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優秀文學作品無關所用的字體和語言

2016-04-08 16:18:33
蘇蘭斯

2015 年起於「香港輕新聞」開博評論時事。
2019 年成為香港電台一台「講東講西」節目招才計劃「才雋」,「哈林奭失眠」主持,在後不惑之年在多媒體界開展 Slasher 事業。
正職於航運物流公司總部,曾派駐國內工作五年,有豐富的商業機構管理經驗。善用案例類比,數據作理性持平分析。
香港中文大學會計學士、香港公開大學電子商貿碩士、美國麻省理工(MIT)供應鏈管理碩士。

https://www.facebook.com/lanceso
33336f7f11a7932c59f460596aa3ff84

國內的兒童文學作家曹文軒成為首位獲得安徒生獎的中文作家,再度有中文文學受到國際肯定,可以證明好的文學作品可以不受文字語言這些載體的限制,成為全人類文化的一部分,影響用不同語言及文字的人。曹文軒的作品大分是用簡體字發表,寫作語系亦是普通話為基礎的國內書面語,作品的藝術成就絕對不會被簡體字或普通話限制了。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出色的文學作品很多,很多作品亦有很重的地方文化色彩。香港近代作家代表金庸的小說,人物對話就有大量吳越地區用語——金庸先生的家鄉話,而並不是廣東話。遠至先秦的文學經典詩經、楚辭其實亦是用當時各國方言寫成的,今天我們常用的「風騷」一詞「風」是詩經的《國風》;而「騷」是指屈原的《離騷》。古人早就明白優秀文學無分語言及地域,任何語言亦可成為文學經典的載體,開放包容才是文學及其他知識領域發展的主要動力。

今天香港的繁簡、粵普之爭被升級為政治議題,自認「本土」的部分人認為只有繁體丶粵語才是正統,這是一個自我封閉倒退的行為,曹文軒的作品,恐怕就是這些本土派最不歡迎的簡體字圖書。其實文字語言只是載體,文章內容才是真正的文化知識,在香港絕大部分人用繁體字,說粵語,當然應該作為主要交流的文字及語言,推動粵語及繁體字自無問題。但簡體字及普通話亦有打通其他華人社會交流的工能。我初在上海工作,就常常因為自己普通話不好,而要在工作上輔以英語的尷尬情況。

但個別本土派人士希望在香港消㓕簡體字及普通話,這就超越了保護自己文化的範圍。如果香港圖書館沒有簡體字書籍,就令香港讀者減少了借讀曹文軒的作品的機會,亦會失去了只有國內出版社出版的大片中文書刊,損失自然是讀者。

這些所謂本土派的人士用專政的手法,去跟他們所謂的專政政權抗爭,實在不能再說自己站在道德高地。警局外聲援「銷毀」簡體書籍而被捕的鄭錦滿的熱血公民黨友,及個別在立法會上不能非其非的泛民議員,是否連最基本的對錯也分不到呢?還是政見行先,對錯放一邊?

By 2016-04-08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