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博評】William:正恩肌肉秀? 頻繁試射的新武器有何玄機

2019-08-26 13:37:47
William Lam

現實中只是個小職員的軍武 / 科普愛好者

正在發射的新型超大型砲兵火箭。這種砲兵火箭在概念上有點像解放軍的大型砲兵火箭衛士系列。(網絡圖片)

 

可能普遍人總認為朝鮮射導彈射慣了,他們射多少發也沒太在意。然而自五月初以來,北韓已經試射了九次新型導彈,其中七次更是集中在七月下旬至八月下旬(筆者剛動筆的24日,朝鮮又打了兩發),這密度甚至在過去40年來也是從未見過的;與此同時,這九次試射所使用的導彈 / 火箭砲兵武器亦是全新研發的(其中的火星16型小弟在五月的文章中已介紹過)。這其實代表了什麼?

朝鮮的新型大型砲兵火箭終於曝光,而且比之前的300MM彈徑明顯更粗,並展示兩種發射載具。不知何故,早前公開的六聯裝履帶底盤則對發射管影像進行處理。單由履帶及路輪推斷,此底盤可能來自去年才公開的M-2018 152MM自走砲,不過卻加多了四軸,可見六枚火箭的重量亦絕對不輕。(網絡圖片)

 

首先,9次試射中,除原有的火星16型外,朝鮮還試射了一種大口徑砲兵火箭,且這種砲兵火箭是有兩種載台的,一種是六聯裝並以大型履帶底盤為載台,第二種為四聯裝發射卡車(剛於筆者執筆之日曝光)。該火箭似乎有400MM左右的直徑,最大射程達380公里,最大射高亦達97公里。朝鮮方面的宣傳強調這是一種“Newly-developed large-caliber multiple launch guided rocket system”。關於這種導引砲兵火箭和導彈的分別,較有可能和衛士系列火箭類似,以慣性及GPS作簡單導航,增加命中率,但缺乏雷達或紅外影像等更高價值的末端制導模式,最大射程時命中誤差仍可以達100公尺以上,故彈頭多以集束彈為主,對目標進行面打擊,價格上不但可以較低,同時對遠距離目標亦有足夠破壞力。

這發射車的發射箱有1-1.2米高,底盤亦來自現有主戰坦克。有趣的是,駕駛室和六聯裝火箭發射車的是相同的。(網絡圖片)

另一種則資料少得多,但外形上比較像美軍ATACMS短程彈道導彈(同樣都是粗短彈身)的導彈武器,射程可能有300-400公里。由於發射車以至發射箱都頗為巨大(發射車似乎是由天馬虎式主戰坦克底盤進一步拉長而成)。參考路輪高度,該發射箱可能有1.2米高,而導彈真徑亦十分大,甚至粗於MGM-140的21吋彈徑,有分析指推進器的直徑和火星16型接近但較短,有可能就是使用火星16的固體燃料引擎,但較少固體燃料裝葯,以縮短射程(也滅低成本)並作為200-400公里短距離打擊用。

新短程彈道導彈明顯非常粗短。假設直徑和火星16型一樣,導彈大約只有5-6米長。(網絡圖片)

 

嚴格來說,這些短程導彈 / 長程砲兵火箭其實都是戰術打擊武器,若在歐洲或中東地區,基本上是打擊對方前線機場、指揮中心、補給品堆積場或者軍隊集結地等。然而對朝鮮半島來說,由於地方不大,首都及工業生產地帶亦在雙方類似武器的射程之內,而且由於反應時間短、發射到擊中目標的時間亦短,對雙方的重要設施都是嚴重威脅,對雙方而言,這些東西和戰略武器其實沒有什麼分別,尤其在搭載了大殺傷力武器之後。

發射中的新型短程彈道導彈。這彈外形和美軍的MGM-140類似,但體積大了接近一倍。(網絡圖片)

 

需要留意的是,這批導彈/火箭武器在打擊上都有個人之處:除火星16型可能會脫離大氣層一段時間外,新型砲兵火箭與短程導彈的最大高度都比較低,意味擊中目標所需時間也較短,砲兵火箭一次過使用多枚大型火箭彈,其實較容易突破防空網;而即使是火星16型還是暫未有命名的新短程彈,由於是機動部署,只要確切知道美、韓方愛國者導彈及THAAD的確實位置,透過改變發射陣位的方式,可以減少兩型防空飛彈的射擊窗口,從而減少攔截的成功率,更容易對目標發動成功的攻擊。

 

現時有消息指朝鮮新型導彈的技術也可能來自烏克蘭南方設計局的GROM(風暴)式短程導彈(由於同樣來自奧卡後期型的設計,故外形上也和伊斯坎德爾相似)。右圖是蘇聯在冷戰末期製造的R-17 VTO光學末制導彈頭(西方將裝備這型彈頭的飛毛腿稱為飛毛腿E型),命中精度(CEP)約50米水平,是飛毛腿家族中命中精度最高的。由於它曾經出口,故一般相信是不少第三世界國家自研高精度彈道導彈的技術來源。這技術不排除朝鮮是由伊朗進口的。(網絡圖片)

新型短程武器在朝鮮既有戰略上的效用:

朝鮮近一個月連續試射新式導彈武器,當中當然有其「獨特語言」,一來自6月底的板門店會面後,特朗普將注意力都集中到國內經濟、對華貿易戰及伊朗問題上,似乎又再把金正恩「放置」了。對於以以核開國為目標,不願輕易放棄核武,但又急需削除經濟制裁並開展經濟改革,透過經濟成績從而強化管治正當性金正恩而言,其實是有點失方寸的。他能令美國回應的大概亦只有透過利用「擦邊球」式試射來提醒美國重新展開談判。

南韓現時仍處於內外交困之時,剛過去的8月21日,中國召開中日韓三國外長會議,似乎是要把他們拉回談判桌。(網絡圖片)

 

另一方面,金正恩的試射似乎又是衝著南韓而來的。文在寅總統近日其實亦受到外圍形勢所嚴重困擾,最主要是與日本的貿易關係急劇惡化,日本接連取消韓國的貿易優惠。在民族立場及共同利益上,金正恩本可拉文在寅總統一把,借以強化彼此關係,但文氏又在統一問題上不顧朝鮮體面的「說錯話」,加上仍然持續和美國進行軍演(雖然已很低調),無疑更像把朝鮮「刮一巴掌」,朝鮮以試射作為對盧氏達成朝鮮半島和平的誠意「嚴重關切」也是可以預期的。

不過這輪「瘋狂試射」其實只是外交上的「身體語言」,對於這些短射程並已開發經年的武器的研發動機,其實沒有影響。事實上,這系列武器的研發目的,究竟是什麼?

南韓玄武2/3系列導彈及其他種類戰術導彈的射擊片段。

1. 反制南韓天舞與玄武系列?

朝鮮這批短射程的新武器事實上並非如之前的中遠程導彈一樣,有研發上的重疊,反而在射程及作用上也有自己的位置,專司不同的攻擊任務。這批新武器由規劃到試量產可應該有7-10年的時間,那針對的很可能是研究計劃開始時的確認威脅。

圖左至右分別是玄武2B型、玄武3型與玄武2C型戰術導彈。玄武4型很可能是玄武2C型的彈頭加大型。單就外觀而言,玄武2C已經比較接近潘興2型了(雖然彈頭設計似乎仍來自俄國的協助)。

 

追溯到2000年代,在美國允許下,南韓開始研發射程超過300公里的戰術導彈,這就是今天比較聞名的玄武2/3系列導彈(玄武1型早在70年代後期就開發,不過是由過期防空彈發展而來,射程只有180公里)。

玄武2型分三個子型,射程由300至800公里不等。其外型很有俄國9K720伊斯坎德爾短程高精度彈道導彈的影子,而且精度最高可達5米之內;而玄武3型也是有三個子型,射程大約就500-1500公里,是類似戰斧的高精度巡航導彈。以上兩個系列的常規武器對朝鮮固定 / 野戰目標極具威脅力,而且在相同範圍內朝鮮可是沒有與之類似的武器,另外,南韓又進一步發展玄武2C型及其增裝彈葯重量的玄武四型,更用上可脫離式機動彈頭技術,其實已經踏入MARV的門檻。2000年代後,朝鮮因經濟與研發能力,早就沒有了對韓常規武器優勢,而彈道導彈方面雖種類繁多,但大多數都是50-60年代蘇聯型號的改進型,較新且勉強算得上高精度的亦只有KN-02型短程彈道導彈。

K239天舞多管火箭發射系統(右),車上的火箭應是天舞火箭。只要該彈葯架模組容得下,透過重覆補充,發射系統可隨意使用右圖中的火箭/短程導彈。(網絡圖片)

 

甚至連朝鮮「引以為傲」的砲兵火箭亦變得不是甚麼一回事了,南韓不但早已購入MLRS砲兵火箭,且也自行生產K239天舞K-MLR。和美軍MLRS類似,天舞也是多口徑多用途的模組化砲兵火箭,不但可發射自己早期發展的火箭,也有最遠甚至有射程160公里的天舞2型火制導火箭,以及發展中而射程達300-400公里的KTMSS短程彈道導彈(事實上也可發射授權生產版的MLRS所用的火箭彈)。在對韓優勢全面失衡的情況下,朝鮮傾全力發展新的遠程導彈外,還要發展短中程的武器以抗衡南韓並扳回戰略均勢,並非什麼不可預期的事;事實上三種新式火箭/導彈武器似乎也十分「針對」南韓的新武器:新型四聯 / 六聯裝砲兵火箭針對天舞系列,尤其是天舞2型砲兵火箭;不明型號短程導彈針對早期型的玄武2型早期型號,而火星16型則針對玄武2型後期型號及增加裝葯版的玄武4型。

較短的火星5型與較長的火星6型,是朝鮮中短程攻擊的主力,不過其技術源於飛毛腿,其實已十分落後。(網絡圖片)

一般相信這是外銷給伊拉克的谷山一型自走砲。此砲本體是前蘇聯S-23型180MM加農砲,接上一截更長但口徑較小的砲管,目的是以較大的葯室發射較小口徑的砲彈,加強威力與射程。然而,接合砲管不但壽命短,而且接合處會干擾發射葯的氣流,間接影響此砲的精確度;加上砲管太長且沒有加強強度的支架,砲管更易下垂,令準繩度進一步下降,且朝鮮似乎製作不出自動裝彈及推彈機,推彈工作只能由人力完成,令此砲射速更低,兩伊戰爭的使用經驗顯示,只能做到每5分鐘2發的水平,威懾力大減,似乎只能用數量去「補充」質量了。

2. 精確打擊南韓其他目標?

「把漢城 / 首爾變成火海」的口號其實已講了很多年,這是指朝鮮陸軍的優勢砲兵與火箭部隊在三八線開火,即可以嚴重威脅首爾的安全。不過這似乎是一個非常誇張的傳說,單單看90年代時朝鮮陸軍的砲兵與砲兵火箭武器,只有少數可以在不越過邊境的情況下直接攻擊首爾目標(例如谷山自走砲)。過去要打擊更遠的目標,只能用火星5型及6型短程導彈及後來出現的、更短程而精確度較高的KN-02型短程導彈,但前兩者由飛毛腿發展而來且已相當落後,準確度也不足,珍貴的核彈頭也沒理由用在近程目標上,以增加打擊力,故這批老式導彈武器對南韓後方城市及軍事目標的威脅已相當有限。

相對於首爾,世宗市距離三八線超過160公里,而工業城市如大邱、斧山及光州等更接近/超過300公里。對朝鮮而言,除非拿昂貴的中程導彈丟過去,否則對這些地帶的威懾力頗成疑問。(網絡圖片)

 

事實上,由於很多政府機關都已移到世宗市這個“陪都”,加上南韓南部工業與城市發展日益繁盛,單單對首爾造成威脅其實已不足夠,只有發展新一代短程導彈 / 長程砲兵火箭,才能有效威脅南韓南部的高價值目標,並保持在往後的軍事對疊及政治談判中,有更多的籌碼可用。所以,在投入極大量資源發展中長程導彈武器後,朝鮮還是要發展短程並具常規打擊能力的火箭武器,才能維持對南韓(以及南韓境內美軍軍事設施)基本的叫板能力,否則即使具備少數中遠程導彈實力,但無法有效威懾近在咫尺的對手,威懾力仍是缺乏效用的,尤其是朝鮮的常規軍力已變成龐大但微不足道的存在時。

 

總結:

作為已傾全力發展彈道導彈(甚至連大部分常規武器發展都給擱到一邊)的國家,在短時間內能推出三種射程不一的短中程火箭/導彈武器並不算奇怪,且若朝鮮往後真的在相當程度上放棄核武力量或長程導彈,這些較有威懾力的武器仍然是朝鮮重要的威懾力量。不過就算當成服役前的測試,最近的發射頻率也太高了,現在也未知道特朗普若仍繼續採取「放置」政策時,金正恩會不會失去耐性而提提升抗議手段(也不知特朗普會否忍不住「反面」),從而令原本已繃緊的東亞形勢更進一步升溫。

 

【軍事博評】William:朝鮮試射「制導武器」  叫醒特朗普的鬧鐘?

【軍事博評】William:朝鮮試射「制導武器」 叫醒特朗普的鬧鐘?

(小弟近日私人事務煩忙,故停了差不多兩個星期才動筆,還請見諒) 朝鮮在二月美朝首腦峰會失敗後沉寂了一段時間,期...

 

 

發佈於 軍事博評
By 2019-08-26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