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於我們
香港輕新聞(Lite News Hong Kong)是一個致力於提供中立報導和獨到評論的網絡平台,成立於2015年9月。我們立足香港,關注全球的政治、時事、經濟、文化和趣聞。
編按:去年珠海航空展一種單兵可背負及「理論上」單兵就可以操作的蜂群無人機,一箱有9發同軸對轉旋翼遊蕩彈葯,作者曾指這相當於「手頭上有多發可以轉換角度的手榴彈 /可以滯空停留的炮彈、或多架大範圍戰場偵察載具」。這還只是單兵小戰術級別的武器,還不是戰術級或戰役級的蜂群式無人機。(網絡圖片)
雖然目前的無人機在俄烏戰場上的應用頻率,己經是「史無前例」,但是很有可能,我們只是身處大量使用無人機作戰的「前夜」。
為什麼這麼說呢?想像一下,未來擁有大量群集自殺無人機的一方,要怎麼去攻堅一個陣地?
編按:可能是俄烏戰爭到現時為止最成功的戰術無人機柳葉刀,被證明對戰場硬目標(無論是前線戰甲車還是後方砲兵、野戰防空甚至雷達)都有很大威脅性。不過一個接戰單位一次通常只能同時接戰4個目標,且仍由接戰人員操控,未有大規模使用及機群間AI自行協調攻擊的能力。(網絡圖片)
目前陸上進攻的慣常作法,是用火炮空優將該地區覆蓋,之後再派入進入清檄沒有被炸死的敵人。這種做法己經行之有年,但由於火炮與空優的使用也有其死角,與之對抗的手段也很多,傳統的挖戰壕與掩體,仍然能有效的消減敵方的攻勢的有效性,且能讓其攻堅付出巨大的代價。
編按:解放軍已開始大量使用的TB-001型查打一體無人機,十二個掛架除安裝一般導引與非導引武器外,還可裝載巡飛彈與巡飛彈偵察彈。若果這些飛彈可與主機或偵察彈進行AI判別目標及目標攻擊分配工作,同時攻擊後方目標能力就很可觀。(網絡圖片)
如果採群集自殺無人機的作戰方式,我只要指定好一個特定的區域,將一定數量的無人機放出,讓無人機獵殺此區域中,具有明顯紅外線生物特徵信號的東西即可,(傳統的砲彈有炸不到的死角問題,若使用機動性較高的四軸無人機,則可克服此類問題,但是四軸無人機的續航較短,因此只能用於前線戰術狀態)。
這些無人機之間,可自動協調如何進行作戰(己經殺死而無動作的人便不會再進行攻擊,以免重複浪費,中央有個機制能統計全部的殺傷量,如果殺傷量太低,可以派出第二批),實施攻擊幾個小時之後再由人類部隊進入攻堅。即使這些無人機無法完全殺光目標物,但只需要殺傷個七八成,對方便難以再組織起有力的反攻,後續部隊的攻堅難度將下降到很低的程度。
編按:2019年就開始測試的一種車載蜂群無人機 / 遊蕩彈葯,一車竟然有48發蜂群無人機。現在似乎是在測試目標確認、鎖定及分配工作,以避免過殺和發揮最大對抗目標數量。事實上一至兩架車足夠完全壓制一個小區 / 一個鎮的防守兵力。
這種自殺無人機的成本,只要能大量生產,價格便能壓的極低,可能一隻I-PHONE的價就能做的出來,如果是一個「具有大規模電子設備生產能力」的國家,一年生產上億台的自殺無人機,都不是一件難事。
現代戰爭上的人力生產成本越來越高,真的死掉一個士兵,訓練成本加上其後的撫恤成本,往往高的嚇人,可能高達台灣數百萬,而我今天只要用幾架無人的機成本,就能輕鬆與之交換,怎麼算都划算。
編按:台灣人不知是否太相信KOL和文宣,好像經常覺得軍事芯片是愈高製程愈好,而他們擁有號稱最高個位數奈米級晶元製程技術(純粹就是他們買了光刻機)就天下無敵,完全不知道軍用與一般家用電子器材都不需要很高製程的芯片,軍用更重視極端環境下的運行。F-35系列所用的插件式ICP綜合核心處理器,大部分仍使用2004年9月推出的PowerPc 7448處理器,相當於2000年代初期的90nm晶圓製程來的(後來有縮小至65nm),且到今天都未更換。(圖片來源1及2)
而這個「具有大規模電子設備生產能力」的國家,大概率就是對岸。即使我們嘲笑大陸的晶片不如台灣,但是上述的東西,一般用不到先進製程,90~28的製程奈米便可勝任。
很有可能國軍在2027~2035年代要對上的「敵軍」是這種型態,這己經不是我們目前國軍的訓練與裝備能應付的。
編按:有人指大規模導引信號干擾或人手一把高功率微波槍可以防禦無人機,但……有網友指出由於無人機交戰前的工作已經由人在迴路中的程序作完了,在放出以後,就是程序設定和自尋的控制,不依靠和母機的通訊,常規的干擾已經沒用了;另外高功率微波槍和激光致盲槍的半硬殺對抗射程有限,加上大量無人機四面八方攻擊,相當於飽和攻擊,要防禦已是非常困難的事......(網絡圖片)
文章來自作者Facebook,輕新聞獲授權轉載,文章僅代表作者意見。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