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觀點】政府堅決通過修《逃犯條例》立會否決可為各方建下台階?

2019-06-11 13:54:40
編輯部

香港輕新聞編輯部

【香港輕新聞】繼反修訂《逃犯條例》遊行之後,政府重申6月12日如期恢復二讀辯論,而反修例行動亦有升級,有團體號召當日罷工罷市罷課,修例爭議或演變成硬碰,令人憂慮。有意見認為,美歐介入事件的調子增強,面對複雜國際形勢,政府更應穩守陣地,否則管治隨之會受到衝擊。亦有意見認為,修例爭議早已不是單純關於移交逃犯,還牽扯到複雜的政治角力,實現「軟着陸」的選擇不多,由立法會否決修例,為各方提供政治下台階,是較為妥當的做法。

政府堅持通過修例繼續向前走

《星島日報》社評表示,特首林鄭月娥10日表明《逃犯條例》修訂草案將如期於周三在立法會二讀,並不會撤回,然而為「紓解公眾憂慮,政府會做一些具體工作,包括向立法會提交政策聲明,以加強人權保障」。社評認為「由此可見,政府的取態是堅持通過修例,繼續向前走」,「即使繼續爭議,也難有一致結論,這時候應該提交立法會,進入審議和通過的程序。在這過程中,議員也可提出意見,在議會內商議」。

美歐政府介入事件的調子增強

《星島日報》社評指,「在中國與西方國家漸陷『冷戰』的大環境下,美歐政府介入修例爭議的調子愈來愈高」,特首林鄭亦表明修例是由特區提出,並非中央授意,「故政府面對這複雜國際形勢,更要在修例上堅定立場,不能退讓」。社評認為,「在目前的情況下,政府估算如果不穩守陣地,被打開缺口,管治很可能會隨之受到衝擊,社會經濟繼而出現動盪,後果堪虞,所以支持政府通過修例,實有必要」。

全面撤退就等於管治的崩潰?

《頭條日報》「巴士的點評」盧永雄文章表示,「暴力衝突似乎是街頭運動的宿命」,然而「政府往往吃軟不吃硬,遇到衝擊更會硬挺,令政府和反對《逃犯條例》的民意,陷入僵局之中」。盧永雄認為,「反對派到美國游說,美國支持反對《逃犯條例》的聲音不斷升溫,中央不想香港被利用成為反對她的棋子」,就大力支持修例;「因為事到如今,全面撤退就等於管治的崩潰,特區政府只能做崖邊漫步的抉擇」。

建制派憂條例會影響日後選情

《信報》「 金針集」金箴文章引述自由黨榮譽主席田北俊表示,反對修訂《逃犯條例》大遊行人數眾多,政府若不重新評估是否擱置修例,或進一步收窄可引渡的罪行類別,「強行通過法案只會令建制派在未來區議會甚至立法會選舉中失利」。金箴文章認為,「這四個月來建制派低調和被動得多,主要依靠各親中社團聯會及同鄉會打頭陣吶喊,其他議員沒怎麼舉旗宣傳,似是擔心受條例影響日後選情」。

以台灣殺人案為由欠缺說服力

金箴文章又引述行政會議成員湯家驊及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表示,「兩人均同意遊行規模反映港人關注人權、自由、法治,同時亦對內地法制不信任,害怕自由受影響。湯大狀直言政府須面對市民訴求,適當處理反對意見。葉劉堅持現時無客觀理據撤回條例,卻又指修例『推得急咗』」。

金箴文章引述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劉兆佳認為,「不擔心林鄭及特區政府管治權威會受遊行動搖,惟人數多反映政府處理修例有必要檢討,港府局限於強調台灣陳同佳殺人案以作為修例主要原因,嚴重欠缺說服力」。他又表示特區政府應預先尋求與建制派及商界形成「鐵三角」,才開始推動修例。

已是一場涉及外國勢力的較量

《明報》社評表示,「政府倉卒修訂《逃犯條例》,低估民間反應,加上不同勢力政治操作,事態早已不是單純關於移交逃犯安排」,由於事件的迴旋空間愈來愈窄,各方應以香港社會穩定為念,避免將事態推向最壞方向。社評認為,「理論上香港立法事務跟中央外交系統並無直接關係,昨天(10日)外交部開腔回應反修例遊行,強調中央支持港府修例,堅決反對外部勢力干預香港特區立法事務,反映在北京眼中,修例爭議已是一場涉及外國勢力的較量」。

由立會否決為各方提供下台階

《明報》社評認為,「『暴力鬥爭』在香港根本行不通,客觀效果只是帶來破壞,將社會推向自殘,卻不見得有助達至目標」;立法會是民意代表機構,議員都應該真實反映民意,「如果背逆民意,選民可以用手上一票懲罰他們,『票債票償』」,議員應不受政治立場綑綁和政治力量支配去投票,關鍵僅在於是否有政治勇氣和決心。社評表示,「由立法會否決修例,可以為各方提供政治下台階,各黨派議員應慎思投票取向」。

發佈於 多方觀點
By 2019-06-11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