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觀點】通識科改革失本意?借課改「去政治化」?

2018-05-03 14:48:15
編輯部

香港輕新聞編輯部

【香港輕新聞】有消息指,教育局改革通識科,未來通識科評級制度改變,或不再是核心科目,課程內容也會調整。多家媒體討論通識科改革的意義及必要性,有媒體認可教育局改革通識科的決定,但認為不應借課改之名「去政治化」;亦有評論稱,目前最應審視的,是通識科「還有否提升學生廓清迷霧的判斷力」。

對於輿論消息,《香港01》引述通識教育教師聯會主席關展祺說法,指當年教改是希望學生通過通識科建立處事價值觀同時關心時事,若真如傳言所言未來通識科評級收窄到只有「合格」與「不合格」兩項,會令學生對該科的重視度下降。不過,教育局局長楊潤雄在回應傳媒時指,暫時未收到教育局中專責課程設計小組提交的改革通識科的報告,因此不清楚小組將提出什麼建議。

《巴士的報》盧永雄專欄根據身邊人的例子稱,目前的通識科對考試方法的檢測重於對學生真正分析能力的考察,可以說現在的通識考試無法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分析能力以及對事實的了解度。盧永雄稱,如果按目前的通識考核模式,帶來的考試壓力遠比評核試高,此情況下減少同時科考試壓力「總比沒減少為好」。

《香港01》「01觀點」評論文章就指,通識科地位在目前的四科必修科裡的確值得商榷,它的存在減少了學生修讀選修科的機會,課程有博而不精之嫌,向來詬病不少,因此通識科是否還應繼續維持主科地位的確值得商議,因此本次傳言中的對通識科課程考評機制作調整,是合理的做法。

不過文章亦指,局方雖改革有理,但不代表可以全盤否認通識科價值。通識科中有不少教育界多年爭取得來的成果,而且在港人政治參與度漸高的當今,中學課程不涉相關議題說不過去,「教育局不應借課改之名,行『去政治化』之實」。

另外對於「去政治化」爭議,《信報》金針集指2014年佔中,建制派一直認為通識科需要負很大的責任;甚至部分當年通識科設計者也認為「通才、全人教育為目標的通識科在這九年的發展讓人『始料不及』」,在很多方面都走了調。

文章認為,當前特首林鄭月娥在不少方面都不避政治,在香港人最切身的利益土地問題上,甚至打出十年罕見的處理大型社會矛盾的大辯論牌,卻偏偏在教育問題「去政治化」。文章最後評價,「教科書爭議接二連三,同時改革危機四伏,楊局長這條去政治之路未必可以走得太久。」

《信報》社評則認為,通識科是否政治化這一議題難以得出客觀公正的論斷,只是一旦通識科內容取材於社會時事,難免容易讓教師和學生產生以偏概全的片面印象;但如果取材於社會時事,老師和學生不妨進行多角度深入分析,培養辨別真偽的能力,虛心聆聽不同意見。文章最後認為,教育局目前處於話題漩渦中心,但最應該檢討的是:通識科到底能否提升學生廓清迷霧的判斷力。

發佈於 多方觀點
By 2018-05-03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