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軍事博評
     編按:柬埔寨雲壤海軍基地改造案正式啟用儀式, 同時亦是解放軍與柬埔寨軍方的「金龍-2025」聯合演習的開幕式。(圖片來自新華社)   4月5日,柬埔寨南部的雲壤港熱鬧非凡,柬埔寨首相洪瑪奈以及中國人民解放軍代表團到場,為聯合保障訓練中心揭牌。這是中國海軍第二個海外保障基地,也標誌著中國海軍走向深藍又邁出關鍵一步。 雲壤基地的作用 中柬雙方都表示,中柬雲壤中心將用於保障兩軍開展地區反恐、防災減災、人道主義救援、聯合訓練等行動,雙方派駐必要人員,共同維持中心正常運轉。該訓練中心建設和使用,是中柬兩國相互尊重、平等協商的成果,符合兩國國內法、相關國際法和國際實踐,不針對任何第三方。  編按:雲襄海軍基地2023年底至2024年中的工程進度照。由建築物可見主要都是兵員居住區(而且沒有很大),其他照片也只見四個小油庫,也沒見到大型倉庫,更看不到任何防空陣地的設置,而船塢規模應該連130公尺以上艦隻都塞不進去(054A型可有135公尺),可見似乎更適合柬國多於中國海外艦隊。(圖片來自Defence News)   雲壤基地位於泰國灣西南沿岸,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基地碼頭長度為650米,可停泊10萬噸級的航母,規模可對標美國的聖迭戈基地。後勤保障方面,既有5000噸級的幹船塢,更配備專用淡水廠,200張床位的綜合醫院和冷鏈倉庫,2萬噸級的地下油庫,為航母加滿油只需2小時。   編按:雲壤港佔地很大,但設施很簡單,圖為該軍港唯一小型維修船塢,另一個是通往陸上露天船台,方便小艦艇維修的塢形升降台。(CCTV新聞聯播片段)   作為全球主要海上交通要道,馬六甲海峽對中國非常重要:數據顯示,在每天經過馬六甲海峽的船隻中,其中60%的船隻滿載著中國所需的能源與物資,中國80%的中東原油和50%的進出口貨物通過此海峽中轉‌。 如此高度的依賴,使得馬六甲海峽成為中國重要的能源和物資運輸通道。中國海軍最近的基地,距離馬六甲海峽南海出口也有2000公里。而美軍太平洋艦隊一直有公開的秘密,就是戰時如何掐斷馬六甲海峽,2023年時任美國總統拜登的團隊曾公然叫囂:「切斷馬六甲,中國將被迫屈服」。  編按:據說是可能贈與柬埔寨海軍的056A型輕護衛艦,這大半年一直泊在雲壤海軍基地和柬海軍聯訓。雲壤的泊位很大,但儲存與支援設施似乎只適合作中小型國家海軍的基地。(網絡圖片)   中國的應對之策就是,劍不夠長就靠近一步,所謂「山不見我,我自去見山;雲不相識,我自求相識」:既然馬六甲離我太遠,那我就靠上去。可以說雲壤基地的建成,讓中國海軍處理馬六甲事務的反應時間縮短了許多。 隨著中國軍事力量的增強,中國也需要更多的海外基地,以支撐起中國的戰略佈局。吉布提、雲壤已經落成,而且隨後的漂皎港、瓜達爾港,也都在陸陸續續地成為中國海外戰略的落腳點。 編按:駐地中海美國海軍第六艦隊的陣容,若中國海軍需要第四支艦隊,以規模及支援能力來說,一個航母攻擊群就足夠了,規模太大的話平日後勤物資補給並不容易。(第六艦隊官方網站,照片為2021年勇敢之盾演習) 第四艦隊的必要 一直以來,解放軍海軍都是維持著三大艦隊的編制,分別是南海艦隊、東海艦隊和北海艦隊。按照中國的國防政策,三大艦隊本身的戰略定位,就是對中國周邊的領海進行防禦,南海艦隊負責南海;東海艦隊負責東海,而北海艦隊則是黃海和渤海,鞏固京津冀地區的安全。 隨著中國國力的不斷增強,中國利益在海外不斷延伸,國防的需求也在發生變化,為保護海外利益的軍事力量投入也會越來越多。之前就有人認為,解放軍傳統的三大艦隊的編制,已經不適應現代國防的需要,解放軍應該考慮成立第四大艦隊。實際上,無論是從戰略上還是現實需求,成立第四大艦隊也確實是中國必須要走的路。 編按:以中國海軍現時的規模,都足夠以航母分成不同的駐海外特遣部隊了。(網絡圖片) 首先,如今的解放軍海軍,已經擁有一支龐大的艦隊。包含有兩個航母戰鬥群和一艘即將正式服役的大型航空母艦,以及幾十艘神盾級驅逐艦和近百艘護衛艦,還有大量的常規潛艇以及核動力潛艇。雖然整體上,解放軍與美國海軍還有差距,但是在規模上卻已經超出地球其他國家。如此龐大的戰艦群,劃分到三大艦隊,就會顯得艦隊的編制太大,而且實際上僅是保衛周邊海疆的需要,現有的軍艦也確實超出需要了。 其次,隨著如今海軍要執行的遠洋任務越來越多,還像以前那樣,每次任務都從三大艦隊中抽調力量,組成臨時艦隊有點不方便。軍隊的戰鬥力來源於紀律嚴明政令統一,以往臨時組成部隊,有時難免出現指揮上的協調不暢。而且,一旦出現緊急情況,三大艦隊抽調兵力再出發,從時間上來說很容易延誤戰機。 編按:1988年三一四海戰時,南海艦隊的驅護艦數量仍然很不足,很多艦艇都是臨時由東海艦隊調過來,例如有防空導彈的東海艦隊053K型導彈護衛艦。(網絡圖片) 這方面,解放軍過往是吃虧的。1980-90年代,中國和越南在南海問題上糾纏時,越方就利用中國海上力量不足,頻頻趁中國海軍回撤後前出進行騷擾。特別是1980年代,三大艦隊中,南海艦隊是最薄弱的一支,越南海軍多次仗著自己離著近,霸佔中國島嶼並對中國漁民進行欺壓。 期間,中國多次組織東海艦隊的主力艦艇南下支援南海時,越方又總能靠離得近、跑的快,躲過幾次打擊。直到1988年3月14日,時任南海艦隊參謀長陳偉文將軍,在越南海軍艦隊的一次越界行動,總算抓住稍縱即逝的機會,打了一場漂亮的海上殲滅戰——以0:300的傷亡率,擊沉越軍2艘戰艦的戰果,讓越南老實了30年,這次戰役再次說明統一指揮對於戰鬥的重要性。 編按:雲襄海軍基地距越南領海及島嶼相當接近,中間是柬越邊境的富國島,可說幾乎被越南半包圍。越南與中國大陸雙方都是越南領土島礁爭議當事國,柬埔寨自然對於解放軍運用雲壤海軍基地遂行軍事任務相當審慎,絕對不希望因此惹火上身,破壞其與越南相對脆弱外交互信關係與影響區域和平穩定態勢。所以解放軍就算進駐雲壤海軍基地,在任務選項上其實行動自由相當受限(GOOGLE EARTH圖片) 最後,海軍的特點就是要向洋而生,海軍始終是要走向遠洋的。而中國海軍的建設,也一直強調遠洋海軍和藍水海軍。因此,必然要建立一支專門的遠洋艦隊,現在對於中國來說,印度洋已然成為中國重要的戰略通道。 隨著非洲的吉布提和柬埔寨雲壤港基地的成立,中國海軍在這個海域的存在感要加強。這就好比家裡人和物多了,自然要搬大屋。否則就像一戰前德國的公海艦隊,號稱世界第二強的艦隊,但是卻被英國死死地封鎖起來,整場大戰基本毫無作為,即使在日德蘭海戰討到便宜,也無法走得再遠。 編按:雲壤港就地理位置而言,可能要開了克拉地峽運河才有更多得益。過去其中一個支持克拉地峽運河開建的主要原因,是可避開印尼及菲律賓南部的海盜。不過若計算運河開鑿成本,所能節省的運費加保險費,又未必更加便宜............(圖片來自香港電台及亞洲周刊) 第四艦隊花落何處 倘若中國成立第四艦隊,它的基地應該設在哪裡呢?目前國內已有的和在建的軍港,都已經歸屬三大艦隊,將來的第四艦隊的指揮部只能另擇新地。未來中國戰略重點一定是印度洋,因為西起非洲東海岸以及阿拉伯海,一直到東南亞的馬六甲海峽,都在中國一帶一路戰略發展線上。而來自非洲的原材料、中東的石油,都是中國發展的重要支柱。 編按:新加坡的彰宜海軍基地,同時也有美國海軍的泊位。由衛星照片來看,不見船塢和維修設施。事實上大部分海外海軍基地規模都不算大,包括美軍第六艦隊的拿不勒斯港海軍設施,第七艦隊的橫須賀算是個特例。(網絡圖片) 解放軍的新艦隊,肯定是要為進一步深入大洋做提前的戰略準備,那就不能把艦隊的總部設在中國本土,這樣對海外部署是不利的。這可以參考美國的太平洋艦隊,它是美國在亞太地區最重要的國事基地,而太平洋艦隊為方便指揮,它的總部就不在美國本土,而是在夏威夷的珍珠港。美太平洋艦隊的司令,則在珍珠港遙控指揮美國的第三和第七艦隊,執行具體的作戰任務。  台灣的基隆港是個軍民兩用港,當中海軍基地分佈在四個營區中,還有一個相對獨立的港池,作為中型海軍基地,設施很是不錯。(網絡圖片)   當然艦隊司令部不設在大陸沿海,也會帶來一個問題,如遇戰時艦隊的安全該如何保障?不管是吉布提、瓜達爾、漂皎港還是雲壤基地,都是孤立於海外的,特別是前三個從地理位置上,跟中國是割裂的。雲壤基地倒是離中國雖近,但是它對遠洋海軍來說還是太小了,暫時無法容納大規模艦隊的駐防,同時也缺乏機場設備的保障。 說到這裡,筆者提供一個思路供參考——台灣!未來中國必將統一,這是誰也無法阻擋的事實,而且從近些年的種種跡象顯示,這個可能是越來越近了。作為中國最大島嶼,台灣島本身就是一艘永不沉沒的航母。況且台灣島的各種設施應有盡有,正適合做中國第四艦隊的司令部。 從地理位置來看,中國的海岸線就像一把張開的滿弓,北海艦隊和南海艦隊正好是弓的上下兩端,東海艦隊則是弓的握把,台灣將會成為張弓待發中最鋒利的箭鏃,直指深海!     Read More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