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於我們
香港輕新聞(Lite News Hong Kong)是一個致力於提供中立報導和獨到評論的網絡平台,成立於2015年9月。我們立足香港,關注全球的政治、時事、經濟、文化和趣聞。
香港資深影評人。1964 年開始寫影評至今。
《罪人們》宣傳海報
這部美國新片充滿黑人重口味,「藍調」音樂與歌舞節奏感強勁,又惡鬥白人三K黨,更有巫術與吸血殭屍,全片納雜得離譜,但做到豐富刺激,堪稱奇片。——而且是今年美國最賣座影片之一,全球總收超過三億三千六百萬美元。至於是否適合華人口味,我不知道。
《罪人們》(Sinners)的劇情,發生於1932年美國密西西比河三角洲棉花種植區,黑人紅星米高佐敦Michael B. Jordan一人飾演孖生兩兄弟,打過第一次世界大戰,曾闖蕩江湖,成為芝加哥黑道雙雄。話說他倆回鄉開設黑人歌舞場,就在開幕之夜 爆發牛鬼蛇神大搏殺,由勁歌熱舞變成血腥狂暴。
此乃正宗黑人片,種族隔離的農場 黑人勞工角色眾多。——粗獷有型的黑道雙雄之外,整個故事關鍵人物是有音樂天賦的「藍調」神童,這少年的牧師父親認為藍調有罪惡魔性,果然惹來惡魔,但神童絕不放棄。——另一佔戲甚重是老殘酗酒的「藍調」高手,一老一少結成音樂好拍檔。
亦有複雜的男女情色和恩怨,女角中有巫術大媽、好歌喉的風騷娘子,以及有黑人血統的白皮膚靚女,帶來烈火乾柴的肉感性感。還有華人雜貨店夫婦,彭耀演英俊丈夫佔戲不多,李麗君演妻子則有激情發揮。她們成為歌舞場開張的好幫手,亦在大戰殭屍時顯出巾幗不讓鬚眉。
黑夜忽然來了兩男一女白人,要求入場玩樂,原來是吸血殭屍,妙在他們亦有樂韻,演唱愛爾蘭民謠。黑人們被吸血後亦紛紛迅速變為不死殭屍,在漫長殘暴的血腥搏殺中,也有黑色幽默,例如必須有人邀請,殭屍才可以入屋,惹來驚笑效果。——中外鬼古是否都有這種「規矩」呢?《大鬧廣昌隆》的幽魂,似乎就要人打傘遮着進門,否則會被門神阻擋。
除了白人吸血殭屍釀成浩劫,壓軸戲是黑人英雄血戰白人三K黨,殺得屍橫遍野,可見黑白種族之間仇深似海,血債血償。——必須指出,美國有些維護黑人的影片過火過激,宣洩過去黑人受歧視受害的冤憤,把白人妖魔化,進行大報復。這類作風無補於種族平等一視同仁,反會加劇種族衝突。
當然也有些描寫「黑白化敵為友」的善意影片,2018年白人 Peter Farrelly 導演的《綠簿旅友》(Green Book),拍攝白人保鑣當上黑人鋼琴家的司機,結成好友,還打救了這個前往美國南部演奏受到惡待的黑人,得到「奧斯卡最佳影片」等幾項金像獎。然而此片曾被偏激派批評為表揚白人多過擁護黑權。
拍攝《罪人們》的賴恩.古格勒Ryan Coogler,是美國最賣座黑人導演,拍過米高‧佐敦參演的《黑豹》(Black Panther, 2018 ) 和主演的《洛奇外傳—王者之後》(Creed, 2015 )。 今次當然強調黑權,突出米高佐敦的英雄形象。不過,《洛奇外傳—王者之後》宣揚種族和諧,由白人史泰龍 M. Stallone 訓練黑人米高佐敦,師徒情如父子。
弔詭而又有趣的是,《罪人們》的吸血殭屍真正做到種族平等,咬白人又咬黑人,一律變為殭屍族,再無膚色之分。——其實片中殭屍頗似喪屍Zombie。據說Zombie源於西非「巫道」(Voodoo 或譯巫毒教),隨黑奴傳到中美洲,被美國片「發揚光大」。到了《罪人們》則加入歐洲吸血殭屍vampire傳說的特色,包括怕大蒜,打不死,要用尖木貫胸才無法復活,最怕被陽光消滅。
《罪人們》尾聲頗妙,那是六十年後,當年「死剩種」的藍調神童,變了黑人音樂老行尊,遇見早已做了殭屍的米高佐敦和白皮膚愛侶,這一對不死不老,新潮打扮,似乎活得很好,遺憾的只是不能再見到陽光。——看來做殭屍倒也有福,我想以今日科技,應可找到防曬物料,讓殭屍族也可在光天化日之下活動。又有血漿或代用品,不必咬人,而長生長春,有無盡時間進修加強能力。簡直達到「極樂」境界,令凡人羡慕。
原文刊於「石琪影藝談」,本社獲作者授權發表。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