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評】溫仕文:由語文老師的視角看廣東話與普通話之爭

2018-10-10 11:34:30
教育局局長楊潤雄(網絡設計圖片)

10月7日,教育局局長楊潤雄指出,未來全世界的中文發展以普通話為主,因此認為使用廣東話來教中文難以「長遠」,然後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多用普通話。楊局長的一番言論,「又再」引起民間極大迴響,尤其是一眾政治立場偏向泛民或本土的知名公眾人物或關鍵意見領袖(為方便讀者明白,下稱KOL),紛紛指責特區政府聯同中央,旨在消滅香港文化及廣東話云云。

 

不少人以廣州及深圳廣東話的使用有所減少,作為粵語衰退的證據,但似乎有意無意忘了兩地本來就是混雜了五湖四海的不同省份人士的都會區(還是不知道?),且很多外省人來兩地工作後都學習了粵語,相對地,粵語詞彙也因為不同省份的文化交流也有「北進」的趨勢。(網絡圖片)

二元思維:你死我亡

楊局長的言論,到底是不是一如「語文KOL」歐陽偉豪所說的,把廣東話和普通話對立起來呢?

首先,我們要知道世界上不少人都能運用超過一種語言,或是能夠運用一種語言內的幾種方言。這種能力可以幫助不同族裔的人群互相溝通,而溝通的目的亦不盡相同,主要包括交友、通商、學習等等。無可否認,並非所有人都能夠以兩種或以上的語言或方言為日常用語,所以他們如果要掌握新的語言或方言,必須刻意學習。世界上有不少學校,會提供課堂培養學生的第二或第三語言能力,其中最常用的包括中文、英文、德文、日文和韓文等等。

由於新語言或方言不是母語,所以我們學習期間,會刻意多運用,務求提高水平。說回普教中,以普通話為中文科的教學語言,或是希望學生有更多時間接觸及運用普通話,就如部分學校以英文為教學語言,亦是同樣道理。

奇怪的是,居然有人認為普通話教學將會消滅廣東話。內地的中小學長期是以普通話為教學語言,但是廣東省一帶的不少廣東人(包括歐陽偉豪所提到的大灣區),至今依然以廣東話為母語,同時懂得說普通話 ——為什麼普通話的「破壞力」這麼低?還是香港人的「反抗力」特別弱?

 

特朗普是德國移民的第三代後代,照現時公開資料所知,他已失去說德語的能力。(網絡圖片)

 

學習一種新的語言或方言,絕非必然引致一個人失去運用母語的能力。無錯,語言失傳的現像確切會發生,但我們要明白,這與外語學習無必然的因果關係。語言失傳常見於移民。舉例說,來自意大利的父母來到美國後,生了子女,但這對父母沒有向子女教授意大利文為母語,而是用英文,令子女的母語與父母的不一樣;因此,子女成長後,不會亦不能再向下一代教授意大利文。

廣東話的承傳方法,並不是挑起無意義的爭端,而是我們不斷在日常生活中運用它。不論我們學習甚麼新語言或方言,也不會無端白事「忘卻」廣東話。

 

 

十七至十八世紀,英文還是「邊陲語」時,全歐洲的貴冑及知識分子都蜂擁學習法語,法語幾乎成為歐洲通用語,這和法國當年在歐洲大陸上的經濟、外交與文化實力有很大關係。(網絡圖片)

現實考:學習外語的理由

游蕙禎提到,我們不應該因為「經濟角度、做生意、全球競爭力來選擇語言」,恐怕這反映出她對現實的無知

大家可以想一想英文:英文雖然是世界語言,但是不少能夠應用英文的人,卻非以英文為母語。這些人又是什麼原因而學英文呢?無錯,有人是為了鑽研文學、欣賞電影等等,但是我們不能否定那些為了升學、工作和商機而學英文的人。同樣地,世界各地的人也是為了經濟原因而學習其他外語,當然也包括普通話和廣東話。以功利角度選擇語言學習,究竟有什麼問題?

到了這裡,不得不提這些評論員的雙重標準:香港人自小學英文,起碼長達12至18年,而且部分學校堅持全英教學,但是似乎沒有人指控香港政府或學校借助英文打壓廣東話。

又事實上,大多數的香港人在日常對話之中,也會夾雜英文,如「食咗lunch未呀?」、「我一陣要present個project。」等等;在網絡聊天時,部分香港人也會中英並用,甚至以英文字母拼寫粵語(如mei ar 代表「未呀」;chuk guy代表「出街」),但同樣地,似乎沒有甚麼熱愛廣東話的香港人,指罵英文破壞廣東話

 

1913年成立的「讀音統一會」,本來只是審定當時「官話」或「國語」所用的標準讀音,歸納聲母韻母,以及制訂注音字母而已。當時規定以每省一票制通過各項議案及字音審核,報刊雜誌都寫得清清楚楚;然而數十年後,卻變成廣東話差數票就被定為國語的傳言。這傳言究竟來自廣東地區還是由香港本土孕育出來,現在已無從稽考,但本土派在不久之前似乎仍是「津津樂道」。(網絡圖片)

痴心妄想:「新普通話」

抑或白告希望將「優雅的」廣東話轉為中國的「新普通話」?這樣說,莫非是有人希望香港反過來吞併中國?咦?說好的香港獨立呢?至於歐陽偉豪所說的領導世界,又是不是打算殖民世界各地呢?

即使熱愛廣東話的香港人一萬個不喜歡,我們仍然要面對現實:中國的軍事和經濟實力比以往更為強大,而短期內未有徹底崩潰的跡象,因此香港根本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即使本土派經常幻想的「支爆」真的發生了,香港恐怕也難以獨善其身,又如何反過來吞併中國或殖民全世界呢?

再加上香港有的政客總是鼓吹「脫離中國」,減少中國對香港的文化影響,其實這也只會減少了香港對中國的文化影響——在這個情況下,內地又為什麼會遷就香港呢?

簡言之,目前而言,想要將廣東話變為中國的普通話,難度之高,可想而知

真正的問題所在:教學質素

筆者認為,香港人雖然以廣東話學中文,但是普遍港人的中文水平似乎仍然偏低。文句詞不達意、條理不清乃常見之事,更莫說語病和錯別字了。當然,香港人的中文水平低下,斷不取決於使用甚麼語言為教學語言,所以即使採用普通話教學,筆者認為香港人的中文水平也不會因而有丁點兒改善。

教育局要提高中文科的教學質素,應該研究在教學方法中哪一個環節出問題。至於文化人和某些立場鮮明的語文學者 / KOL,亦不要一知半解地肆意扭曲語言學理論。

(題外話,大家也可以順便想一想,為什麼香港人學了超過10年英文,水平依然一塌糊塗。)

參考文章:

楊潤雄指全球學中文以普通話為主 質疑廣東話失優勢

白告:明目張膽的文化謀殺

歐陽偉豪:短片回應

游蕙禎:Instagram意見

發佈於 博評
By 2018-10-10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