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評】陳景祥﹕路透爆料有何玄機?

2019-09-04 10:48:11
陳景祥

在傳媒界工作逾30年,曾任職通訊社、電台、報章、網絡媒體,有豐富的編採和管理經驗。曾任教樹仁學院,及中文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碩士班課程。

特首林鄭月娥搭建對話平台,準備和各界展開對話,但隨之而來的,卻是另一波的暴力衝擊,8月18日遊行的「和理非」僅曇花一現,之後街頭暴力不但沒有停下來,反而在 8月31日變本加厲。

對當前局勢,北京要求必須先止暴制亂,然後再談其他,但現在看來,止暴制亂並未成功,暴力行徑反而不斷升級,更令人擔心的是,大家都似乎看不出事態到什麼時候才會平息。

信息:特首不作為是中央指令

局勢正處於膠着狀態之際,《路透社》在8月30日發出了一篇「披露內情」的文章:Exclusive: Amid crisis, China rejected Hong Kong plan to appease protesters - sources,指林鄭月娥曾經向北京呈交報告,認為示威者提出五大訴求,如果接納其中「撤回修訂《逃犯條例》草案」,應有助紓緩香港的政治危機。然而,北京否決了林鄭的建議,並下令(ordered her)不要接受任何示威者的訴求。文章稱,是有3個知情人士向他們透露這個消息。

剛剛訪港的《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立即撰文,指《路透社》的報道是「編造假新聞、搞輿論戰,是恥辱」,目的是「挑撥離間,在當前特殊局勢下破壞中央和特區政府的關係」。

大陸媒體主管當然深明輿論心戰的重要性,《環時》老總急不及待跳出來痛斥《路透社》的報道,是因為報道顛覆了一直以來的說法,就是修例風波由緣起到善後,都是由特區政府一手包辦,中央處於被動,沒有直接介入。

但《路透社》爆料並沒有停止,9月2日晚又再發出另一報道:Special Report: Hong Kong leader says she would 'quit' if she could, fears her ability to resolve crisis now 'very limited',報道附上林鄭的錄音,她說自己「令香港陷入政治危機,如果可以選擇,第一件事會辭職」;又說自己在解決危機方面「只有非常有限的空間」。

《路透社》主打新聞及財經資訊,今次第一篇引用不具名消息來源,涉及的是極敏感話題,又正值關鍵時刻發出,到底有何玄機?《環時》質疑《路透社》編造假新聞,但第二篇附上林鄭錄音,現身說法,傳達的信息很清楚,就是特首現在不作為,不對五大訴求回應,並非她的本意,而是中央下達的指令;而且隱隱然透露,即使想辭職也「身不由己」!

潛台詞:目前局面非全是特首責任

放這些消息的人用意也很明顯,就是試圖為林鄭月娥「脫身」,把她營造成作決策時都是「迫不得已」(錄音內她說有兩個老闆,一個是中央政府,一個是香港人),並非迴避民間訴求。

把特首和中央說成「有分歧」,在政治上是兵行險着,犯了大忌,如果特區政府內真有人這樣「放料」,除了想替林鄭「脫罪」,是否也反映政府內部感到力不從心,眼見「止暴制亂」無期,故此有需要向外界透露「真相」!《路透社》報道的潛台詞是:搞成目前這個局面,並非完全是特首的責任!

按大陸官場規矩,地方領導任何時候都要跟中央保持一致,在媒體上披露彼此有分歧,是犯了嚴重「政治錯誤」,令人覺得特區政府或許會有不尋常的變動!

特區政府處理反修例風波的能力受到各方質疑;北京把這場風波定性為顏色革命、有歐美勢力插手干預,這種性質和規模的暴亂,以特區政府的能力,是否可以應付得來?從事態發展至今,答案明顯是否定的。

香港過去也發生過街頭騷亂,1980年代的士罷駛、青少年(油脂仔)鬧事,都屬於小規模的民眾宣泄不滿,警力完全足以應付。然而反修例風暴既有政治元素,又混雜「英美勢力」,特區政府官員都是太平官,從未應付過大型動亂,現在每次發生大事後除了發出「強烈譴責」,對平息事態都束手無策。

過去兩周抗爭者之中所謂「勇武派」的暴力衝擊行動不但沒有收斂,反而有擴大趨勢,他們目的很簡單,如果暴力衝擊成功,政府接納五大訴求,他們就可以宣稱勝利;而政府不答應,繼續「以暴止暴」,騷亂繼續升級,到最後北京終於出手,屆時「勇武派」應會潰不成軍,但北京和香港都要付出慘重代價,這就是抗爭者說的「攬炒」!

北京出手,歐美國家對華實施制裁就振振有詞,對「勇武派」來說,表面上他們是被打敗了,但他們終於可以證明一國兩制「失敗」、北京對港政策「一敗塗地」,相比之下,北京和香港其實輸得更慘!

《緊急法》對港可能是致命一擊

最近有人認為政府應訂立《緊急法》,以法律手段應對亂局,林鄭月娥早前也說過,她會考慮所有放在枱面上的選項。《緊急法》(Emergency Regulations Ordinance)是英國在1922年頒布,賦予政府一系列權力應付緊急狀况,包括逮捕、沒收財產(property seizure)、遞解出境(deportation)、控制港口和交通,以及各類審查。香港對上一次引用《緊急法》是在1967年,已是50多年前的事。

時代不同,當年香港引用《緊急法》令港英政府可以審查報紙、文章、地圖、照片及各類型通訊,目的是截斷暴亂分子的聯繫;如今要收同樣效果,政府就要針對互聯網,包括固網和流動通訊,特首可以引用法例要求電訊商停止某些流動網絡或公眾Wi-Fi的運作,以及堵塞某些網站平台。

這些管制手法將會打擊香港的通訊自由、資訊自由;還有更廣泛的影響,是香港作為亞太區的電訊樞紐,一旦控制互聯網就等同關閉很多跨國公司經香港網絡進出的信息流,電訊樞紐的地位將受重創,國際城市、金融中心的聲譽都會受損。論影響之深,動用《緊急法》和調動武警入城平亂,分別其實不大,香港都會承受重大打擊——可能是致命一擊(可參考彭博社:How Hong Kong Protests Could Lead to Internet Cut Off)。

止暴制亂一定要拿出「政治方案」

香港沒有地緣政治的戰略地位,也沒有豐富資源,在中國牢牢掌控之下,「外國勢力」應該明白,一場顏色革命是不能把香港從中國分裂出去的。歐美會在言文上「支持」香港,但絕不會為香港而跟中國開戰(跟台灣完全不同)。「外國」勢力插手香港,主要目的在藉香港向中國大陸施壓,介入香港事務以牽制大陸的發展(如金融市場、科技轉移、對外交流等);如果一國兩制失敗,外國勢力就可以「證明」北京不守信諾,打壓自由、民主。

中國當年收回香港時的承諾是維持香港繁榮穩定(但並沒有承諾自由民主),香港動盪、衰落,除了是北京的面子問題,也是對香港政策失敗的證明,北京不能讓這些事發生。盡快結束當前亂局,回復穩定,是北京的主要目標,局勢穩定之後,北京會再利用各種方法把香港經濟重新「繁榮」起來,以確保香港「穩定繁榮」50年不變的承諾。按此,香港未來經濟情况毋須看得太淡,以內地的調控能力,「繁榮」易得,但穩定難求;要令香港盡快「穩定」,成為了目前壓倒一切的任務。

沒有「外國勢力」直接支援、協助,勇武派是沒有可能「奪取政權」的,即使如何把暴力升級,也改變不了這個現實。勇武派可以暴火焚城,皆因很多人不滿特區政府而不願與他們割席。還是那句話,要止暴制亂,一定要拿出「政治方案」,單靠警隊是很難成事的。

原刊於《明報》,獲作者授權發表。

【博評】陳景祥:大軍壓境

【博評】陳景祥:大軍壓境

北京對香港反修例風波引起的衝突「定性」不斷升級,由「顏色革命」到出現了「恐怖主義苗頭」,中國駐英大使劉曉明上周四...

發佈於 博評
By 2019-09-04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