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文件】居英權計劃曾令港人被英國人視作負累排斥

2019-02-21 12:56:57
倪一祥

香港輕新聞編輯

居英權計劃讓5萬個香港家庭獲發英國公民國籍證書。(香港輕新聞圖片)

 

 

【香港輕新聞】一場冬季流感疫情,再次燃點起香港人排斥來自內地新移民的火頭,但曾幾何時,在八十年代中期後,當中英兩國決定香港必須在97年主權回歸中國後,不少香港人希望尋求居英權作太平門,當年香港人也曾被英國人排斥,認為讓香港人持有英國公民身份,只會分薄英國的社會資源及拖累經濟。

英國朝野均有反對「居英權」計劃的呼聲

根據近期解封的英國檔案文件,當年的倫敦朝野間,對於應否向五萬個香港家庭伸出援手發出居英權,很有保留。就連執政的保守黨內,也有強烈反對聲音,其中一個主流意見大概就像現今香港人抗拒內地新移民一樣,擔心資源被掠奪。

下議院會議紀錄顯示所有後座議員都反對

《蘋果日報》報道,一份1990年3月撰寫的會議紀錄顯示,時任英國外相韓達德曾經就此議題接觸保守黨後座議員,會面中,幾乎所有議員都是一面倒反對居英權計劃。

保守黨員擔心香港移民會對英國造成壓力

保守黨員Channon認為,居英權計劃有兩個問題。第一,計劃規模太細,無法滿足香港,反而在最壞的時候挑起問題;第二,北京會有何想法?他們會否作出舉動導致計劃不可行?另一黨員Speed則擔心,大量引入香港移民會對英國造成壓力,包括住屋、衞生服務、供水及交通問題。

保守黨女黨員擔心會為英國帶來麻煩

英國政府的說法是,給予五萬個移民名額給香港人,只是讓他們安心留港,他們最終大多不會移居英國。但女黨員Dame Jill Knight反應很強烈說:「為了留下而爭取護照這個概念,很難讓一般人理解。計劃不會阻止香港人才流失,反而會為英國帶來麻煩。」

批評香港人在英國的游說工作令人厭惡

Knight更在會面上數落香港人,她表示被香港人的游說工作惹怒了,稱香港人取得英國選民的地址名單,然後逐個寫信游說他們促請國會議員給予香港更寬大的保證方案,「香港人假設英國對他們有特別及凌駕性的責任,我對這種想法感到厭惡。他們早已知道香港1997年後要交回中國」。Knight表示收到很多選民反對計劃,她也希望香港繼續繁榮,但必須以選民利益行先。

有議員指居英權不會恢復港人對未來的信心

來自下議院的另一保守黨議員Bowen Wells在寫給韓達德的信件中更直指,居英權計劃不會恢復香港對未來的信心,只會確認香港人的恐懼,和英國對香港未來在中國統治下的不確定。他說:「計劃是承認我不信任中國,承認《中英聯合聲明》並非建基於我們相信中國會履行兩制並存於一國的承諾。這是對未來信心的嚴重損害,我們怎能一邊說相信香港600萬人的未來有保障,一邊向最合資格的領袖提供逃生門?」

英國學者批評英政府將港人送到暴政手中

不過,聲援香港人的英國人也大人在。1990年2月,錫菲大學(The University of Sheffield)韓國研究學院研究總監Dr James H Grayson寫信給外相韓達德,炮轟英國政府不負責任。他指出,英國政府不給予每位香港人有效的英國護照,等於拒絕了香港人一個可以逃離暴政的合法途徑。Grayson表示,香港很多人都是從中共的暴政下逃難到香港,「所有市民都了解這個政權的天性,所有人都被北京六四事件嚇怕,所有人都知道那場屠殺並非例外。英國政府和英國人民可以輕易把這幾百萬人送到暴政手中,而不給予法律保護?」

英智庫指港人對祖國的感情被六四事件弄熄

居英權計劃爭議在那時候是英國的熱門話題,解密文件中找到一篇英國權威智庫組織漆咸樓(Chatham House)出版的雜誌《The World Today》一篇文章,標題為〈Hong Kong - the despair and the hope(香港—絕望與失望)〉,由著名記者兼小說家Keith Colquhoun撰寫。文章說:「這些人(香港人),或在中國成長,或聽聞過共產黨的行徑,正被送往1997年的中國集中營。他們本來對祖國或許存在的感情牽繫,但至去年(1989年)6月,管治中國的老人家殺害天安門要求改變的年輕人後,也如同燭光一樣熄滅了。」

指中國視打擊異己比保存香港生金蛋重要

Colquhoun在這篇寫於90年的文章中指出,移民潮在香港已經開始,「奔向美好的航班每天在香港見報,他們在澳洲、加拿大及其他地方重建家園」。文章續說:「可以肯定,香港是中國吸取外匯的重要來源,這點我們都曉得。不過自從天安門事件,100萬港人上街聲援民運人士,中國已視香港為人身自由等危險想法的來源,要是必須作出抉擇,打壓這些異見比起保存會生金蛋的香港更加重要。」

發佈於 時事政治
By 2019-02-21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