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於我們
香港輕新聞(Lite News Hong Kong)是一個致力於提供中立報導和獨到評論的網絡平台,成立於2015年9月。我們立足香港,關注全球的政治、時事、經濟、文化和趣聞。
香港輕新聞編輯部
參觀團成員在三百山東江水源頭的石碑前合影(中國心文化促進會圖片)
中國心文化促進會於8月26日至28日組織「江西贛州于都瑞金—紅色文化之旅」,帶領一班熱愛中華文化歷史的年輕會員前赴贛州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到安遠縣三百山東江水的源頭飲水思源,並到瑞金缅懷先烈、了解新中國誕生的進程,走進于都重走長征路,弘揚長征精神。此行獲得香港中聯辦的支持,宣文部幹部劉軼、港島工作部幹部莊曉榆隨團指導;贛州文化廣播新聞出版旅遊局書記、局長李俊銳,文旅局副局長張偉全程陪同,令極度緊湊的三天兩晚行程順利圓滿完成。
贛州是大灣區的後花園,更是「東江水」源頭,在中國紅色革命的歷史長河中留下濃墨色彩的一筆,舉世聞名、偉大壯舉的兩萬五千里長征的集結出發地就是贛州于都。「東江水」源頭,是香港生活之源泉,當時國家面對不少困難的情況下,仍排除萬難,以最短時間,最快的速度修建了東江水供港系統,解決了香港數百萬人的飲用水問題。
現在當地政府又為了保障香港生命之源不受污染,嚴格實行「三禁、三停、三轉」的維護生態環境的措施,老區人民不惜犧牲當地工業發展保護東江水源的大格局,令參觀團成員動容。眼望三百山中「飲水思源」的石碑,參觀團成員深深感受到東江水哺育了港人,他們表示要飲水思源,將祖國的恩情永銘於心。
走進贛州「方特東方欲曉」主題公園,大家都興致勃勃投入到紅色的新體驗中。這是一個以高科技融合中國歷史文化並寓愛國教育於娛樂的主題公園,通過最新科技的互動性、仿真性讓大家飛翔在祖國的壯美山河中,大美中國盡收眼底。再乘坐遊船真實地感受甲午戰爭「致遠號」的悲壯場面到如今航母鑑隊巡航祖國海疆的威武壯觀、使我們揚眉吐氣。
在「游擊隊之歌」背景音樂襯托下,參觀團登上道具火車,很逼真地化身抗日戰士浴血奮戰在抗日戰場,仿如身入其境經歷槍林彈雨的洗禮。在5D《東方欲曉》電影中,突出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國家從半殖民狀態下到新中國誕生的艱辛征程。從大家發自內心的驚嘆震撼和感動中,一股愛國情感油然而生。
結合方特東方欲曉的愛國教育,贛州文旅局書記、局長李俊銳特意為參觀團做了一課生動深刻的「致良知+愛國主義教育」講座。李局長首先介紹了贛州的人文風光,再以短視頻和解說的方式,通過幾位身殘志堅的勵志實例啟迪人生,讓大家懂得要有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致良知存本心,揚善除惡,積極向上,迎戰困難,好好生活。然後,講到何為愛國,李局長寄語年輕人不忘初心,牢記自己是中國人,做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
贛州市文旅局書記、局長李俊銳歡迎香港朋友常來贛州(中國心文化促進會圖片)
參觀團一行來到紅色瑞金革命舊址金沙洲壩,在旅遊車上已遠遠看到鑲嵌在瑞金中央革命根據地紀念館上「人民共和國從這裡走來」剛勁有力的大字。
參觀團一行在瑞金紀念館鑲嵌「共和國從這里走過來」大字的雕像前合影(中國心文化促進會圖片)
1931年11月7日,成立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是中國共產黨建立的第一個國家政體,宣布了中華民族的完全自主與獨立。當年的紅軍戰士從中央蘇區出發,前赴後繼,革命烈士以熱血和生命取得了輝耀中外史冊的兩萬五千里長征的偉大勝利,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了。瑞金的參觀學習,讓年輕人深刻了解了新中國來之不易,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們不能忘本,應該倍加珍愛今天的幸福生活。
重走長征路,感悟長征精神。參觀團一行來到于都,穿着統一服裝在于都紀念碑前向拋頭顱灑熱血打下紅色江山的革命先烈鞠躬致敬,並莊嚴宣誓要繼承革命遺志,不忘初心使命,做先進文化的傳播者,時代精神的弘揚者。
參觀團成員在于都中央紅軍出發紀念碑前合影(中國心文化促進會圖片)
在長征出發地渡口高歌一曲《我的中國心》,當年紅軍長征的情景激發了大家的鬥志,以澎湃的激情重走了當年紅軍走過雜草叢生、狹窄的羊腸小道,體驗紅軍長征時穿草鞋爬雪山過草地的艱辛歷程,這對年輕人來說意義重大。就如武漢大學考古和博物館系副教授宋海超在講座中所言,弘揚偉大的長征精神,就是學習革命先烈憑着信仰和革命理念,戰勝艱難困苦、勇於犧牲的大無畏精神,迎戰新時代的各種挑戰。
同飲一江水,港贛一江親。香港高鐵直達赣州,兩個多小時的車程拉近了兩地的距离,也拉近了兩地人民的情感。參觀團成員都是第一次到贛州,已被贛州的魅力所吸引,大家異口同聲表示,赣州的紅色文化之旅,讓大家進一步了解了新中國成立的歷史,感受了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排除萬難,艱苦奮斗的偉大革命歷程,香港應以贛州的紅色文化開展國情教育,作為孕育香港青少年愛國情懷的搖籃。
作為香港文化界走進贛州的第一團,中國心文化促進會希望兩地加強加深文化旅遊全方位的交流,全力開拓紅色文化遊學,讓年輕人隨着歷史的長河親身體驗,聽聽中國的故事,再喝一口東江水,感念祖國恩情,為香港的愛國主義教育探索出一種新的模式。
以上資料由客戶提供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