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觀點】九巴倉促決策 後果差過「公關災難」?

2018-03-08 15:25:57
編輯部

香港輕新聞編輯部

【香港輕新聞】上月10 日發生在大埔公路的奪命車禍,近日又生爭端:九巴公司本月6日作解聘四名車長的決定,引社會軒然大波。雖然九巴最終暫緩了解僱決定,但各界討論仍未休止。有消息指政府已作為調停人與調查人介入九巴勞資糾紛,又有評論稱九巴急於「將搞事分子消滅於萌芽」的心理,是本次誤判的主要誘因。

《明報》李先知撰文分析,九巴本次決定中出現了至少三項管理誤判,其危害遠超過「公關災難」。首先,意外發生後暫停兩百餘名兼職車長的工作,對巴士服務與旗下司機的士氣都造成不良影響。其次,九巴上月21日決定改變薪酬架構,但被立法會議員等群體質疑底薪改革的效果是「左手交右手」,不能改變車長收入,又引發「九巴月薪車長大聯盟」罷工,為解僱事件埋下導火索。最後,九巴主動出手炒人,是最大的失誤。

政府從解僱事件開始關注,不僅勞工處介入,特首林鄭月娥從北京返港時也專門回應,委婉批評九巴的處理「有改善空間」。李先知引述政府中人說法,稱政府內部不明白為何九巴在人事處理上如此混亂,基於政府對勞資關係的注重,本次勞工處的介入主要扮演兩個角色:一是作為九巴勞資雙方調停人,二是作為調查角色,跟進九巴資方是否有違僱傭條例。

文章又引述了解九巴運作的消息稱,九巴管理層決策時,內部意見混亂,未能全面掌握外界反應;解僱決定引來各政黨及工會抽水後,九巴才「如夢方醒」,容許4名被解僱車長「復職」上訴,用「買時間」的方法重建與員工及外界的溝通,但已算被動出招。

《星島日報》「架勢堂」轉述熟悉巴士行業的人說法,指巴士車長方面原本有工會出面做勞方代表,但半途「花旦車長」葉蔚琳突然殺出,以較激進的「野貓式行動」博取了關注,令九巴突然有了理據對她採取紀律行動,只是做法惹來社情洶湧,最後才不得不收回成命,整個決策有「坐在辦公室計數」的味道。

《am730》刊出的前公務員事務局局長王永平評論文章中,提到「月薪車長大聯盟」尚未登記為工會,有關員工不享有工會會員可採取工業行動的保障。王永平稱,「大聯盟」本身未獲很多車長支持,發起人葉蔚琳被指「黃絲」,她的罷駛行動曾遭部分建制工會質疑沒有建設性,純為「出位」。因此「將搞事分子消滅於萌芽階段」,或許是九巴作解僱決定的最大誘因,令九巴管理層未想清楚就作出決策。

《東方日報》「正論」就認為,本次九巴勞資糾紛,「政治化」味道甚濃。被解僱的車長發起一場小型的「佔領行動」,聲援者中不乏政客,甚至有人揚言要將此事變為「反對派與建制派的對決」,令事件原本的勞資糾紛被騎劫,變為替11日立法會補選的一場「造勢」。文章直言,本屆立法會補選氣氛冷淡,此時車長突然發起加薪行動,如同將話題送上政客門前,讓他們可以利用車禍與工潮爭取曝光率,撈取政治資本。

發佈於 多方觀點
By 2018-03-08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