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於我們
香港輕新聞(Lite News Hong Kong)是一個致力於提供中立報導和獨到評論的網絡平台,成立於2015年9月。我們立足香港,關注全球的政治、時事、經濟、文化和趣聞。
香港輕新聞編輯
根據《蘋果日報》、《明報》等媒體消息,位於港島南區的南豐及豐資源深水灣徑8號物業,其中有四伙已經被地產商以低價租出。據《明報》消息,土地註冊處顯示4個單位分別為1號洋房、2號洋房、1座頂層A室複式戶以及2座頂層D室複式戶,實用面積在5,785至12,566方呎不等。
據《經濟日報》消息,四伙物業月租介乎42萬至92萬元間,亦即是使用呎租大約在69至73港元間。尤其是其中最貴,實用面積達12,566的1號洋房,實用呎租只需73元。四伙物業普遍價格都遠低於市價,比同區其他物業呎租低將近一半的價格。這批物業已經屬於現樓,於本月中旬獲批入伙紙,因此以上全部單位都會受政府新訂空置稅的措施影響。
而翻查公司註冊處的資料,這四伙物業的新租客全部以公司名義登記,租約3年,這些公司的董事包括陳慧慧、張添珞、何海基、李建華、白敦六以及周世雄等人,全部都是與南豐集團或豐資源相關的人士:其中陳慧慧是南豐榮譽主席、集團創辦人陳廷驊女兒,而張添珞則是陳慧慧的女兒;另外,周世雄也是豐資源營運董事。
《蘋果日報》引述理大社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鍾劍華說法,稱發展商此舉顯然是為了逃避空置稅,將物業租出或是將支付租金計算在公司「盤數」中,都屬於「左袋交右袋」,最終都是迴避交稅。
鍾劍華亦直言,發展商始終有層出不窮的辦法避稅,政府難以杜絕漏洞,他指出或有發展商將手持單位轉售給代理人,但代理人不自住;或者是發展商創辦數個子公司,以子公司名義將控制單位承租,都屬於發展商避稅可能的做法。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