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觀點】垃圾徵費泛民建制皆支持 市民要「硬食」貴費?

2018-11-01 13:13:14
編輯部

香港輕新聞編輯部

【香港輕新聞】環境局昨日(31日)公布《2018年廢物處置(都市固體廢物收費)(修訂)條例草案》,政府會於明天(2日)刊憲及本月14日提交立法會審議,預料最快於2020年底實施。有評論指該政策延宕十數年,而今草案配套措施末釐清,擔心會衍生處理非法棄置垃圾問題;亦有評論指出,居家垃圾以廚餘為主,相關回收措施未做好就硬推垃圾徵費,似乎是本末倒置,市民要「硬食」徵費。

應加緊源頭減廢

《明報》社評指出﹕「今次政府正式提出草案,也不見得有充分準備,源頭減廢配套安排不清不楚,落實徵費後如何執法亦有疑問,『船到橋頭自然直』的辦事態度,無法取信於民」,《明報》社評認為香港應加緊源頭減廢,按照用者自付原則推行垃圾徵費,否則便會出現「垃圾圍城」惡果。

執法或成為問題

《東方日報》社評表示,垃圾徵費延宕十多年,是政府環保政策「天殘地缺」,對於政府表示徵費時間表有「變數」、「持開放態度」,認為是顯示港府信心不足。非法棄置垃圾的執法亦會引來問題,《東方日報》社評指出:「有人為躲避徵費而不惜棄置垃圾於樓梯後巷、大街或者垃圾桶,隨時釀成公共衞生危機,但搜集證據及檢控涉及大量人力物力及時間,當局能否應付」,憂慮垃圾徵費政策會適得其反。

硬推會重蹈覆轍

《明報》《東方日報》社評皆以政府先前實施的「四電一腦」政策實施的情況為例,指出在環保教育、垃圾源頭分類等回收配套方面未妥當,而非法棄置問題亦未有完善方案,硬推徵費政策只會重蹈覆轍,衍生非法棄置垃圾問題,影響環境衛生。

徵費有政治成本

垃圾徵費雖然普遍獲得民主及建制派表態支持,然而《明報》社評表示,垃圾徵費有政治成本,是否能通過有變數,2020年落實」根本全無保證,政府決心令人懷疑,議員又有可能因選票為考量而「華麗轉身」。《東方日報》社評亦提到,「明年區議會選舉,一切都容易變得政治化,政客不能不考慮支持有關政策可能帶來的選票影響」。

回收配套未做好

《信報》「獨眼香江」紀曉風文章指出,「垃圾徵費草案能否獲立法會支持,關鍵是對廚餘及膠樽的處理,視乎政府會否有妥善及足夠的回收措施配合」,認為廚餘向來佔固體廢物相當比例,應當先做好相關的回收配套。

《經濟日報》報導引述一名家庭主婦表示,廚餘佔整體垃圾已約四分一,包裝膠盒佔垃圾袋三分一,估計可回收紙張膠盒等垃圾佔整體一半,惟她居住的單幢式大廈及其附近均未設有回收箱;表示家居廢物大量為廚餘,2020年底推徵費卻未有廚餘回收同步配合,家庭最少在首兩年徵費要「硬食」貴費。

《星島日報》社評指出﹕「都市固體廢物的最大來源是廚餘,佔整體約三成半」,市民如果認為垃圾中有大量可回收的物品及廚餘,卻因政府配套設施不足,逼不得已要當成垃圾,而卻要向政府付費,必然會引起反感;「令市民覺得回收設施和品種不足,欲『揼少啲』卻無從」。

泛民建制皆支持

《蘋果日報》報道,泛民及建制派立法會議員均認同以徵費達至減廢的大方向,但政府須有完善回收配套。《蘋果日報》又引述公民黨議員陳淑莊表示,「市民普遍支持徵費,只是擔心政策落實時會擾民,預料立法會需時仔細審議」。

《東方日報》報道引述立法會議員葛珮帆表示,「該黨認同減廢、減碳的大方向,但按政府過往的不良紀錄,如建築廢物徵費及『四電一腦』計劃實施後,均衍生非法棄置的問題,擔心徵費會衍生更嚴重衛生風險」。

《東方日報》報道引述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副主席許智峯指,「回收未做好,談何徵費?」批評指目前社區回收配套嚴重不足,回收箱內一半是垃圾,膠樽回收率只有一成;尤其是廚餘的回收處理進度緩慢,擔心在衆多問題未解決下推出垃圾徵費,會令市民感到不公道。

By 2018-11-01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