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於我們
香港輕新聞(Lite News Hong Kong)是一個致力於提供中立報導和獨到評論的網絡平台,成立於2015年9月。我們立足香港,關注全球的政治、時事、經濟、文化和趣聞。
現實中只是個小職員的軍武 / 科普愛好者
「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七十周年大會」上的閱兵儀式。(網絡圖片)
據《星島日報》星期日(3月1日)報道,今年抗戰勝利紀念八十周年,中央將再次舉行「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周年大會」,並估計會於兩會結束時的記者會上公報。根據報道,至少俄國總統普京已獲邀參與閱兵式。稍後已有同為兩會代表的一名軍委承認這一點,現在就似乎等兩會結束後正式宣佈。
有一點需要留意的是,單單由閱兵主旨而言,抗戰勝利周年紀念更多是勉懷過去軍人先烈對於中國生死存亡之戰的奉獻與犧牲,同時嘉獎現時仍在生的抗戰老兵及功勳部隊,更借此感謝協助抗戰的國際友人。現代部隊檢閱並不是紀念的主題,所以若就規模而言,70周年紀念的閱兵相對於4年後的國慶70 周年閱兵在規模上小一點。加上上次閱兵至今年也只有六年,同一系列武器的新一代裝備大都未到量產列裝的地步(戰甲車由設計到入役大約6-7年,而作戰飛機可以進一步延至10年以上),所以全新的東西可能也沒有幾個……
軍事用蜂群無人機過往只在電影出現過,但解放軍似乎也首次引入這種蜂群作戰的母車;另外各廠商的無人作戰車輛亦已有多種形式,但暫時還未知解放軍想大量採購哪些無人陸上載具。今次閱兵可能就會揭曉解放軍的選擇。(網絡圖片)
當然,順應時代的潮流,今年的重點很可能就是無人機、無人載具應用與反無人機技術了。雖然之前的帶槍機器狗似乎比較陽春,但真正具威脅的可能就是蜂群無人機,各類無人中小型裝甲戰鬥/運輸車等。事實上,由於無人機的軍事應用上中美兩國都在伯仲之間,產量及多種無人機技術中國更是首強之列,俄烏戰爭更表明無人機應用是致勝關鍵之一。
GL-5型主動防禦系統構形上有點像鐵拳,測試時反應相當迅速且能在極短時間間隔內擊毀兩枚來襲彈,能應付較慢速度目標,甚至有一定的反攻頂彈能力,只是暫時不知其再裝填形式是怎樣的。粉紅色箭頭是其目標探測用的相控陣雷達。(網絡圖片)
可能參與的武器?
事實上,由這數年的中國軍事裝備發展來看,新裝備往往出現在海軍上,已經成軍的裝備大都是15年及19年參閱過的裝備與其改良型,尚在試飛、試射的裝備就別想了,所以今次能參閱的裝備大部分也只能是重大改良型而已,例如陸軍方隊可能只有99A、15式坦克及ZBD-04式步兵戰車加裝GL-5主動防禦系統與反無人機電戰站的改良型,半新或全新的裝備可能就只有換了砲塔的ZTL-05A高速水陸兩用突擊車 / ZBD-05A高速水陸兩用步戰,以及這兩年才大量服役的19式輪式戰車系列;另外已服役的PLZ-05B 155毫米自行加榴炮(更換新砲塔和加長底盤,發射葯模組化及全自動化)也應該在列。至於PHL-191箱式火箭炮也可能改為搭載火龍480/750短程彈道導彈的自用版參閱。
最新版本的05式改良型突擊車和19式輪式突擊車,似乎都裝備同一種105mm後置彈艙的無人砲塔,其射控系統又上一個台階了。(網絡圖片)
圖左是火龍480/750型短程彈道導彈,其自用版已被證實是PHL-191箱式火箭炮其中一個模組化配備。近年在推力更強且更小巧的固燃火箭帶動下,多種射程介於400至1500的短中程高速彈道導彈紛紛發展起來,隨後甚至連美國都開始跟隨。這類導彈當中不少都具有超高音速特性,能輕易打擊高強度地下目標,且突防能力大幅加強。較佳例子是外銷的M20短程彈道導彈,(中)以及同樣使用雙錐體彈頭的以色列LORA短程彈道導彈(右)。(圖片來自Sino-Defenses Forum)
防空武器方隊方面,新裝備可能有紅旗16C中程防空導彈、已公開的戰區反導及防空導彈紅旗19,以及一至兩種可能已入役的短程防空 / 反無人機機動防空導彈(例如625型6管25mm輪式自行高射砲),還有就是反無人機激光砲車等,幸運的話可能還有中段反彈道導彈(紅旗26?)。
至於雷達、電戰武器和後勤車方面,似乎就很難猜了,或者今次會有大型指揮車吧;陸軍無人機方面同樣難以猜透,但實用化的蜂群無人機及其發射母機 / 載具是相當有可能出現的。
紅旗16D是紅旗16型中程防空導彈的重大改良型,用上無彈翼(只餘尾翼)的彈身,儲存算更為緊湊,估計一發射車可搭載12枚甚至更多;另方面為加強野戰防空尤其防無人機,解放軍亦引進625型伴隨防空系統,除了提高射速的6管25MM機砲,還有8發手提短程防空導彈的彈架,若更換成更小的反無人機導彈,估計可達16-24枚。右圖是其外銷版625E型。(網絡圖片)
地面展示空射戰術導彈方面,可能會展出鷹擊20與鷹擊21型空射彈道導彈,以及AFK-98型半隱身戰術空對地導彈,當中前兩者射程可能超過1000公里,將會是反艦與對陸遠程攻擊的重要利器。
今年可能展出而最具吸引力的殲20系列,可能就是雙座無人機指揮機的殲20B型和可能剛開始量產的殲20渦扇15發動機型。(網絡圖片)
空中方隊:
剛於去年12月首飛的次世代戰鬥機驗證機就不用想了,未服役根本不會出現,更多出現的應該是殲20A或雙座型的20B,如果有預量產型並裝備渦扇15的殲20完全版就非常好了;另外,殲35兩型雖已公開,但可能只在預量產階段,是否完全可靠到能進行空中檢閱是很大疑問。
轟六在未來一段時間都將是遠程攻擊的主力,但更多會著重投擲高超音
殲16即可能展示D型電戰型及帶PL-17超遠程空對空飛彈進行空中展示,16也非常適合用來空中展示各種對地攻擊彈械;殲10C除作為空中表演機,也能掛載複合掛架作為防空機使用;另方面,彈射型的15T仍應會出現,並可能展示彈射型的全搭載模式,正式升任成多用途戰鬥機。至於轟炸機嘛,當然仍是轟六了,不過有機會是掛載無偵8或反艦彈道導彈進行空中展示。
還有就是支援機方面,剛開始全速量產的運20B(換上新的、更巨大的國產渦扇發動機)及運油20,以及空警600及空警3000會否借機公開,也是值得關注的。
衛星照片拍到飛到海南島機場停泊的無偵9無人預警機,傳聞使用了雙波段米波 / 毫米波雷達對隱身目標進行遠程警戒。由於其超高空飛行特性,加上翼展超過35米幾乎無法在街上拖動檢閱,有可能作會作為首次無人機空中檢閣的機種。(網絡圖片)
至於無人機嘛……暫時除朝鮮外,還未有國家試過讓無人機臨空檢閱,甚至到今天美國事實上的首都華盛頓特區還是全境禁無人機飛行的。所以大概還是要地面拖動顯示,不過這樣就限制了新入列的「皇牌」無偵9大型無人長波預警機的展出—無它,它翼展太大,可以佔滿了大半條長安大街。至於閱兵安排會否破例給它一次機會(比如讓它超高空飛行),這可能有懸念。另一方面,攻擊-11型攻擊機的海軍型—攻擊15也是有機會在地面或空中展出的。
關於東風45目前唯一目視證據,大概就是一架9軸運輸及發射車。由此可以判斷東風45可能是加大第三節固燃引擎尺寸,提供更大空間推力和更重投擲量的改良型東風41。(網絡圖片)
戰略與彈道武器方隊
東風31AG和41持續服役,有沒有新戰略武器參閱非常難說,這要視乎傳說中的東風45型或51型彈道導彈是否已服役,之前也只出現過疑似東風45型的發射車(比41型的多了一軸),而寧夏的導彈發射場到現在還未有裝入導彈進行戰略值班,所以比較起來,東風45型展出的機會會大些。
東風27雖然在央視節目上出現過不短時間,但至今仍未公開,看編號及長度佔計是東風17的高滑彈頭配上26的助推器。以換取更遠打擊距離,甚至可能超過4000甚至5000公里。另外近日內蒙似乎曾試射過可能的高超巡航載具,未知是軍用武器還是實驗載具,不過拉出來展覽似乎也在情理之中,畢竟高超巡航載具也是尖端軍事及航太技術的表徵。(網絡圖片)
另外高超武器的東風27可能會有展示。事實上五年前已見到有一列疑似東風17但發射車車軸、彈身明顯加長了起硬一軸一節,這有可能作實際展示;另一個有可能是展示高超音速巡航導彈。當然,也有可能展示巨浪3型遠程彈道導彈,這種導彈可能給予中國海軍由海南島周邊水域攻擊美國本土的核武反擊能力。
最新式的09IIIB型核動力攻擊潛艇,便用泵式推進系統,配備至少18個垂直發射井,第一艘甚至第二艘可能已正式服役,現被紀錄到的在建及試航數達到八艘,將是未來一段時間遠海水下主力。就時間節點上,它也有機會參與檢閱。(網絡圖片)
海軍將如何參加?
過去歷次閱兵,海軍比較尷尬,只能派出海軍士兵/軍官方隊,並展出裝備方隊(將現役艦載武器裝在卡車上)和加入空中方隊,艦艇方面因為無法在現場佈置,把大型船艦模型拖出也莫名其妙,所以一直都不在閱兵行列;就算搞閱艦式,都只會10年搞一次海軍節閱艦式。不過今次是否也能同時搞一次全國同步直播的觀艦式呢,這也似乎並無不可。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