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於我們
香港輕新聞(Lite News Hong Kong)是一個致力於提供中立報導和獨到評論的網絡平台,成立於2015年9月。我們立足香港,關注全球的政治、時事、經濟、文化和趣聞。
香港輕新聞編輯
聯合國影片擷圖
聯合國屬下五個專門機構,包括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糧農組織)、國際農業發展基金(農發基金)、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兒基會)、世界衛生組織(世衛組織)和世界糧食計劃署(糧食署)12日於紐約聯合國總部發布2023年《世界糧食安全和營養狀況》報告(The State of Food Security and Nutrition 2023)。
該報告顯示,2022年有6.91至7.83億人面臨飢餓,中位數高達7.35億,相較於2019年新冠疫情前全球增加1.22億飢餓人口;雖然在全球飢餓人口增加態勢在2021至2022年間得到遏制,但仍有很多地區面臨糧食危機。
2022年亞洲和拉丁美洲在減少飢餓取得進展,然而西亞、加勒比和非洲等區域的飢餓水平仍在攀升,其中非洲大陸仍是最嚴重的地區,平均每五個人中就有一人食不果腹,飢餓人口比例高於全球平均的兩倍有多。
報告指,2030年實現消除飢餓的可持續發展目標是一項艱鉅挑戰,預計2030年仍將有近6億人面臨飢餓,糧食不安全和營養不良已成為全世界新常態,呼籲各國推動農業糧食體系轉型,堅實依托農業糧食體系,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Antonio Guterres)在報告發布會上致辭表示,目前看來還有一線希望,部分區域穩步推進,有望到2030年如期實現部分營養具體目標;國際社會應全力以赴,快速果斷付諸行動,努力重回正軌,如期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我們必須加強韌性建設,有力應對危機和衝擊,減輕衝突和氣候等不利因素影響,消除造成糧食不安全的根源。
糧農組織總幹事屈冬玉表示,全球進入後疫情時代,各國復甦步伐不盡相同,烏克蘭戰爭嚴重阻礙民眾獲取營養食物和健康膳食;在這「新常態」下,氣候變化、衝突和經濟動盪疊加共振,本已脆弱不堪的群體更加岌岌可危。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