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於我們
香港輕新聞(Lite News Hong Kong)是一個致力於提供中立報導和獨到評論的網絡平台,成立於2015年9月。我們立足香港,關注全球的政治、時事、經濟、文化和趣聞。
香港輕新聞編輯
圖片翻攝自:ameba
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於2月6日提及,本港今年爆發流感的情況較過往嚴重,是與本港居住環境擠迫、市民較少接種流感疫苗有關。
據衛生署2017/18 年度疫苗接種計劃的統計數字顯示,在2017/18年度通過「政府防疫注射計劃」以及「疫苗資助計劃」注射流感疫苗的劑數約為73萬,即約為香港一成人口。
《香港01》引述2017年衞生防護中心發布的《傳染病直擊》調查報告顯示,只有不足1成2的受訪者於上一個流感高峰期接種流感疫苗。在受政府資助的年齡組群中,65歲人士接種率約有3成3;6歲以下兒童的接種率約2成1;6至11歲的兒童則為1成8。
上述各項數據反映,過往較少香港人有定期接種流感疫苗的習慣。
衞生署有相關資料指出,流感病毒株不時會改變。因此,季節性流感疫苗的成分需每年根據流行的毒株而進行更新,以加强保護。
《明報》引述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指,正正因為流感疫苗要每年接種,「好少人願意年年打針」,而且部分人以「疫苗保護率不是百分之百」為藉口,拒絕接種疫苗。他強調,注射疫苗後就算患病,病情亦會減輕,出現併發症機率低,死亡風險亦會降低。
《蘋果日報》有評論認為,現時香港的打針渠道有限,不夠「方便」。文章指出,香港注射疫苗的渠道方面,包括醫管局轄下的醫院、普通及專科診所,和私家醫生診所,而上門注射服務只限於老人院舍。
現時香港法例只容許醫生及具有專業資格的護士,所以打針渠道相對有限。當出現人手短缺時,市民則需預約,「如能放寬打針資格要求,像美國那樣讓注射疫苗點處處都在、無處不在,有助於提高接種比率」。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表示,將會檢討學童的流感疫苗接種率。她指出,現時6至12歲學童雖在疫苗資助計畫範圍,但家長及學校反應未見積極,將向家長加強宣傳教育。
陳肇始指出,現時有學校安排私家醫生到學校為學生接種疫苗,惟反應未如理想,呼籲更多學校參與工作。
香港疫苗接種率雖然偏低,,但面對眼前冬季流感情況較過往嚴重,家長紛紛出動為孩子「撲針」,疫苗需求變得相當緊張。
據《香港經濟日報》報導,有長者表示,其女兒本想替約3歲的孩子打流感針,但粉嶺多間私家診所均表示疫苗短缺,表示有疫苗可打的診所則索價1千元。而健康院則指,只會替綜援人士及65歲以上的長者打,不會替小朋友打。該名長者指,家長感到非常徬徨。
造成疫苗需求緊張,還是由於最近多了不少內地人「南下打針」。報導引述醫學會會董陳念德指,除港人擔心疫情而傾向打針,內地人求針情況亦增加,佔整體一成半至兩成,「藥廠只能10針10針派予診所,正與港府商討改善疫苗調配安排」。
(綜合衞生署資料)
[embed]
[/embed]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