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盤點】內地官媒如何報道香港反修例運動?

2019-10-02 11:00:58
編輯部

香港輕新聞編輯部

【香港輕新聞】反對修訂《逃犯條例》的爭議,各國傳媒一直非常關注。當中內地官媒先是「冷處理」香港和平示威,直到7月有示威者衝入立法會,媒體隨即大幅報道示威者暴力行為,並把香港警察描述成「英雄」,報道使用的「新聞用語」亦變得更直白。

形容「黑色恐怖」已近瘋狂

10月1日,網民發起「六區開花」於灣仔、黃大仙、深水埗、屯門、荃灣、沙田 6 區舉辦集會。警方在各區強硬對付示威者,多區發生嚴重衝突,當中在荃灣更有示威者遭警方用真槍近距離射中。

  • 《新華社》發表題為〈嚴正執法剜除暴力惡瘤〉的評論文章,形容持續三個多月的「黑色恐怖」已近瘋狂,如果繼續容忍暴力,香港必然沉淪。文章指出,特區政府已釋出最大善意,並正努力通過多種方式解決當下爭端,但暴徒及其背後的勢力反而在國慶節變本加厲;港府必須彰顯法治的力量,剜除毒瘤。

關注國旗被破壞籲港府嚴正執法

9月中下旬,不少示威出現國旗被破壞的事件,引起內地官媒關注。

  • 《新華社》23日發表題為〈國旗不可侮辱,護旗更應鮮明〉文章,批評示威者22日在沙田扯下五星旗,將它踐踏、塗污並丟落河等惡行,是公然侮辱國家、民族。文章強調,「示威暴徒屢次破壞、侮辱五星旗的行為」不單止是蓄意違法,同時是對國家、中國人民的褻瀆及侮辱。

批評示威者的訴求是鋪路奪權

反修訂《逃犯條例》在香港觸發多場示威及衝突,示威者至今仍然堅持5大訴求。

  • 《人民日報》9月22日發表以題為〈香港:何為民主的真正意義〉的文章,指香港反對派及一些激進示威者提出5項訴求,當中雙普選是終極訴求,批評他們想要的普選制度,是選出一個可以不對中央政府負責的行政長官,為奪取香港的最高管治權鋪路。

強調社會利益、依法處理

踏入9月中旬,官媒持續關注香港示威所帶來的影響,有不少評論認為絕大多數港人不希望「玉石俱焚」,亂局應盡早安定下來。

  • 《人民日報》9月14日文章提到倫敦證券交易所拒絕港交所收購提議,並提到倫交所回應稱認識到中國機遇的規模,非常重視在那裏的關係。文章稱,持續3個多月的香港亂局,讓世人看得愈來愈清楚,是誰在推動止暴制亂、維護香港法治這個核心價值,並明言「除了中央支持,香港自己也要努力」。
  • 《環球時報》15日發表名為〈香港社會需營造更強大的共同利益〉的社評,強調香港要以基本法為基礎,盡早安定下來,並重申香港是中國的香港,呼籲香港民眾「圍繞法治共處,依法處理利益糾紛」。

淡化林鄭月娥撤回修例

9月4日,特首林鄭月娥於傍晚發表電視講話,宣布正式撤回修例。

高調支持香港警察 猛烈抨擊示威者

官媒除了集中報道暴力示威的畫面,亦大篇幅報道支持警察的活動及警方記者會。7月30日,示威者圍堵香港葵涌警署,防暴警衝出警署制止,兩名落單警員遭到近百人圍攻,劉姓警長其後舉槍瞄準示威者予以警告。

  • 《環球網》刊文報道該名劉姓警長事蹟,又指他「沒想過會感動中國」,「事實是劉Sir和隊友不幸落單,遭暴徒圍毆,無奈舉槍。」而央視新聞的女主播亦在節目為他打氣。

此外,在反修例運動中,官媒亦曾發布未經證實的消息。例如在8月11日示威衝突中,一名女子在尖沙咀懷疑被警方布袋彈擊中右眼重傷,她受傷時眼罩有一枚布袋彈卡在其中。

  • 當時香港警方未證實傷者的身份及受傷原因,但《央視新聞》微博稱傷者被同伴以鋼珠誤傷,又聲稱傷者曾在示威中派錢,嘲諷她丟人獻眼。
  • 《人民日報》亦在微博發文,質疑有人在「千方百計掩藏真相」,並上載圖片指女生被同伴以鋼珠打傷,並引用了Now新聞直播的圖片,指眼罩清晰。

在國務院港澳辦12日稱示威者出現「恐怖主義苗頭」後,官媒猛烈抨擊示威者。

  • 央視《新聞聯播》節目12日晚播發評論稱,「暴力亂港分子」的行為明顯帶有「恐怖主義」色彩,「喪心病狂」。
  • 《新華社》發表評論稱「再不切除暴力之瘤,將亂港暴徒繩之以法,香港危矣」,文章又批評有些毫無良知的媒體和輿論「依然在煽動暴亂、抹黑詆譭警隊」。
  • 《人民日報》同日在微博發佈視頻顯示,大批武警車隊在深圳集結,並指武警部隊負責處置「暴亂、騷亂、嚴重暴力犯罪事件、恐怖襲擊及其他社會治安事件」。

關注暴力衝突 重申中央權威

7月1日,有示威者衝入立法會,宣讀五大訴求,包括撤回修例、收回612暴動定義、撤銷抗爭者控罪、追究警隊濫權及舉行雙普選。官媒隨後發表一系列社論,譴責這種破壞和暴力行為。

  • 《新華社》當晚刊出〈香港各界譴責反修例激進分子暴力衝擊破壞立法會文章,批評暴力行為嚴重踐踏香港法治,與和諧發展的社會主流格格不入,
  • 《環球時報》深夜發社評稱,示威者衝擊香港法律的象徵性建築,形容「暴徒」行徑令人髮指,蔑視香港法治。
  • 《人民日報》海外版在3日亦刊出〈暴力禍港者必須嚴懲〉的社評
  • 央視在7月2日的新聞聯播中,播放了9條與香港有關的新聞,其中7條是「各方譴責衝擊」

7月21日,民陣再次發起遊行,有示威者前往西環中聯辦,向中聯辦門牌投擲雞蛋、漆彈等,連中國國徽也被染黑。多間官媒作出嚴厲批評的同時,沒有提及當晚元朗白衣人無差別襲擊元朗港鐵市民事件。

最初冷處理 轉向關注民生

6月9日,民陣發起反對港府修訂《逃犯條例》的遊行,主辦方指當日有103萬人參加。當晚11時,港府表示如期二讀草案。警方午夜開始清場,並與立法會外的民眾發生衝突,官媒未有提及香港遊行的詳情,重點新聞都與習近平將出訪吉爾吉斯與塔吉克相關。

6月12日,示威者為阻止草案二讀佔領金鐘立法會和政府總部附近的街道,引發警民衝突,港府將當日衝突定性為「暴動」。

  • 《環球時報》以〈香港出現的騷亂令親者痛仇者快〉為題,指反對修訂《逃犯條例》的團體採取暴力手段,並鼓動罷工、罷市、罷課行動以壯聲勢。
  • 《人民日報》海外版13日及14日連續發布社評,指責示威者暴力與「外部勢力推波助瀾」之外,再形容修例被高度「妖魔化、政治化」。

在特首林鄭月娥6月15日宣佈暫緩《逃犯條例》修訂工作後,內地官媒針對香港的關注度轉向民生和大灣區,較少文章提及6月16日的民陣遊行詳情。

報道香港反修例運動的新聞用語

在反修例風波至今所引起的中港爭論中,兩地媒體成為其中的焦點。回顧過去官媒評價香港局勢的報道,風格明顯有所改變,使用的「新聞用語」變得更直白,以下為部分官媒報道香港反修例運動的用字。

《央視》

  • 形容激進示威者:「香港之癌」、「污泥濁水」、「秋後的螞蚱」、「老鼠屎」、「跳樑小醜」、「末路渣徒」
  • 形容香港媒體:「選擇性失明」、「毒媒」
  • 形容通識教育:「毒教材」

《人民日報》

  • 形容示威者:「蚍蜉撼樹」、「反中亂港勢力馬前卒」、「被暴力綁架的少年」
  • 形容香港警察:「忍辱負重」、「孤軍奮戰」
  • 形容西方政客:「政治訛詐」
  • 形容西方國家:「選擇性失明」

《環球時報》

  • 形容示威者:「烏合之眾」
  • 形容記者:「無良報道者」
  • 形容香港眾志秘書長黃之鋒:「新生代漢奸」

《新華社》

  • 形容示威者:「審判將到」、「顏色革命」
  • 形容外國勢力:「不可告人的骯髒算計」
  • 形容美國政客:「顛倒黑白是非」844

發佈於 輕盤點
By 2019-10-02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