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於我們
香港輕新聞(Lite News Hong Kong)是一個致力於提供中立報導和獨到評論的網絡平台,成立於2015年9月。我們立足香港,關注全球的政治、時事、經濟、文化和趣聞。
香港資深影評人。1964 年開始寫影評至今。
這是兩部不同地域的女人戲,一部香港, 一部台灣, 都由華人才女自編自導,各自有歌有舞,亦都注重感性多過通俗娛樂性。——還有共通的是,親情比愛情佔戲更重,又都關切「生理問題」和「倫理問題」。
好不好看?喜不喜歡?當然各花入各眼。坦白說,多愁善感的 「女人戲」往往不大合我的口味,因此無謂談論兩片中哪一部佔優——明星吸引力就當然《我的天堂城市》較強。只能談談彼此相近之處。
《我的天堂城市》編導俞聖儀來自台灣,久居美國紐約市。此片由三段沒有直接關係的故事組成,主角都是在紐約的台灣人,演員們大講英語和國語。首先,宋芸樺飾演留學生,在異鄉失戀失意之際,兼職中英文傳譯員,很盡職但也常受挫折,亦見證了一些紐約華人之苦。
她特別關懷一個偷渡而來被拘查的中國東北少男,使他不再沉默,有所交流。而她自己也減少了抑鬱。
第二段是浪漫邂逅,姜濤飾演留學生,攻讀電腦而熱愛街舞。李嘉文飾演學時裝設計的新加坡交換女生,兩人在街頭相遇,情投意合,但面臨相隔天涯的離別。姜濤施展Hip hop舞技,原來他的國語比英語更流利。
第三段就觸及「生理病症」 問題和 「家庭倫理」問題。描述本來成功美滿的華裔中產家庭,來自台灣的丈夫(姚淳耀)做建築師,妻子(魏蔓)是台灣移民後代,都有才有貌,然而小兒子患上躁狂症,越來越失控,甚至發狂毆打媽媽,要入院禁閉治療,能否好轉呢?
包括精神病的生理問題,非常麻煩,亦使母子間、夫妻間的家庭倫理可能撕裂。片中妻子與她父親也有代溝矛盾,恩怨糾纏,那就更苦惱。男男女女都有這些矛盾,而女性對「生理」 與「倫理」問題無疑格外敏感,《我的天堂城市》充分顯示出來。至於紐約是否天堂城市?實在見仁見智,總之天堂也有煩惱,天國與地獄難分難解。
**********************************************
香港賴恩慈編導的《4拍4家族》,是樂隊電影亦是家庭電影。女主角謝安琪組成四人樂隊,有希望參加國際比賽,但諸事不利,將會曲終人散,抑或逢凶化吉呢?
她與小兒子相依為命的家庭也忽然有了衝擊,失散已久的爸爸泰迪羅賓 帶着另一女兒從內地回來,不是冤家不聚頭,同屋共住不斷冷戰熱戰,陷於家庭倫理危機。妙在三代四人同堂都是音樂人,會不會組成新四人樂隊?
此片以音樂為經,家庭為緯,謝安琪演唱之外,泰迪羅賓當然又彈又唱,一個破舊結他在劇情中很重要。有趣的是陳諾𩃀演小兒子想做鼓手,由頭到尾鼓棒不離手,隨時隨地音樂節奏感很強。Anna hisbbuR 演女主角的同父異母妹妹,也彈結他。(「hisbbuR」 串法奇特,原來是「Rubbish」 倒過來串。)
至於「生理病症」 問題,是早發性腦退化,似乎是家族遺傳,令人漸漸失憶失控,簡直是絕症。《4拍4家族》沒有炮製煽情催淚,而用音樂與親情化悲為喜,跟《我的天堂城市》同樣歸結於善意的和解。
那個小鼓手兒子原來不是女主角親生,涉及複雜的生離死別往事,但有緣成為家人,就親如母子了。
其實拍到「生理病症」 與「家庭倫理」 的影片甚多,近年港片就有《一念無明》《黃金花》《阿媽有咗第二個》《過時過節》《梅艷芳》等,編導有男有女,故事有悲有喜,甚至《飯氣攻心》也可算是家庭倫理喜劇。說起來,古今中外舞台和影視很多女人戲、婆媽戲,都是男性創作的,尤其是舊時很少 女性編劇導演。印象中,男性搞女人戲的戲劇性較強,包括唐滌生粵劇。一般來說,女編導處理較多「感性」,今次談的兩部片就「劇力」 不是很強。
最近看了香港導演黃精甫在台灣拍攝的《周處除三害》,絕非女人戲,而是很狂暴又奇情的江湖男殺手片。奇在也拍出相當真切的「生理病症」 和「親情倫理」。畢竟,人生怎能離開「生理」 和「倫理」 問題呢?
原文刊於「石琪影藝談」,本社獲作者授權發表。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