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博評】張競:廟算不下斷語 否則必然失算

2023-09-22 21:41:40 最後更新日期:2023-09-23 14:35:23
張競

中華民國榮民,中華戰略學會資深研究員,曾任海軍中權軍艦艦長,美國海軍戰爭學院績優畢業,英國赫爾大學政治學博士,目前在大學執教國際關係等政治學入門課程。勤於媒體針砭時政與探論國際現勢,亦經常接受媒體電訪;偶爾出席政論節目,評論政軍議題。

 

37035 artAA編按:美國眾議院其中一個日常任務就是監察政府部門的運作及執行政策情況。(網絡圖片)

 

2023年9月19日美國國會眾議院軍事委員會,針對與臺灣軍事合作事項召開聽證會,會後該委員會針對其主席阿拉巴馬州共和黨籍眾議員羅吉斯(Mike Rogers),在召開前述聽證會之開幕致辭全文發布新聞稿(Rogers Opening Statement At Hearing On Defense Cooperation With Taiwan)。

同時路透社亦依據聽證會發言重點,以「五角大廈官員聲稱,對臺封鎖將有可能遭致挫敗」(Chinese blockade of Taiwan would likely fail, Pentagon official says)為題,發布新聞報導,並獲得臺灣以及國際社會多家媒體引用並刊載其內容,受到多方關注。為使《輕新聞》讀者能夠更理解媒體報導與事實全貌間之落差,在此提出下列重點,期能提供更完整說明。

 

是次聽證會的全紀錄 

 

首先必須提醒,本項聽證會整個經過是完全對外公開,相關紀錄都可經由公開資訊管道查閱,美國國會眾議院軍事委員會議對外公布會議資料(Full Committee Hearing: “Defense Cooperation With Taiwan”),其中更包括可在媒體影像資料網站YouTube找到聽證會全程影像紀錄(20230919 Full Committee Hearing: “Defense Cooperation with Taiwan”)。

37035 artAA1編按:美國國會同樣也要審核援台武器能否加強其「牽制」中國與較次要的「防衛效果」,畢竟近年技術資金大量投入,使中國軍隊不但全方位發展,偵察、目標標定與反制能力都較俄國佳,對特定武器的反制效果可以強得多。圖為2026年左右開始援台的HIMARS。

 

所以讀者必須理解到,此項聽證會明確指出其目的在於「檢視國防部與國務院涉及提供臺灣軍備品項與勞務之政策、計畫與活動;該聽證會亦提供其成員評估臺灣所面臨威脅與此等軍備品項與勞務所產生效益之機會(The purpose of the hearing is to examine Department of Defense and Department of State policies, programs, and activities regarding the provision of defense articles and defense services to Taiwan.  The hearing provides an opportunity for members to assess the threats to Taiwan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vision of such articles and services.);而不是專門針對北京對臺動武軍事行動威脅分析進行聽證

 c54149cc雖說民主政治是選賢任能的理想政治制度,但以近代選舉模式而言,大部分能進入議會的多是法律人或公務員體系人,像默克爾這種科學家型政治人物可說相當罕有。在美國這種金權至上的民主政制中,進入的圈子的富人代表更多是律師 / 法官、商人家族和退役軍人出身等,有美國科學家更抱怨過議會體制根本沒有任何代表他們的政治力量,因為技術與科學人才要進入這圈子似乎更難……亦因為進入這圈子的人教育上過於偏頗,面對科技問題,他們似乎更一頭霧水,很多人甚至連基本電腦知識都欠缺,這點在"字節跳動"的聽證會上就可說表露無遺了。尊貴的代議士們,你們真的處理及表決得了專業問題?(YOUTUBE擷圖)

 

其次亦須指出,同時受邀參加聽證會之美國行政部門官員共計有美國國防部主管印太安全事務助理部長雷特納(Dr. Ely Ratner, Assistant Secretary of Defense for Indo-Pacific Security Affairs, Department of Defense)、國務院地區安全事務副助卿瑞絲妮克(Mira Resnick, Deputy Assistant Secretary of State for Regional Security, Department of State)其亦為國務院軍政事務局(Bureau of Political-Military Affairs)副主管以及美國國防部聯參主管戰略、計畫與政策聯五副次長麥克吉少將(Major General Joseph McGee, USA, Vice Director for Strategy, Plans, and Policy, J-5, Joint Staff, Department of Defense)三位;而非媒體報導中只提到之兩位政府主管官員。

 

再者就是依據常例,前述三位代表不同體系之行政主管官員,都會先行準備向聽證會提報之書面證辭,作為出席聽證接受質詢之開場白。此等書面資料亦都對外公開全部內容,不論雷特納瑞絲妮克或是麥克吉之書面證辭,都可透過前述美國國會眾議院軍事委員會所公布聽證會紀錄中查到全文連結網址;尤有甚者是美國國務院相當重視副助卿瑞絲妮克對軍事委員會所提供證辭,還特別透過官方網站對外公布全文,其內容文字四度重申「一中政策」(one China policy),政策宣示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因此更值得軍事戰略與區域安全研究者認真細讀其內容。

ScreenshAA編按:美國部分政府部門的精英專業主義及對事態的評估,是美國維持強大的核心,但其往往還是要服膺於政府的政治要求和國會大環境的逼迫,在往後更為極化的美國政治環境是否能維持下去,頗是疑問。(圖片來自連結)

 

此外熟知美國政治運作體制與政治文化者都知道,所有行政部門要向國會各個聽證會提出之證辭報告內容,都會經過行政體系內部嚴格審議,確定其論述符合當前政策立場,亦未違反任何法律條文,其遣辭用字必須拿捏精準務求適當,同時此等證辭列入國會聽證紀錄後,假若存在任何疑義,都會成為司法部門起訴當事者之證據,因此所有此等通常在聽證會被當成行政官員開場白之書面證辭,其內容與論述都是四平八穩,但卻是各個相關領域研究者所必須研讀之基本資料。吾人必須牢記,沒有任何行政部門官員在面對國會聽證時膽敢掉以輕心,這亦是整個美國國會聽證過程具有參考價值最重要原因。

但正因行政部門書面證辭具備此等特色,許多媒體在報導時,若須運用較為煽情聳動資料時,就會迴避書面證辭不用,而去專門鎖定國會議員與行政官員問答質詢過程中,某些可以大做文章之隻字片語,產製出能夠吸引讀者關注之新聞報導。但亦有態度嚴謹媒體,就會認真閱讀前述書面證詞,提出觀察視角較為中肯持平之分析報導(例如:Taiwan Arms Supply Is Hobbled by Slow Contractors, US Official Says);就是依據聽證會書面證辭,相對認真嚴謹之媒體報導。

5788D編按:情報本身分成不同密級,供不同決策級別人員參閱,也依不同目的而剪裁資料,對於沒有相關專業知識的代議士(多只為律師出身)而言,究竟資料有多概括或增刪多少內容,大若只有內部操作的人能知道。(圖片來自連結)

 

在此還是必須提醒,儘管聽證會全程都是對外公開,但並不表示行政官員在面對國會議員提問時,就必須提供所有資訊。假若事涉機密與敏感資料,行政官員亦可據理力爭,並且堅持要在機密聽證會中,才願意針對提問提供資料或是答覆問題。在本次聽證會中,擔任美國眾議院美國與中國共產黨戰略競爭特設委員會(Select Committee on the Strategic Competition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亦可簡稱為美中戰略競爭委員會)主席之威斯康辛州共和黨籍眾議員蓋拉格(Mike Gallagher),就在對國防部主管印太安全事務助理部長雷特納,提問有關中國大陸經濟情勢影響對臺動武可能性時踢到鐵板,雷特納堅持將須透過機密聽證程序,再回答相關問題(請讀者參考Rep. Gallagher Questions Witnesses in HASC Hearing Entitled: "Defense Cooperation with Taiwan");由此足以證明美國行政部門在評估臺海情勢時,確實是相當謹慎,不想因為言語失當另生枝節。

 

共和黨籍眾議員蓋拉格(Mike Gallagher)在聽證會上發表提問。他是著名的美國與中國共產黨戰略競爭特設委員會(Select Committee on the Strategic Competition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的首任及現任主席。雖然有歷史學和國際關係學學位,但作為一名退伍軍人,他的作風屬極端鷹派甚至主戰派,反而對國內事務沒怎樣關心。

 

 

但是當麥克吉將軍面對康乃狄克州民主黨籍眾議員考特尼(Joe Courtney)詢問,請其評估解放軍對臺發動兩棲進犯可能性時,麥克吉將軍就直接以口頭方式,表達其對於共軍兩棲作戰所面臨難度所持觀點,相對上當時麥克吉將軍並未認為回應此等問題,提出評估意見會造成任何問題。但麥克吉將軍論述內容卻變成媒體報導焦點,再經過轉述評論後,產生後續漣波效應,反而讓整個聽證會真正指向失焦(編按:要記住,聽證會是為評估對台售武的),具體內容亦同時變成模糊不清,確實是讓人始料不及。

c54149cc d53e 4feb b8c2 d062b1ef2fdd編按:相關專業官員對外宣稱的事實,可能和他們在內部所研究並作閉門報告的不一樣,比如評估解放軍登陸戰力主要看他們的兩棲艦數目和運送水平,但若扣掉動員及民間運補能力,攻擊前火力準備、對進入陣地和機動中的防守部隊的阻擊,以及守軍(國軍)本身素質低下等變量,那對於成功率的估計就有很大的浮動成份了。(圖片來自中國軍網) 

 

其實面對臺海情勢發展趨向,相關變數多到難以想像,就麥克吉將軍所主管事務來說,雖然必定涉及威脅評估與分析,但究竟不是專門負責在印太戰區針對中國大陸解放軍,分析其對臺動武所可能採取行動方案,然後判斷威脅狀況與戰略態勢。所以當麥克吉將軍所持觀點經過媒體報導後,自然就會獲得許多負面評議,同時亦被許多研究者錯認成美國整個軍事體系對此威脅面向所歸納出之結論。

《孫子兵法.始計》:「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於無算乎?吾以此觀之,勝負見矣。」但筆者卻要強調「廟算不下斷語,否則必然失算」;面對戰爭存在變數確實難以勝數,吾人不可因為有人斷言不會發生戰爭,就相信戰爭絕無可能爆發;更不可因為有人斷言戰爭必然發生,就因此認為無法避免戰禍。只有嚴肅面對現實,才能消弭戰端維持穩定和平。

發佈於 軍事博評
By 2023-09-22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