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觀點】「首置盤」是重建置業階梯的第一步?

2017-09-07 14:46:23
編輯部

香港輕新聞編輯部

20170907143900_副本【香港輕新聞】昨日,特首林鄭月娥在土地供應專責小組首次會議前,提到「港人首置上車盤」。據悉,該計劃細節將於下月公佈的《施政報告》中推出。有觀點就「首置盤」主要面向的人群及價格討論;也有觀點就建屋土地來源作分析。

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主席兼土地供應專責小組主席黃遠輝今早於電台節目中指,「首置盤」將以申請家庭的負擔能力定價,相信價格會比居屋要低,粗估將是市價的一半。黃遠輝又指,「首置盤」比居屋轉售限制更嚴,且現時居屋「白表」申請人資格上也會符合「首置盤」要求。

《經濟日報》「評析天下」專欄就指,政府本次「首置盤」的對象,應主要是有能力置業,但相對較吃力的中產。原因之一是這批中產處於「夾心階層」:既不能享有基層的大部分社會福利,又需擔負社會稅收等負擔,經濟上會更吃力。原因之二是中產作為本港主要納稅人,若能滿足其上樓需求減少怨氣,也能增加他們對政府的認同,有助社會穩定。

《明報》《信報》社評則對「首置盤」細則進行分析。其中《明報》文章指,政府有需要重建置業階梯,在林鄭看來,置業階梯就是:公屋到「綠置居」、居屋,緊接「首置盤」,最後就是私樓。其中從居屋開始,因為與市價掛鉤,已經開始變得令市民不易負擔;因此「首置盤」與市價脫鉤是必行之策。文章續指,政府還應確保「首置盤」轉售不會產生新的炒賣市場,而是確為滿足居住需要。

《信報》社評就用內地「共有產權房」與「首置盤」對比,稱二者皆是政府為具有一定經濟能力的職業民眾提供的降低門檻上車之計。但香港與內地能拿出的專用於興建此類房屋的土地有限,客觀條件限制下,該類計劃無法滿足長遠置業難題。文章另外分析,土地供應主導權自回歸以來一直由特區政府執掌,因歷屆政府房策不同,一向沒有長遠規劃。而且政府無法靠調控利率影響需求,導致土地難以就供求或價格作出調整。

至於土地從何而來的問題,黃遠輝在今早電台節目中指出,小組首次會議結論是:香港長遠需要1200公頃土地,目前社會意見有12項土地供應建議。而就這些情況的討論將在明年頭兩季開展。不過,黃遠輝亦指,公眾諮詢期間小組只商討土地來源,並不會太詳細解釋土地選址與用途。

《星島日報》社評直言,受土地供應實際限制,「首置盤」要多也多不來。政府對長遠私樓供應增加有信心,但居屋與公屋的土地依然不夠。但「首置盤」如果不使用公營房屋用地轉而撥出私樓用地,又會產生私樓減少推高樓價的反效果,等於是土地專責小組要從已有的幾種用地之外再找土地。文章認為,填海或開發郊野公園等措施,對解燃眉之急的「首置盤」而言都太慢,現時或可與私人發展商協調,例如用低價優惠換取部分土地面積興建「首置盤」,或可解近火之急。

發佈於 多方觀點
By 2017-09-07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