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博評】張競:共軍機艦台海活動 練兵屬實預演難說

2023-09-28 09:06:30 最後更新日期:2023-09-28 09:54:11
張競

中華民國榮民,中華戰略學會資深研究員,曾任海軍中權軍艦艦長,美國海軍戰爭學院績優畢業,英國赫爾大學政治學博士,目前在大學執教國際關係等政治學入門課程。勤於媒體針砭時政與探論國際現勢,亦經常接受媒體電訪;偶爾出席政論節目,評論政軍議題。

 

 355370347 10160001435310939 3070613873441283954 n編按:搭載四發鷹擊12空射超音速反艦導彈的轟6K型遠程轟炸機。事實上為熟習遠海空中突擊,就算是單純的「出海後才得知並立即飛往發射點」這種普通飛行動作也算戰術訓練。(圖片來自空軍在線)

 

9月21日美國華爾街日報以「中國大陸軍機不只是單純繞台飛行,而是真的在演練」(China’s Fighter Jets Aren’t Just Flying Around Taiwan. They’re Practicing)為題,刊登有關中共解放軍戰機與艦艇在台海周邊海空域活動樣態之分析報導。結果引起某些媒體回應跟進,亦提出相對性對比評論;各方意見確實存在相當落差。

其實從2019年4月1日中共軍機在台灣防空識別區西南空域進行飛航活動,被正式公開揭露端上檯面以來,相關軍事活動就一直成為政治操作議題,特別是對應戰機飛航活動數量與參考是否跨越海峽中線及其延長線,再與美國國會通過某些涉及台灣政策法案,或是台灣政治人物過境美國時程相互聯結,就可以創造出多種詮釋論述,作為導引群眾思維與建構整體社會政治態度最佳素材。

nYmrtZmIzCcMDH2daW XNQaV8YTQcNoyHe565h3ueuY編按:國軍國防部發佈的解放軍空軍機群進出台灣島周邊空域示意圖。航跡太過簡單,除了勉強看得出機更多是針對西太平洋上的目標(如接近中的美軍航母戰鬥群)或進行西太海空聯合攻擊訓練外, 根本看不到實際意圖。這樣也實際給了「好事之徒」操作政治語言甚至民粹的空間。(網絡圖片)

 

但若是回溯中共軍機環繞台灣本島,進行遠程飛航活動時間節點,其實就會發現早在2016年時,共機就已經開始飛航進入台灣東側西太平洋空域,進行經常性之遠程飛航訓練。

2af640c29e334abbb5268e68344db8df編按:1980年580工程編隊遠赴南太平洋所羅門群島附近,這次是近代中國海軍史上第一次以大型編隊形式前往遠洋進行戰略戰術任務的行動,而且取得圓滿成功,但這件事及其意義一直受到大部分軍事觀察家所忽略。(網絡圖片)

 

至於共軍艦艇進入西太平洋活動,那更是具有數十年歷史,假若提起1980年5月,由18艘艦艇與四架艦載直升機組成特遣任務編隊,遠航至索羅門群島以東1000餘浬赤道附近海域,以「580工程」作為任務代號,回收洲際彈道導彈飛航遙測紀錄器,對比當前在台海周邊活動來說,更是證明共軍早就具有在西太平洋保持軍事機艦常態活動作業能量。

當然就2022年8月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台後,解放軍軍事機艦迫近台灣本島周邊活動來說,確實是會讓兩岸關係更形惡化,但若要認真思考此等軍事機艦活動,究竟具有何種意義,基本上吾人必須具備理解下列要點。

20230917101140951 編按:其實甚至連航母日常操作(如艦載機起降),都可分成巡航訓練(日常防空巡邏)與戰術演練(例如全機飛艦的攻勢空中及反艦作戰訓練),在非抵近的情況下了解其行動,更需要詳細的飛機與船艦航跡資料。(照片來自海上自衛隊)

 

首先就軍事機艦活動來說,原則上可以將其區分成為巡航訓練以及戰術演練兩種類別。由於兩岸媒體已經慣於將軍事儎臺當作政治舞臺上傳遞信號與表達意圖之走位演員,因此在新聞處理與報導上,經常會將軍事機艦巡航活動詮釋成表達政治立場與態度。

尤其是台灣與西方媒體將常會將解放軍軍事機艦活動數量,再運用海峽中線與其延長線,作為地理參考座標,搭配此等軍事機艦航行軌跡樣態,以戰機活動飛航架次與艦艇巡弋艘次,結合跨越海峽中線架次或是進入台灣防空識別區狀況,作為支持其報導研判之參考基礎。

receiveAA編按: 事實上很多時各國軍艦都會利用台海航行的,純粹就是因為航程方便(當然,美軍例外),解放軍經常也會有056或054A之類伴航,看不到有什麼敵意行為,但島上媒體就幾乎統一口徑成支持美軍的自由航行,不知又是不是島上的認知作戰?(網絡圖片)

 

有時媒體報導亦套用同樣模式,在其他國家軍事機艦穿越台海周邊海空域,用來發布相關訊息提出評論分析運用;不論事實上此等軍事機艦航行計畫是否參考海峽中線,抑或是實際軌跡完全與海峽中線毫不相關,媒體各有立場並且透過報導分析各取所需,早就是各方心知肚明之事實現況。

所以各方運用軍事機艦在台海周邊巡航活動,希望產生政治效應或是表達政治立場,原則上都必須透過發布新聞稿與適當發言體系明確表述,而不光只是運用軍事機艦現身迫近特定地理參考點,但卻讓各方大打啞謎,就可讓對方完全意會其底線或是立場。要想產生政治效應,就必須將話說清楚講明白。

 ec 135 DNAA編按:海自對於914日解放軍至少兩支艦隊的偵察報告,顯示艦隊在台灣以西的西太會師後不足三天,又再分道揚鏕,但至少有一支艦隊完全不知去向。台灣媒體甚至國防部對於這次解放軍海軍聯訓的前期都不斷報道並宣傳自身的區域監察及情報掌控能力,但對後半段的行動卻完全冷處理,前倨後恭的態度,讓人懷疑是否也是選舉操作的一環。(圖片來自海上自衛隊)

 

其次就要談到戰術演練,共軍機艦在台海周邊活動,除透過巡航訓練刻意迫近台灣本島,表達政治姿態,並且透過媒體報導與官方發布統計數量,對台灣社會施加壓力外,就戰術演練來說,究竟能夠到達何種層次?確實存在相當大之爭議空間

誠如華爾街日報報導所稱:「中國大陸軍機不只是單純繞台飛行,而是真的在演練」;不過軍事機艦前往訓練任務目標區,就算是單純巡航訓練,其實亦是在練兵。但就戰術演練來說,必須依據解放軍機艦實際運動航行軌跡,對比其速度、高度、開啟裝備、發射信號與投射號標,甚至再加上該機艦與其他軍事儎臺或是岸基管制站臺間之通信聯絡內容,才能夠完全理解掌握其所演練之戰術課目

比方說從電子信號偵蒐飛行載臺之運動軌跡,其實就可以分析出其測向定位所針對之信號源。空中儎臺搭配地面雷達站臺或是水面艦艇,進行雷達效能測試與繪製隱空圖時,其來往折返與高度變換所構成飛行航跡,就能讓動態情報分析人員明確判斷出其所執行之測試校正課目。

2a2939f1ccb64a768064771b1f67971e編按:解放軍海軍的空潛200反潛巡邏機,本身已是台灣南部巴士海峽反潛偵察及海上監察的常客,平均每兩至三日光臨一次。不過國軍對於在周邊海域巡邏的空潛200的飛航路線同樣地諱莫如深 。(圖片來自海軍新聞)

 

同樣身兼反潛與海洋巡邏及打擊等多重任務之定翼飛行載臺,從其飛航高度、以特定飛航軌跡與投放聲標數量與位置狀況,甚至是保持特定高度,在特定地理座標點反覆折返飛航,只要對比通話內容,確認其是否運用磁測儀,就可以正確掌握其所採用之反潛戰術與佈放聲標狀況。

至於多機種相互結合,運用空中電戰儎臺分別採取先導干擾、屏衛干擾或是旁立式遠距干擾等不同戰術,掩護主力機群編隊,以便演練爭取空優,其所構成之飛航軌跡,那更是再清楚不過。只要對照飛航軌跡、電子信號資料與空中通聯內容,大概就能掌握到八九不離十,精準掌握到整個空中對抗戰術演練動態。

008A編按:事實上,空中加油作業已是空軍作戰以至日常巡航訓練任務所必需,這並不是說有加油機伴隨一定是空中攻勢作戰訓練,因為不少機群事實上並非部署沿海,單由駐地飛到海岸線都要一定時間,部分需要中途再加油才能直接飛回原駐地,加上若機群部分飛機因一些原因比預期消耗更多燃料,加油機就更需要抵近支援,協助他們平安返回中國沿海的備降機場降落。(網絡圖片)

 

至於空中加油演練,從加油機進入加油作業航道就位,受油機與加油機空中會合、接近、裝具接合、實施加油、裝具解離,直到受油機脫離加油作業航路為止,整個動態與通聯記錄更是相當具體呈現,地面雷達站臺以及通信監聽與電子截收單位,相互通報比對,就可讓整個加油作業與相關戰術演練課目完全無所遁形。

最後就要面對各方最關切問題,共軍機艦迫近臺灣本島,到底是否在預演未來對臺動武與入侵臺灣作戰計畫?針對這個問題,許多軍事研究者都認為共軍迫近臺灣本島進行軍事演練,基本上就是在執行戰場經營,想辦法熟悉與掌握未來作戰環境,同時還振振有辭強調「平日練兵地、戰時用兵處」,但此種思維與說法簡直是荒唐無比,有誰會將未來對臺作戰用兵構想,刻意擺出來展示,提供對手進行情報蒐集與分析研判?

RREA2編按:需要留意的是,解放軍現在亦算龐大的大型登陸艦及兩棲攻擊艦群沒有一次跟隨艦隊作西太平洋訓練,單由這點看來,解放軍似乎還未有在艦隊掩護下進行對台灣東部登陸打擊的打算。(圖片來自中國海軍網)

 

同時又有任何戰史案例,足以證明前述「平日練兵地、戰時用兵處」軍事規律確實合理呢?再加上從未有共軍兩棲艦艇與掃雷艦艇參與過艦機迫近臺灣本島巡航活動,除導彈試射外,共軍機艦從未在臺海周邊實施過實彈射擊演練。更重要的是除共軍機艦曾經進行過海空對抗外,沒有演練過任何對地任務或是對陸上目標之戰術演練課目,因此認定在臺海周邊操兵,就是演練揮劍指向臺灣課目,在理則上其實是充滿各種盲點。

對臺動武必須建立兵力編組與作戰序列,然後依據作戰構想展開任務訓練;到目前來看共軍機艦在臺海周邊活動樣態,並無任何證據足以證明存在此種任務編組。所以最後結論只能說,共軍機艦臺海活動,練兵屬實但預演難說!

發佈於 軍事博評
By 2023-09-28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