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觀點】中美重啟貿易談判 11月前停戰不樂觀?

2018-08-21 14:30:36
編輯部

香港輕新聞編輯部

【香港輕新聞】國早前宣布商務部副部長王受文率代表團,於明日訪美重啟經貿磋商,外界盛傳兩國擬在11月領導人展開會談前結束僵局。有評論認為,連國務院副總理劉鶴也未能消除雙方分歧,今次談判達成協議的機會甚微;亦有意見指,在當前民意風向中,特朗普只要對中國嚴厲出招,就能爭取選票,因此他決不會在11月前對中國放鬆施壓。

早前美國《華爾街日報》引述消息稱,中美正爭取在11月兩場多邊峰會舉行前,結束貿易僵局;中國商務部副部長王受文明日(22日)率領代表團赴美,與美國財政部副部長馬爾帕斯(David Malpass)團隊磋商,正是為此鋪路。

《蘋果日報》盧峯認為,中美貿易談判雖算是重開,但層級極低,只是副部長級的對話,「情況就如同預備會議那樣」。另外,於上次中美經貿磋商,國務院副總理劉鶴親自到美國談判,帶回的是「一紙空文」,美方根本沒有同意停止貿易戰,反而接二連三出招擴大打擊面。

盧峯強調,美方今次除了特朗普要揚刀立威外,更涉及長遠國策與政策調整,不會輕言在貿易談判中讓步;另外,中國政府也不肯硬食美國的條件,以免削弱對經濟及產業鏈的全面控制,「在兩方各不相讓下,通過談判達成協議結束貿易戰的機會甚微,更不要說區區副部長級對話了」。

《明報》社評亦有類似的觀點,並指中美談判層級是愈談愈低,反映雙邊關係愈鬧愈僵,「今次談判的低層級也顯示是雙方摸底之會,難有突破成果」。社評提及,在會談之前,特朗普已揚言若美國未獲公平對待,不會敲定任何結果,而種種迹象顯示,中美貿易戰不會很快結束,「很可能重蹈韓戰及1950至1970年代中美大使級談判的歷程,談談打打,曠日持久」。

此外,有指今次只是雙方是試水溫的行為,談得順利的話,才進行較高級別的磋商。對此,《香港經濟日報》「國情解碼」文章分析,中國與美國當前面臨的貿易問題,是結構性矛盾,涉及極廣泛領域,中美很難在一兩次副部級官員談判或透過短時間的磋商,完全抹平這些矛盾與對立。

文章指出,美國中期選舉將在11月6日舉行,它的結果維繫特朗普能否在兩年後勝選,連任總統大位;而在當前美國民意風向中,特朗普對中國嚴厲出招及高唱「美國優先」,能爭取選票,「在此前提下,特朗普決不會在11月或之前的關鍵時刻,對中國放鬆施壓;相反在這段時間,他更可能會為選票加碼對華出招」。

《巴士的報》盧永雄專欄亦認為外界的分析「太過正路」,由於中國的讓步方案早已擺在談判桌上,特朗普如希望與中國達成協議,只需在Twitter上說,「我們勝利了,美國接受中國的投降方案」,根本無需試探。

盧永雄表示,以特朗普的自利性格,相信是看見一些影響選情的因素,所以才要求重開談判,當中最大可能是美元兌人民幣連番急升,「表面上看,資金回流亦撐著美國股市。但是美元大升,人民幣大貶,會造成一個問題——擴大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

盧永雄又指,特朗普經常宣傳貿易戰有效,如果在9、10月,在11月中期選舉之前,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大幅飆升,恐怕會成為民主黨的反攻他的利器,「所以特朗普在這個時候搞一些和緩措施,重開與中國的貿易談判,壓抑一下美元的升勢,符合他的利益」。

美國「極限施壓」逼使中方速戰速決?

《香港經濟日報》「中美解碼」文章認為,中美上月6日啟動互徵關稅,似乎是一個分水嶺,中國官方爾後對美國的咄咄逼人舉動,一直持守低調和冷待的態度,「中國反擊的籌碼不多,實在無法向等量的美國貨徵稅報復」。中方目前最可行的應對美國策略,是「拖字訣」,待美國關稅措施傷及美國商界和民眾、不滿特朗普的聲音加大。14

文章指出,特朗普不是狂人,其實很精明。他深知貿易戰隨時是一場雙輸的角力,美方也會有損失,曠日持續之戰對自己不利;美方此舉顯然是一種「極限施壓」,仿如玩撲克「曬冷」,逼使中方不能再施「拖字訣」,盡快回到談判桌,並向美方作出更大的讓步。

針對特朗普的貿易政策,《蘋果日報》蘋論分析,特朗普當然有拿短期利益的考慮,但今次出手如此狠及全面絕不僅是裝腔作勢只為小便宜,而是充滿中美勢力此消彼長的戰略考慮。

蘋論認為,中國加入世貿近二十年間經濟快速增長,美中之間經濟實力差距大幅收窄,近幾年中國開始具備實力及野心挑戰美國主導的經濟秩序,大搞亞投行、一帶一路等區域及國際新架構就是明顯的證據。

蘋論表示,對美國而言,不管是要圍堵中國還是促使中國開放市場及按公平貿易規則辦事,今次都是最後、最好機會,「若果這一回美國空手而回,不能全方位打開中國市場,中國羽翼豐滿後便再無機會,想再動手也不可能」。

美歐若建自貿區 中國勢被邊緣化?

美國與歐盟較早前達成協議暫停實施新關稅,暫時休戰「握手言和」。《星島日報》社評認為,美國與歐盟同意談判降低貿易壁壘,美國在暫時休兵下,恐將集中火力與中國打貿易戰,中美糾紛更難望短期解決;從戰略角度看,美國不願意長期應付多條「貿易戰綫」,而在這場無煙戰事中,歐盟成為中美欲拉攏的對象,但美國要「聯歐抗華」也不容易。

《香港01》評論文章指出,歐美本來就朝著貿易合作方向發展,既然歐美各有理由要與對方合作,加上特朗普急切要緩減政治壓力,及容克內閣要在明年換屆,或真如特朗普所言「揭開歐美關係新一章」,雙方促成貿易協定來徹底消除大西洋貿易戰,「若是這樣,那麼就不只是歐美關係新一章,而是國際貿易格局翻一頁」。

《香港經濟日報》「國情知聞」專欄分析,如美歐達成自貿協定,將誕生佔全球一半GDP並擁有8億人口的「超級自貿區」。屆時,世界上最大的自貿區美歐自貿區與世界上第2大自貿區日歐自貿區重疊,「加拿大、新西蘭、澳洲等環太平洋國家和地區大多也會選擇加入」。

發佈於 多方觀點
By 2018-08-21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