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觀點】修例事件陷入膠著狀態 傳言紛紛

2019-06-14 13:24:44
編輯部

香港輕新聞編輯部

 

【香港輕新聞】《逃犯條例》修訂審議因立法會連續三天取消會議受延,加上中國駐英大使劉曉明表示中央從未指示香港作出《逃犯條例》修訂,事件陷入膠著及傳言紛紛的狀態。有意見認為,政府硬推只會徒然將大多數市民推向對立面,令政府只會提早淪為跛腳鴨而管治失效,最後連民生政策都難以施行;亦有意見認為,民主派並無妥協空間,即使暫緩修例,同樣會面對現時的示威浪潮,唯有通過修例,用「事實證明這種恐懼莫須有」。

修訂審議己受影響稍延

《明報》社評表示,受示威的影響,立法會已連續三天取消會議,《逃犯條例》修訂審議稍延,現今社會氣氛稍見平靜,然而「這場『完美風暴』帶來的低氣壓仍然籠罩全城,危機隨時又再爆發」。社評認為,政府在社會未有準備、民情尚未理順情況下,硬推只會「徒然將大多數市民推向對立面,日後施政,各方都不會合作,甚至事事阻撓,政府管治失效,只會提早淪為跛腳鴨」。

推動修例帶來政治代價

《明報》社評引述特首林鄭月娥承認,「推動修例為她帶來政治代價,已有心理準備未來三年管治會更困難,但個人代價不在考慮之列,又指停止修例代價可能更大」,社評認為當局這個政治判斷是否明智準確,大有商榷餘地。社評指,「政府施政為求支持,有可能愈益向小撮人利益傾斜,加深民怨和猜疑,陷入管治愈益困難的惡性循環」,而政府愈益孤立,施政寸步難行,最後「連一些平常不過的民生政策,也未必能取得一般市民和民間組織信任支持」。

局勢似乎產生微妙變化

《成報》社評表示,林鄭「如意能否打得響,似乎產生微妙變化」,中國駐英大使劉曉明接受外媒訪問時表示,「中央從未指示香港作出逃犯條例修訂,似乎連中央也想抽身,這個黑鑊,一意孤行的林鄭,以及研判民情上報中央的中聯辦及港澳辦兩位主任,也要承擔責任」。社評認為劉曉明表示中央從未指示香港作出逃犯條例修訂,「似乎是要讓中央從整件事件中抽身,讓林鄭月娥和特區政府管治班子承擔所有責任」。

速戰速決的策略仍未變

《香港經濟日報》「有政戲」傅流螢文章表示,特朗普以及中國駐英大使劉曉明談及《逃犯條例》修訂,引起坊間的揣測和傳言。文章指有傳言認為由於習近平不希望香港修逃犯例成為和特朗普在G20峰會時的議題,故修例將押後至兩人會面後才通過。文章引述知情人士表示,政府因應示威的「速戰速決」策略仍未改變,「政府和建制目前仍然維持下周四通過修例的目標,並無改變,問題反而是如何才能順利開會」。

傳言影響香港的工商界

傅流螢文章表示有傳言指劉曉明接受英國廣播公司訪問,這反映中央與特首林鄭月娥切割。文章引述中方消息指,「這些傳言是造謠,是想嚇香港的工商界」。文章分析指,首先「如果中央要針對香港問題發放信息,都不會由駐英大使出手,而是港澳系統來做」;其次「劉曉明專訪的目的和主調,是反對英方干預,讓英國人更了解事件」。

仍可趕及七月前通過?

《信報》「香港脈搏 」余錦賢文章表示,「民主派一方面不認同只預留61小時辯論,同時表明失去的3天時間不能計入該61小時之內」。文章綜合建制派分析,「由於梁君彥擁有極大酌情權決定何時開會或加時,實際上只要會議『不斷氣』,仍可趕及當局定下之7月前通過死線」。文章認為,即使下周四未能完成三讀,立法會主席依然可安排下周五,甚至本月24至26日「加會」,直至付諸表決為止,由此可見梁君彥當初定下「速戰速決」的策略實在是「雙重保險」。

群情洶湧恐怕因快得慢

余錦賢文章引述政界人士分析,「一旦建制派進入立法會後被包圍無法出來,留在會議廳通宵開會亦屬強硬處理的方向」。「至於三天沒開會的時間是否計算在61小時的審議時限,目前未有議員說得準,惟面對群情洶湧,梁君彥若然將之計入『快刀斬亂麻』,恐怕招致新一輪激烈衝擊,到頭來因快得慢」。

泛民周日再次發動遊行

《星島日報》「大棋盤」杜良謀文章表示,「民陣及泛民明顯估計立法會主席梁君彥有可能重開大會,於是要在周日再次發動遊行『晒冷』,同時在周一再次發起集會包圍立法會,阻止立法會開會」。文章引述民陣中人直言,要與政府「鬥硬」,「政府硬,人民會更硬」。不過,有個別泛民中人對於周一包圍立法會則有疑慮,認為應用不合作運動,分散滋擾更為有效。

撤回或只換數日寧靜?

杜良謀文章引述建制中人指出,「民主派根本無妥協空間,即使政府暫緩修例,緩後再來同樣會面對現時的示威浪潮」,撤回可能只是數日的寧靜,「巿民莫須有的恐懼則只會持續」,認為「只有通過修例,用事實證明這種恐懼莫須有,才可以打破反對派製造出來的恐懼煙霧」。

發佈於 多方觀點
By 2019-06-14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