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具變成真飛機? 媒體軍聞的惡質報道

2022-10-18 02:22:47 最後更新日期:2022-10-18 10:31:20
William Lam

現實中只是個小職員的軍武 / 科普愛好者

31113098準備在航天谷開放日上展出的暗星道具機,由合影的小朋友「地勤」可以看出這架機也是偏小。(圖片來自美國空軍)

 

《壯志凌雲-獨行俠》雖然已落畫一段時間,熱潮卻未完全退去,美國空軍於剛過去的星期六舉辦已停辦三屆的愛德華空軍基地航天谷開放日,並作為一個大型的州內航空展及STEM教育活動,展出多種歷代名機及現役軍機,當中也包括曾經的載人速度之王—SR-71戰略偵察機。而《壯志凌雲.獨行俠》的劇組更借出作為道具的暗星極音速實驗機作為展品之一,成為開放日當天的一大熱話。

暗星極音速試驗機可能已成為電影史上最為著名的近未來飛機,不過由當日的照片看來,本道具機體型十分小,尤其是一架SR-71放在旁邊作對比時,它更像一架小型戰鬥機。已知SR-71大約長33公尺,暗星長度明顯低於20公尺,大約和一架F-18E差不多而已。

FfIL9rbU開放日當天亦有衛星照片顯示這道具也造得比較小,甚至只有隔鄰SR-71的一半。(圖片來自The Drive: Warzone)

 

當然,這樣小型的「實驗機」,最大問題是……究竟是否真的能造到想要的速度?由於速度要求極高,且還要自行加速並切換推進模式,而不是靠插一支火箭去獲得初始速度,這實驗機至少需要大量特殊碳氫燃料進行足夠時間的加速,但……這機身大小究竟是否足夠?SR-71都算小了,起飛後還要加一次油,其他計劃中的高速機如TU-230/360都有50米以上長度,就算是NASA自己規劃的X-30實驗機(全尺寸版本),至少都有48公尺長。

FfIL9rbUAA過去規劃的6倍超音速版本高超音速飛機都有一個很突出的共通點:1. 超燃速衝壓引擎放置在飛機尾部;2. 前部有巨大的空間及尖秃的機鼻、翼前緣,可以把大半個機升都搞成乘波體」,讓飛機在一定仰角及高超音速情況下仍能維持升力。當然,大家都弄得相當巨大,至少相當於一架大型轟炸機,以保持有足夠燃料作長時間加速。圖左為蘇聯TU-360,圖右為洛克韋爾X-30 NASP(圖片來自連結1連結2)

 

不過,關於這則「航太小新聞」最不可思議的地方,可不是在美國本土,而是在台灣島上。TVBS新聞台 10月15日報道這消息時,竟稱湯哥在電影中駕駛的暗星其實是實機的模型道具,而美軍會正式展出該實驗機!而且連開放日都落幕後,他們還沒有修正相關報道!

rHVq為免TVBS刪文,小弟把他們當天的報道內容做了截圖。有些記者這樣寫,除了是故意為之外,也有可能是聽到日常說的說法而未去實際求證—不少人都指暗星是來自現時仍在設計中的SR-72無人高超音速實驗機。然而一來該實驗機仍在設計中,沒有人知道最後的構形是什麼(波音競爭方案都改了一次);二來暗星和SR-72大約只有前半截相當而已。再講,國外航空新聞甚至連新聞稿都講明展出的只是道具模型,稍為肯查證都不會犯這種低級報道錯誤!(網絡圖片)

 

需要留意的是,協助劇組製作暗星的是著名的洛克希德臭鼬工廠,他們亦表明這個道具是他們由過去的高速機設計當中抽取重要要素再進行設計的。而現時洛克希德的技術部門亦正在設計SR-72高超音速偵察機,並與波音同計劃的實驗機展開競爭,不過兩個團隊現在還只是弄出模型來,洛克希德的縮尺驗證機可能要4-5年後才進行可飛狀態,波音的計劃更沒有透露可能的進程,但一般相信真正量產的SR-72至少要到2030年代中期以後才能進入空軍,而且除氣動外形外,和電影中暗星的最大分別是:現實版本預期只能飛到6倍超音速,而且還是……無人機。

rHVq7A-UserView-0.jpg圖左為SR-72洛克希德方案「黑鳥之子」,右兩圖為最新的SR-72波音方案「韋基利二型」。事實上除加入一些SR-71的原素外,暗星後半截其實更接近韋基利二型。

 

小弟實在不知道也不想猜測為何會出現這般離譜的報道,或者這和一直盛傳暗星是參考自SR-72洛克希德方案有關。不過人家的原型機還在CG狀態,而且就後半部機身而言其實更像波音的韋基利及SR-71。不過人家連官方新聞稿都說這只是拍攝電影的模型,為何他們可以當成實機?難道撰寫的記者根本翻譯錯誤?或者是純粹標奇立異吸引信眾?前者是無才,後者就真是無德了。不過更令人概嘆的是,這種「指鹿為馬」甚至「鹿馬不分」的報道,不但一般台灣媒體都會經常爆出來,甚至連號稱有相當歷史的軍事雜誌都偶有亂報。

FB IMG失實媒體已經不是第一次挖坑給台灣民眾了,事實上最大的坑就是鋪天蓋地的反核電「新聞」洗腦,加上某黨政治需要而進行的瘋狂宣傳,台灣放棄核能而追求更多更昂貴又產出少的可再生能源,結果現在反而要增加更多化石燃料發電以補上能源缺口,而且更缺乏資源來維持電網穩定性,結果出現今天的電力供應惡夢,奈何?(圖片來自這位台灣代議士小姐的FB專頁)

 

不是台灣人,也很難了解這種連科技與專業新聞都胡亂報道的現象的由來,不過這種現象的惡果已經呈現多時,例如很多民眾都以為台灣個位數奈米制程晶片支撐起對岸甚至整個世界的航天軍工,卻不知道軍用及航太產品根本不會用這種最新式的手機或手提電腦用晶片;以為買了幾架MQ-9A就可以目空一切,搞源頭打擊,卻不知MQ-9這種中大型無人機沒有隱身性能,很難在具備長程防空導彈的空域中安全飛行,而且……對手的同類型無人機起碼接近200架!這種避重就輕、錯誤處處及充滿誤導內容的報道,除培養無知,令社會民智與人民的判斷能力進一步下降外,還能做到什麼?

發佈於 奇聞趣聞
By 2022-10-18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