爾松市之間的空曠平原上。由於赫爾松市很多物資儲備中心都被浸,河面也大幅加闊,也不利渡河行軍,很多部隊都繞道前往札波羅熱以北前線作預備隊了,但為何仍有IRIS-T的防空單位?有可能是防禦飛過的巡航導彈,但由於有40公里射程,也有可能仿效五月初烏軍的「地對空導彈偷襲戰術」,伏擊在聶伯河東岸飛行的俄軍飛機。(圖片來自結1)

 

另一方面,西方支援的另一個防空系統昨天也出現第一次戰損。一則今天開始流傳的攻擊片段,顯示一個在赫爾松州後方、距離已經嚴重泛濫的聶伯河下游二十公里的地方部署的IRIS-T要地防空系統,受到俄軍無人機的攻擊。被擊中的主要是雷達車連同一些支援車輛,而且似乎是雷達中彈後才補上一輪火箭砲打擊而造成的。現時據所知烏方手上只有四部IRIS-T要地防空系統,可控制方圓20-30公里的地方,但由於雷達車已嚴重損毀,而和俄國系防空導彈不一樣,西方要地防空系統通常只配備一部雷達及射控車,很少有後備車,這即代表至少有一部防空系統已癱瘓,暫時無法使用了。

TRML-4D 雷達車被攻擊經過,片段總有些莫名喜感。片段最尾似乎顯示為作補充破壞,俄軍可能使用火箭砲在無人機定位下作補充打擊。

 

我們對現代戰爭,習慣了防空壓制(SEAD)是先做被動探測或靠偵察手段,確認對方防空單位或機動防空雷達在哪位置,然後先嘗試發動電子攻擊,以削弱其探測距離,再以「野鼬」機搭載反輻射導彈擊毀雷達,往後才開始打掉發射器 / 發射車。當然,除攻擊機外,還有其他方法進行攻擊,例如以色列利用的陸射反輻射導彈和哈特遊蕩彈葯。至於俄國嘛……

1045417965 3 0 591 331 1920x0 80 0 0 3f020423a4e449d96f9116f147e0e93b柳葉刀無人機對烏軍尤其是後方砲兵火力單位及防空導彈,造成很大威脅,不過就現時而言,本彈仍是日間用彈葯武器。(圖片來自連結1)

 

在今次戰爭中除了發展出可能用彈道導彈進行防空火力壓制外,還可能已研發出利用原有的Orlan 10/30小型無人機(或其他更大型的高空巡邏無人機),配合柳葉刀遊蕩彈葯,對野戰或部署前線的要地防空系統進行打擊。個人認為這種反防空導彈的方法,大概是先透過地面電子作戰系統、直升機電戰筴艙,甚至無人機的被動探測頭進行被動監聽,接收到可疑電磁波及確定大概方位、距離後,再由一架或多架Orlan系列無人機進行光學或紅外目標搜索,發現後再由前線後方起飛的柳葉刀進行打擊。由以前對戰車或對烏軍裝備的打擊片段可看到,這是一個相對簡單但打擊力不小的有效無人機對地目標打擊系統。

 1qnfOrlan 10偵察 / 校砲 / 制導雷射砲彈無人機,配合柳葉刀式遊蕩彈葯,這組合對烏軍造成相當大的麻煩,也直接提升俄軍的砲兵打擊能力。(圖片來自連結1)

 

另外,這次打擊似乎還同時反映烏軍的一些存在已欠、影響烏軍戰力的問題。

1. 妥善率問題:

這部雷達當時的「部署方法」也很奇怪—躲在一堆樹叢中,沒有作任何轉動,甚至有位士兵赤身在車頂曬太陽「午睡」,似乎根本就在故障狀態,否則這樣佈置在前線後方根本找死。這可能也反映當前烏軍的前線維護能力相當薄弱,裝備容易停擺,直接提高被突襲的機會;事實上,西方提供武器的妥善率一直是個嚴重問題,脫離原有後勤維修體系,出了問題要維修會是相當麻煩的一件事。

 

 這片段中UP主表示曾訪問一個國際軍團乘員,他們指出對烏軍坦克兵而言,豹1的可維護性及操作簡易度其實比豹2A4好不少,其實更適合烏軍的操作與自行維護。

 

2. 西方防空範式不太適合烏軍:

北約軍方的防空雖然厲害,但還是要靠空軍空優環環相扣,由空中預警機及防空戰鬥機組成足夠遠的防空警戒網,掃蕩大部分敵方空中力量後,才由各種要地防空機打擊漏網之魚,但烏克蘭並沒有空優,又欠缺足夠快的資料鏈與預警系統,各個防空體系有點像一個個孤島,易被各個擊破。事實上烏軍最初是靠長程防空系統和俄系的野戰防空系統努力維持戰場的多層防空力量,但一年過去,野戰防空和原本S-300系的長程防空都逐漸被消磨殆盡,加上自年初以來俄國空天軍得到愈來愈多距外打擊武器,以及Orlan 10 / 柳葉刀系統的更大規模使用,令消耗進一步加快。包括西方系統在內各前線系統「孤島化」更為嚴重,更易成為打擊目標。

promo 24早前曾傳出澳洲有意向烏克蘭提供已退役的FA-18C/ D戰鬥攻擊機,以強化烏軍空中戰力。然而不講維修困難度、沒有預警機和在烏克蘭前線機場部署的困難性,烏軍還有多少機師能接受最少一年的換裝訓練?再講現時北約又聲稱要向烏軍提供F-16,但F-16和F-18功能有重叠,且大部分零件及引擎又不通用,資源緊絀的烏軍能夠有效操作……才怪(圖片乃遊戲CG模擬圖,來自連結1)

 

更麻煩的是,要解決這個問題,西方現在是「遠水不能救近火」;一方面北約鮮有發展遠射程的野戰防空系統,以為整個戰區提供多層次式防空掩護,另一方面一支包括預警機在內的完整空軍才能更有效的進行防空,但以烏克蘭空軍的訓練體系而言,要操作預警機及西方戰鬥機快極都至少需要一年以上的事,加上國內主要空軍基地都在俄軍長程打擊範圍,作為基地也有相當大危險性,要對前線進行更有效支援可說難上加難。

352263040 248025634590526 5996266623616527871 n這名烏軍士兵莫名其妙的在雷達車頂上休息。雖說在戰備狀態沒有說不能休息,但睡在車頂上也似乎太悠閒了……但更莫名其妙的是,由之前片段可見,其他士兵都沒有嘗試射擊柳葉刀,全都只顧跑……(網絡圖片)

 

3. 兵員質素問題:

事實上,由於前線兵員太緊張,過去有經驗兵員也損耗在2014年開始的頓巴斯內戰(部分戰死,部分則投向兩州民軍中。事實上盧州軍和頓州軍現在的中堅仍然是2014年投奔過來的東烏籍烏軍)2022年的俄烏雙方的戰爭中,新兵的訓練時間不但愈來愈短,所教的也愈來愈不足,就算是外派到歐美訓練的技術兵亦一樣。以戰車兵為例,歐洲訓練的烏軍戰車兵似乎只完成了戰車駕駛課程,連 / 營級協調攻擊似乎比較欠缺。而單就今次接戰而言,士兵接戰前也相當鬆懈;而且柳葉刀只有100公里左右的時速,比以色列的哈比系列遊蕩彈葯還慢接近一半(當然尺寸和體重也小不是一點),拿步槍射擊並不是沒可能擊中的(若當場有高射機槍,擊中機會就更高一點)但當時幾乎所有士兵都拔足而逃,實在有點……

 

 

發佈於 軍事博評
By 2023-06-09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