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們
香港輕新聞(Lite News Hong Kong)是一個致力於提供中立報導和獨到評論的網絡平台,成立於2015年9月。我們立足香港,關注全球的政治、時事、經濟、文化和趣聞。
香港輕新聞編輯部
由香港科技創新聯盟主辦、中國銀行(香港)有限公司冠名贊助的「中銀香港科技創新獎2024」,16 日舉行頒獎典禮。典禮邀得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外交部駐香港特別行政區特派員公署副特派員方建明、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教育科技部副部長吳程、中國銀行(香港)有限公司副總裁邢桂偉,以及香港科技創新聯盟主席盧煜明等主禮,逾150位政產學研代表應邀出席,共同見證得獎者的科技創新成果。
本屆「中銀香港科技創新獎2024」(中銀科創獎)首次將覆蓋範圍擴展至粵港澳大灣區,嘉許香港院校、科研機構及其相關機構的科學技術工作者和科硏團隊,推動香港乃至整個大灣區的科技創新發展。
香港科技創新聯盟主席、候任香港中文大學校長盧煜明致歡迎辭時表示,國家和特區政府現正全力、全速推動香港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的建設,可以預期在不久的將來,香港河套區園區將會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的重大合作平台。盧煜明提到,在首批簽約進駐河套園區的59家科企中,亦有今屆「中銀科創獎」的獲獎者在內,他認為這反映了獲獎者的非凡實力,亦印證了「中銀科創獎」設立的宗旨,就是「創科興港,科技報國」、以香港所長供國家所需。盧煜明續指,今屆奬項擴展提名範圍至香港院校設於大灣區的分校或科研機構,是為了呼應香港科研界和內地日益緊密合作,期望此舉措會為兩地科研合作提供新機遇,促進人才和技術雙向流動,達至1+1大於2的效果。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致辭時則讚揚「中銀科創獎」提高了香港科研成果的能見度,並已在香港社會上營造出更濃厚的科創氛圍。這體現了國家主席習近平所言 —「中國式現代化,科學要打頭陣」。陳茂波表示特區政府將全方位支持建立創新體系,打通研發上下游,連結「政產學研投」,吸引全球最優秀人才。具體方向包括憑藉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集結耐心資本,財政預算案提及的 100 億引導基金也是其中一項工作;其次是繼續引進重點企業,形成全鏈條的研發生態,目前已引進的企業將於未來數年在香港投資多達 500 億元;第三是和大灣區各城市合作聯動發展,推動人才、物資、資金、數據更有效流動。
中國銀行(香港)有限公司副總裁邢桂偉致辭稱,今屆五個領域的得獎者,其卓越的研究成果相信也將構成香港新質生產力發展『高技術、高效能、高質量』的生動例證,將為香港科技成果轉化與未來產業發展作出重要貢獻。未來,中銀香港將繼續積極擁抱新技術、新理念,致力推進數字化轉型,以創新科技驅動社會高質量發展,助力香港構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開放創新生態,建設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
自今年7月開展提名期後,經過各領域專家的嚴格評審,最終選出五位成就卓越的獲奬者,他們分別是:
香港理工大學柴揚教授 — 表彰他對AI傳感器、特別是仿生感算融合計算範式作出了傑出貢獻,該範式使人工視覺傳感器能夠直接在傳感器內處理信息,從而減少頻繁將數據傳輸到外部計算單元的需求,提高計算效率,並豐富傳感器在物聯網應用中的功能。
香港中文大學黃秀娟教授 — 表彰她的研究發現了腸道發炎和自閉症的新微生物特徵,並成功利用腸道微生物開發精準工具,以非侵入性方式快速和準確地診斷自閉症及炎症性腸病,有助及早評估風險及進行介入治療。
香港城市大學張華教授 — 表彰他在納米材料相工程領域的貢獻具有開創性意義,他成功製備並穩定了非常規相納米材料,探索其獨特的物理化學性質及在清潔能源、催化和傳感器中的應用,推動了新型、高效催化劑的設計和開發。
香港中文大學陳世祈教授 — 表彰他在3D微納米製造領域帶來突破性發展,他的研究將超快激光脈衝的新穎操控,以及材料和精密機器開發成功結合,實現了更高精確度、更低成本的納米級3D打印技術,為光子學、納米技術及生物技術領域的元件造帶來巨大效益。
香港城市大學王聰教授 — 表彰他在研發數據安全和人工智能安全創新技術方面的卓越貢獻,他的研究成果不僅有助於保護私有數據使用時的安全性,並進一步釋放了數據在金融科技生態系統中蘊藏的巨大價值。
「中銀香港科技創新獎」由香港科技創新聯盟主辦、中國銀行(香港)有限公司冠名贊助,以「創科興港.科技報國」為宗旨,鼓勵科創者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對接國家重大戰略需求,貢獻社會經濟民生進步。
「中銀香港科技創新獎」於2022年首次舉辦,踏進第三年度,本屆「中銀香港科技創新獎」更首次將提名範圍延展至粵港澳大灣區,嘉許主要在香港或香港院校設在大灣區內科研相關機構進行科學技術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取得傑出成就的科技工作者和科研團隊,鼓勵他們立足香港、連結灣區、服務國家、貢獻世界。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