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石琪﹕是枝裕和《怪物》得獎 學校欺凌奇案之謎

2023-06-26 16:07:04
石琪

香港資深影評人。1964 年開始寫影評至今。

2306262電影《怪物》官方網頁圖片

是枝裕和的「孤兒情意結」停不了,也不需要停止,根本上這是他揚名立萬、國際得獎的要素。他最享譽之作多數與孤兒有關,包括接近二十年前《誰知赤子心》,演孤兒的童星柳樂優彌得到「康城最佳男主角獎」。還有得「康城評審團獎」的《誰調換了我的父親》、得「康城最佳電影金棕櫚獎」 的《小偷家族》,以及在韓國拍攝的前作《孩子轉運站》等。

是枝裕和影片的孤兒,不一定失去雙親。有被遺棄的,有出生時出錯調換的,或離家出走的,更多只有單親(自古所謂「孤兒寡婦」就是無父無夫的單親母子),總之涉及種種原因而破裂的家庭問題。——《海街日記》三姊妹,父親早已失散,她們長大後才知道父親死訊,還遇到他另組家庭生下同父異母的妹妹,她們也可算孤兒。

是枝裕和的2019年法國片《真實芳言》(La Vérité)沒有孤兒,由嘉芙蓮‧丹露 Catherine Deneuve 和茱麗葉‧庇洛仙 Juliette Binoche 合演恩怨重重、遠隔歐美的母女,久別重聚,也屬於他拿手的家庭問題。

他繼《孩子轉運站》後回日本拍成新片《怪物》(日文原名同樣),並無妖魔鬼怪,其實繼續發揮「孤兒情意結」,描述單親家庭的問題兒童,照例得獎。今次由坂元裕二編劇,得到「康城影展最佳劇本獎」。此片亦是坂本龍一配樂的遺作。

老實說,我對是枝裕和不斷賣弄「孤兒情意結」有些厭倦,但必須佩服他每次總有變化,各有不同。而且今日世界情變、婚變、家變甚多,加上天災人禍,單親或寄養的孩子有增無減,此乃相當現實的情況。

《怪物》有兩個單親男童,一個喪父,與寡母相依為命;另一個有父無母,父親對他不好。這兩個男童是同學,都變成同病相憐的「怪物」,結成秘密好友,發生驚險事故,令學校與家庭衝突起來,還涉嫌放火焚燒大廈。但究竟誰是「怪物」呢?

此片可觀之處,在於側重學校內的欺凌問題。其中一個單親男童比較弱小,最受霸道男生們欺凌,就連同樣單親的最好朋友,表面上也惡待他,甚至釀成「毒打」大事件,又演變成男教師「毒打」學生的醜聞。到底誰「毒打」誰的真相之謎,在劇情中比誰是「怪物」更重要。

因此,《怪物》不是簡單的孤兒片,而是學校奇案懸疑片。兩個童星黑川想矢、柊木陽太都演得好,其實更好戲是兩個成人主角:安藤櫻飾演在洗衣店工作的喪夫單親媽媽,永山瑛太飾演青年男教師。

安藤櫻角色投訴兒子被這男教師打傷,校方鞠躬道歉,企圖息事寧人,以免損壞校譽。安藤櫻不滿沒有開除男教師,屢次向校方追究,向女老校長問罪。此片前半部就以這單親媽媽的角度為主,一向好戲的安藤櫻演得精采。田中裕子演低調的老女校長,別有苦心,亦很貼切。

後半部轉為男教師永山瑛太的視點,其實他是年輕有理想的好教師,蒙冤被指為罪人,痛苦得失魂落魄。影片發展下去,顯露「出事」 真相。壓軸戲是兩男童失踪,他與安藤櫻化敵為友,在豪雨山洪暴發中一起找尋孩子。兩童是安是危?能否找到呢?

是枝裕和擅長心理刻劃,單親媽媽為兒子東奔西跑、據理力爭;男教師受學校、家長和人言可畏的多重壓力,含冤莫白,都描寫細緻。老女校長是否壞人?也很微妙,最妙是她又像清潔女工,親自蹲下清理學校地板的污物。

兩個單親男童的心理更複雜,其中一個為了顯得正常,也去欺凌弱小的好友,弱小者則故意顯得堅強樂觀,硬充不怕欺凌。他倆有一個極隱閉的聚會地點,遠離世俗,在這個秘密二人世界才自由歡暢享受友情。

其實歷來很多電影拍過,不少兒童有真實或幻想的秘密世界,自得其樂,不是孤兒或單親也會這樣。童話片和恐怖片尤其常拍兒童的「異世之所」。

至於學校欺凌問題,各地電影越拍越多,亦多新聞事例。但學校是否必有欺凌,同學們是否都欺善怕惡,目擊者都不敢舉報呢?當然未必,只不過新聞界偏於報憂不報喜,現在電影亦拍「醜事」 多過「好事」,包括這一部。

還有一種很矛盾的現狀,就是被指為「怪物」的人受到厭惡、歧視、避之則吉。但另一方面,妖魔鬼怪又是很受歡迎的娛樂品,市場很大,兒童特別喜歡「怪獸」 玩具和動畫漫畫,甚至想變為妖怪。總之世情與人心常有矛盾,是正是反? 是愛是恨?往往糾纏不清。

 

原文刊於「石琪影藝談」,本社獲作者授權發表。

發佈於 博評
By 2023-06-26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