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於我們
香港輕新聞(Lite News Hong Kong)是一個致力於提供中立報導和獨到評論的網絡平台,成立於2015年9月。我們立足香港,關注全球的政治、時事、經濟、文化和趣聞。
現實中只是個小職員的軍武 / 科普愛好者
完全展開狀態的韋伯太空望遠鏡CG圖。粉紅色是其五層薄膜遮陽盾,其預期壽命約十年,但有足夠冗餘可延壽。(圖片來自NASA)
基於近日提高美國聯邦預算效率運動,除了近日成為熱話的「大翻賬」外,各個美國聯邦政府機關也在展開裁減冗員(包括DEI政策下延纜的員工),以及削減開支,以回應特朗普的減低財政赤字要求,美國太空總署(下稱NASA)都接到通知,被要求要削減開支,其中現時太空研究的「旗艦項目」韋伯望遠鏡更可能被削減營運預算的20%,若以今年要求預算3.17億美元計的太空望遠鏡營運費用計算,至少可能被扣6千萬美元,而韋伯可能佔一半或以上。
太空中各類小隕力和微塵都可對人造太空物件的表面造成嚴重破壞,左圖是由哈勃太空望遠鏡更換下來的第二代廣域和行星照相機,2012年取下,它在太空中渡過了19年……由這可以想像現在哈勃太空望遠鏡有多千瘡百孔。(圖片連結)
3.17億美元是包括在資助韋伯太空望遠鏡、哈伯太空望遠鏡和錢德拉 X 射線天文台三大「旗艦項目」上,其中後兩項已經嚴重超期服役,哈勃太空望遠鏡的營運合約也大約延續至2026年左右,雖然哈勃太空望遠鏡沒有正式繼任者,但羅曼紅外太空望遠鏡可能27年就能入役,而且哈勃也太老了,2020年代後期就有無法維持軌道的風險,太空總署有可能直接讓其退役。
事實上,若美國各部門冗員或無效率開支相當嚴重,NASA這類科研部門無論在預算還是人力上也只佔很小一部分,沒什麼理由這些可刺擊競爭力的部門也要一起承擔。事實上NASA於2010年代早期搞出的商業化航天發射計劃節省不少資源,也提高了發射效率和次數(同時也直接促使馬斯克的崛起),從而能集中資源於登月及其他科學研究上。
2022年首射前剛推出發射場的阿提密斯1號任務用SLS火箭。雖然以穿梭機現有技術再研發,但最後成本失控仍極為嚴重。(圖片來自YOUTUBE擷圖)
不過「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亦是因為登月問題令NASA陷入不少麻煩—SLS火箭首發雖然順利,但整體項目控制卻不如人意,前後的組裝及測試工作一直延宕,且二號箭 / 亞媞密斯II的載人繞月任務同樣不順利,由最初計劃的2023一直拖延到現時預定的不早於2026年4月,SLS 2號的組裝及測試也一直不順,日前甚至已傳出SLS計劃即將取消的消息。事實上該計劃由2011年時預期的100億美元,暴增至去年預期的345億美元,項目成本管理似乎非常失敗。
由特朗普自贏得大選至今,都沒怎樣提及登月的事情,且波音 / 洛馬SLS最大的競爭者,還是仍在大搞政府效益運動中的馬斯克手上的星艦,SLS被取消並不是不可能的,不過若真由星艦登月型頂上,以現時星艦的成熟度,可能要到2030年的事了,這亦相當於中國有機會搶先美國進行第二次登月。SLS現在某程度上已變成頂目失控但要放棄「非常困難」的東西了。
現時最遠/已發現最早期天體排名,頭七位都是韋伯望遠鏡發現的。現時已確認最遠/最早期天體之一長度只有1600光年的小型星系JADES-GS-z14-0星系,紅移值14.32,相當於宇宙誕生後2.9億年就存在。韋伯也同時找到但未確認的天體F200DB-045。由於其紅移值比較殘缺,暫時只能估算它的紅移值為20.5,大約為宇宙誕生後1.68億年就出現。(圖片來自維基百科)
回到韋伯望遠鏡本身,這個「鴿王」在研發、製造和安排發射上都拖了不少年,結果總成本被推至接近100億美元的程度。不過開始工作後這東西為天文學、物理學和近地小行星防禦上也貢獻極大。然而若果預算減少3000萬美元成真,最主要的影響可能是日常軟體維護、出問題時解決的能力、資料後製與分析,以及遠期規劃(例如6年後可能需要的延售大修或燃料加注問題),可能拖慢原本已很緊迫的觀察和研究進度,雖然不致命但並不讓人滿意。
1999年升空的錢德拉卡X射線天文台。宇宙中X光富集的區域通常代表高溫高輻射區域,和大質量恒星,高溫氣體,緻密天體和星系核心有更大關係。中圖是M101星系多波段混合圖,右圖是M101的X波段圖片。(圖片來自連結1及連結2)
真正致命的可能是已超期20年服役的錢德拉卡X射線天文台(在軌X射線望遠鏡),該計劃可能被直接結束。這計雖然很大程度上已經讓天文學家賺到了,但因為次世代山貓X射線天文台最快都要2036年才服役,加上歐空局同級的XMM牛頓X射線望遠鏡2026年要停役,在軌噸級X射線天文台只會剩下歐空局同樣超期服役的INTEGRAL「獨挑大樑」。
無論如何,科研項目比起USAID或什麼「裏基金」之類對人類有意義得多,若因為一支嚴重超支的火箭而殃及池魚,那就真的十分不幸。事已至止,可能只能哀嘆那句:波音!又是波音!(P.S. SLS所屬的聯合發射聯盟/ULA,波音公司是持股一半的股東)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