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觀點】政治熱度降溫 七一遊行「行禮如儀」?

2018-06-29 14:22:29
編輯部

香港輕新聞編輯部

【香港輕新聞】今年七一遊行主題是「結束一黨專政,拒絕香港淪陷」,民主派預計遊行人數未必有突破,多間大學學生會亦已表明不出席。面對近年遊行氣氛轉淡,有評論稱,在政治熱度降溫下,北京已看淡七一遊行,不再派人來港收風;亦有意見指,早前旺角衝突的判刑,或令年輕人有「無力感」,並認為遊行起不了任何作用。

《香港經濟日報》「有政戲」傅流螢表示,特首林鄭月娥上任以來,一直避開政治爭議,集中處理民生經濟,令民情暫時紓緩。民陣早前提出不反對通知書時,只申請3千人從起點出發,並估計有5萬人參加遊行,是近年最少的一次,「事實上,過去一年,本港曾出現一些爭議性議題,當中包括人大常委會就一地兩檢釋法,以及立法會宣誓風波及DQ事件等,但都沒有引發政治氣候大幅升溫」。

《信報》 「香港脈搏」余錦賢指,過去七一遊行成為政府施政和香港政治氣候的「寒暑表」,參與人數多寡是重要民意指標,當局為免激起更多市民上街,通常會把具爭議的議題暫時押後。而內地亦會在遊行前積極派員南下收風,評估形勢。專欄引述建制派人士透露,近年北京再無預先派員來港為七一遊行把脈,活動既已舉辦多年,中央對此愈來愈「不以為然」。

《明報》「聞風筆動」李先知亦引述建制派人士表示,中央對七一遊行人數已產生「免疫力」,除非人數暴升,否則中央不會嚴重關注七一遊行。而立法會剛通過一地兩檢法案,加上未來立法會亦有補選,民主派或能利用這兩點作動員,但早前旺角大衝突的判刑,或對年輕人產生阻嚇作用,產生無力感,認為遊行只是「行禮如儀」,起不了任何作用。

在2016 年開始,多間大專院校認為遊行主題和理念不符學界傾向的立場,拒絕參加。《眾新聞》早前向十間大學學生會代表查詢,在八個回覆中,除中文大學,其餘學生會均表明不會出席今年的七一遊行。

當中,城大學生會外務副會長潘明慧直言,上街屬一種抗爭方式,理應視成功爭取訴求為目的,但七一遊行卻淪為「宣示政治取態,行禮如儀,大家每年都要出來,然後結束就回家」的活動,她表示不認同這種抗爭方式,「在香港,遊行是不是能夠動搖到政權,大家都明白」。

民陣七一遊行擬公民抗命 示威變「示弱」?

《香港01》報導,民陣上周與民主派開會商議起點問題,最終決定「以最消極方式滿足不反對通知書」,只安排有必要的團體及市民入維園中央草坪。對於會否考慮「公民抗命」,民陣副召集人區諾軒稱不希望「一句落到去係咪公民抗命」,而是希望在一切合情合理的條件下舉辦七一遊行。

《明報》「聞風筆動」李先知引述消息指,主流民主派均對公民抗命有保留。有民主派人士表示,理解民陣被警方硬塞遊行起點的委屈,但市民感受不到這種委屈,亦覺得在草地起步問題不大,「由於民情對起步點爭議沒有太反彈,主流政黨認為不需要動用到公民抗命」。

李先知引述溫和民主派議員表示,擔心若發起公民抗命,民陣和民主派如何保障市民安全,以及大家是否準備好承擔負責,亦有溫和民主派議員則擔心,民陣把遊行焦點過於集中在起點爭拗,忽略了其他民生政策議題,動員時間或不足。

信報金針集認為,民陣今次「起晒鋼」,無非是面子問題。一來再次被親中團體「截糊」,二來被警方「分配起點」,新仇舊恨一併發作,有激進派揚言當天不排除公民抗命,不依警方指示在東角道集合出發。專欄認為,近年社會運動氣氛寥落,假如一般市民參與遊行須面對被刑事檢控的風險,人數恐進一步減少,隨時示威變「示弱」。

發佈於 多方觀點
By 2018-06-29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