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博評】呂琪:那些年,被颱風「虐」過的海軍

2023-08-21 06:59:55 最後更新日期:2023-08-21 15:35:44
呂琪

香港輕新聞特邀軍事評論員

 

 USS Cowpens CVL 25 during Typhoon Cobra編按:正受眼鏡蛇颱風吹襲的獨立級輕型航母考彭斯號,風浪關係橫搖已接近30度。事後本艦多處損傷且多架艦載機被海浪捲走。(網絡圖片)

最近颱風頻頻光顧西太平洋,接踵而至的「杜蘇芮」和「卡奴」對中國和周邊國家造成極大的人員和經濟損失。海運行業也受波及,這一周,西太平洋幾乎所有貨櫃船都因颱風出現不同程度的延遲。颱風除了給百姓的生活帶來諸多的不便,對於海軍的艦艇,面對颱風也只有招架之功。

 kamikaze 0編按:浮世繪所繪製的忽必烈蒙古海軍登陸日本並被武士集團擊潰圖。(網絡圖片)

威力巨大的神風

追溯到一千多年前,公元1274年和1281年元朝統治者先後兩次發兵遠征日本,結果很不幸的都遇上了颱風,十幾萬人馬和大批船次都有去無回。從此元朝放棄了征服日本的意願。而在日本看來,連續兩次「神風」庇佑這是天降吉兆,此後「神風」也成為日本的吉祥之物,直到二戰為了挽救戰敗的局勢,日本還用「神風」命名所謂的敢死隊。

雖然自工業革命以來,現代的軍艦看似龐然大物鋼鐵巨獸,但是面對颱風的巨大風浪,還是小巫見大巫。雖說現代軍艦被風吹沉沒的事件發生不多,但海浪對於海軍活動有著非常大的影響:颱風可掀起10米以上巨浪,上萬噸排水量的艦艇都會被掀翻;航空母艦設計可以抵抗12級颱風,但是遭遇強風巨浪也不能確保不會沉艦。

 Japanese cruiser Unebi 1886編按:十九世紀其中一個比較著名的「擬似」軍艦遇風沉沒事件,要算日本海軍的畝傍號防護巡洋艦,其由法國回航日本期間停靠新加坡,之後進入南海水道後就消失得無影無踪……由於南海在12月初常受颱風襲擊,加上本艦被裝載過重火力,有可能遇上颱風的大風浪而翻覆沉沒。(網絡圖片)

如果一艘軍艦的艦艏和艦艉同時處在波峰上,而艦體中部處於波谷,海浪就可能從艦的兩端把艦架空,船隻的龍骨會斷裂。一旦此事發生,這艘船就等於報廢了,歷史上軍艦對抗颱風的案例,都是以悲劇告終。

0 36編按:1935年第四艦隊事件中受風暴重艙的日本海軍龍驤號輕型航母。甲板和前部駕駛室均嚴重受損。(圖片來自連結)

而被日本認為護佑的「神風」,有時候也不仁慈。最著名的就是造成54 人死亡的「第四艦隊事件」。1935 年 9 月 26 日,當時的日本海軍為海上演習而臨時編成了一支「第四艦隊」,由海軍中將松下元指揮,在岩手縣以東 250 海浬處進行訓練。演習期間,艦隊遭遇強颱風,導致全艦隊損失巨大。

其中,航空母艦「龍驤號」桅杆被刮倒,艦橋損毀嚴重,航空母艦「鳳翔號」前甲板被巨浪擊垮,重型巡洋艦「最上號」艦首鋼板開裂,「妙高號」艦首鉚釘鬆動,驅逐艦「菊月號」、「睦月號」、「三日月號」、「朝風號」是艦橋倒塌。最慘的是驅逐艦「初雪號」和「夕霧號」,艦身被腰斬,從艦橋往前就是茫茫大海,艦首已被颱風刮遠並沉沒,「第四艦隊」也因此作鳥獸散。

b9b92894編按:1945年6月遇上強颱風的大黃蜂號(CV-12 USS HORNET),前部飛行甲板嚴重受損,(網絡圖片)

倒楣的哈爾西

大自然是絕對公平的,即使是號稱「從不向任何對手做出退讓」的美國海軍,在颱風面前一樣束手無策。1941年11月28日,美國海軍上將哈爾西(William Frederick Halsey, Jr)率以「企業號」航母為主的第8特混艦隊為威克島運送海軍陸戰隊飛機。按計劃應在12月7日前返回珍珠港,但因為突遇狂風延誤了一天,哈爾西和「企業號」就此逃過一劫。 

但是好運只此一次,隨後哈爾西就在執行任務中遭遇颱風洗禮,而且還是「打孖來」。1944年12月萊特灣海戰時,這位海軍上將指揮第38特遣艦隊在執行攻擊被日本佔領的呂宋島任務時,由於天氣情報失誤,來不及在颱風到來之前撤退,整個艦隊幾乎瞬間捲入風力強達17級的颱風「眼鏡蛇」之中。由於風勢強勁,情況比突遇強敵更危機,美國海軍一度陷入混亂局面,即使事後美國曾迅速派遣救援隊前往,但因為「對手」太過強大,還是給美艦隊帶來了難以挽回的損失。

r 26編按:據所知這是被風暴襲擊下弗萊徹級驅逐艦USS Spence最後一張照片,當時海浪已打到其第二主砲的高度。沒多久這艘二千多噸的驅逐艦就翻覆沉沒。(圖片及資料來自連結1)

據不完全統計,這支艦隊在與颱風的對抗中,共有146架戰機和3艘驅逐艦葬身大海,將近800名海軍以身殉職。直到現在,這場颱風災害都被稱是美國海軍有史以來遇到的實力最強的「敵人」。為此哈爾西還被停職4個月,接收美國軍事法庭的調查。

b9b92894AA編按:路易斯颱風給當時仍留在沖繩的登陸及運兵艦隊帶來嚴重破壞,幸好當時戰爭已完結,否則登陸九州的作戰計劃可能都要延後。(圖片來自連結)

禍不單行,半年後剛剛通過軍事法庭調查複職不久,哈爾西指揮的艦隊再次遭遇了颱風襲擊。在戰爭剛完結的1945年9月,第三艦隊(主要是原預備進行沒落作戰的登陸與運兵艦隊)遇上了颱風「路易士」,躲避不及的艦隊在集結地巴克納灣陷入一片昏天黑地之中,軍艦互相撞擊。隨著颱風風力不斷增強,擱淺在礁盤上的幾百艘軍艦不斷被颱風卷走,又再次被甩向礁石,集結在沖繩的美軍艦隊遭受了滅頂之災。颱風過後,美軍的統計資料顯示,有12艘軍艦沉沒、222艘軍艦擱淺、32艘軍艦嚴重受損幾乎無法修理、損毀約200架飛機,另外還有107艘兩棲登陸艦擱淺或受損,由此可見颱風的威力是多麼強。 

一次任務中在菲律賓海遇上風暴外圍風浪的小鷹號航空母艦。 

防颱風「三板斧」

即使現在的颱風警報準確率極高,海軍在面對颱風時依然不敢大意,即使是回到港口的艦隻也不敢懈怠。如果遇到颱風正面吹襲海軍基地,一般都會採取三種做法:

QW 30.005編按:泊岸的軍艦若在軍港內遇到颱風,可造成嚴重破壞,圖為1906年香港丙午風災中的法國驅逐艦投石機號,不但擱淺,船頭更是被徹底撞爛,法國好不容易才收回船身並重建(而非修理),兩年後才再服役。右圖是1:100投石機號的復原模型,是香港海事博物館的館藏展品,(網絡圖片)

碼頭防颱:颱風對艦船駐地影響較小時,碼頭上的艦船可增加碰墊,再混合使用鋼纜和尼龍纜,分別系在不同的系纜柱上。這種方法只對颱風距離基地港口較遠時有效,如果颱風太靠近這種方法基本也是沒用,因為一旦纜繩或系纜柱斷裂,就更容易造成艦船擱淺,因此軍艦很少採用這種方式。中國海軍有一次就是遇到這種情況,強颱風導致港口狂風巨浪,海軍某型號的試驗平台部分纜樁已因受力過大嚴重變形至斷裂,纜繩脫落,船上的搶救人員在試圖加固纜繩時被巨浪捲入海中壯烈犧牲。

4d7aa95128fb7e3ac54cd1ad0c7ae953編按:錨地避風也有其危險。1971年超強颱風露絲(襲港時威力比剛過去的山竹還稍強)更造成香港近代其中一次最著名的軍艦擱淺事件:當年美軍的物資運輸艦天獅星號(USS Regulus (AF-57)) 剛巧亦是停在交椅洲附近的泊地,颱風露絲的超強陣風及風暴潮也扯斷了她的錨鏈,整條近10,000噸的運輸艦給風暴潮沖到交椅洲的石灘上。及後被判定沒有修復價值,故就在香港正式退役,然後就地拆解。(網絡圖片)

錨地防颱:當颱風可能從駐地附近登陸但風力不大時,艦船選擇合適錨位後,視情決定拋單錨或雙錨,也可以使用錨鏈和鋼纜將艦船系在防風浮筒上。錨地防颱危險係數較高,可能出現錨鏈斷裂等情況,造成艦船相互碰撞和擱淺事故。還可能出現「走錨」的情況,就是在風力過大時,錨的抓地力不夠,導致船拖著錨移動。這種方法除了對於距離基地較遠的颱風有效以外,還針對當時碼頭船隻較多這個情況。

有位退役海軍曾告訴筆者,過去在湛江服役時,因為當年海軍實力不強,湛江的軍港不大,遇到非正面吹襲的颱風時,就把船隻開出去海灣中間事先準備好的錨點固定,而船隻固定好後,只會留少量官兵在船上,避免出現重大人員傷亡事故。他曾經做過在船上的留守人員,當時風浪一起,整艘船嘎吱作響,像上百隻巨獸在風中嘶吼,至今回想依然感覺驚心動魄。

ce274c63b00635453d9ab327295208e2編按:和某位對海軍事完全沒認識的黃姓軍事KOL所說不同,大至超級航母,絕對是怕颶風 / 颱風的。就在昨天,由於有颶風可能吹襲聖地亞哥海軍基地周邊地區,第三艦隊指令能動的艦艇都要離開港口到海上避風,包括當在休整狀態的羅斯福號。(Jarrod Valliere / San Diego Union-Tribune)

機動防颱:主動規避是最有效的防禦,如果颱風正面登陸駐地,艦船必須提前出港並規劃好避開颱風行進路徑的航線,盡可能機動到颱風影響較小的海域,從而規避颱風對艦船造成的影響和損失。這是目前全球海軍的主流做法,特別是基地港口正面應對颱風吹襲時。

2019年10月10日在東京附近的相模灣,原定準備舉行日本海上自衛隊令和元年國際閱艦式,因當年的颱風「海貝斯」來襲,各國軍艦紛紛離港躲避颱風。日本方面當時就緊急叫停了閱艦式的民眾開放參觀活動。這其中解放軍派出參加閱兵式的驅逐艦「太原艦」9 號抵達日本,在抵達後簡單舉行了一系列碼頭活動後,就於當天下午五點駛離港口。

246編按:1988年10月8日的高海況,對該艦甚至二戰後所有航艦,都是史上最大考驗。由現時照片所看,當日天色其實不算差,而且原本吹過的超強颱風納爾遜 (Nelson)已經離開菲律賓海一段距離,但風浪仍然很大,中途島號被風浪拍打嚴重,縱搖橫搖加劇到超過極限,且機庫甲板已迫近海平面地步。若當時發生類似第四艦隊事件中龍驤號空母機庫被海水灌入,那就可能導致軍艦無法扶正。(圖片來自連結1連結2,照片左則黑白照書頁部分是1987年出版的Defence News 雜誌。右則三張才和1988年10月險些翻船有關)

颱風作為一種威力巨大的自然天氣現象,以現在人類的科技水準還是很難正面對抗颱風。三十六計走為上計,大海茫茫,即使是當今世界海上的鋼鐵之師,主動避開它始終是最好的防護。

發佈於 軍事博評
By 2023-08-21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