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評】陳景祥:香港特色新選舉能贏回民心嗎?

2021-03-10 11:16:33 最後更新日期:2021-03-10 11:43:45
陳景祥

在傳媒界工作逾30年,曾任職通訊社、電台、報章、網絡媒體,有豐富的編採和管理經驗。曾任教樹仁學院,及中文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碩士班課程。

2103101香港立法會圖片

從「愛國者治港」牽出要建立一套「香港特色的新民主選舉制度」,北京看來已一切就緒,稍後「兩會」結束,特區政府就會按部就班草擬法例「全面配合」,從此香港政治體制進入一個新階段。

 倡「協商產生特首」者 枉費心機

「兩會」召開前夕,還有聲音表示特首可以經協商產生,而協商並不違反《基本法》。香港從第一屆行政長官選舉開始,就由選委會投票產生行政長官,選委會雖被指為「小圈子」,但畢竟選舉過程經過提名、宣傳、拉票、投票,尚有一點點「民主元素」,而且稍後選委會還會增加人數、擴大代表性……由選舉退回到協商,是明顯的倒退,中央最後也不接納,倡議者枉費心機。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王晨在人大開幕會議上,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於完善香港特別行政區選舉制度的決定(草案)》作說明,表示香港選舉要「建立全流程資格審查機制,進而形成一套符合香港實際情况、有香港特色的新的民主選舉制度」。

資格審查其實是政治審查

審查機制是「新民主選舉制度」的核心,具體如何運作,至截稿時仍未公布,但已透露的是,稍後由人大常委負責修改的,是基本法附件一和附件二,即行政長官產生辦法,以及立法會產生辦法和表決程序;基本法第45條行政長官「最終達至由一個有廣泛代表性的提名委員會按民主程序提名後普選產生的目標」並沒有改變;同樣,第68條立法會「最終達至全部議員由普選產生的目標」也沒有變。換言之,選舉這個形式仍在,「普選」仍是政制發展的目標,但參選者的資格就要經嚴格審查;很明顯,資格審查其實是政治審查。

據媒體報道,審查機制會由一個有權力的高層次單位負責,審查範圍可能包括特首、選委會、立法會參選人;至於會否擴及到區議會、重要公職人員等,稍後應有分曉。這將是一個太上皇機構,決定誰有資格出任政權的要職,那麼這個審查機構會由誰出任?它的權力來源在哪?

透過審查機制,中央日後可以直接控制香港的政制人事任命。在基本法內,中央權力主要在最後階段的任命、確認,相對是被動式;雖然中央的任命權是實質的,但選出來之後的人選,如果中央拒絕任命,將觸發嚴重政治危機。現在把中央話事權推前,安全系數可大大提高,即使特首普選和立法會全面普選,北京也大可完全放心。

美國正重新評定香港在國際社會身分

中央對香港政制的絕對掌控,西方國家自然群起反對,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指,北京改變香港的選舉制度,是對香港的自治、自由和民主進程的直接攻擊。美國傳統基金會早前把香港歸入成為中國大陸一部分,以後不再單獨為香港經濟自由度評級,此一決定實際影響小,但象徵意義大,顯示了美國正重新評定香港在國際社會的身分。當香港完全跟內地融為一體時,美國對香港的制裁和打擊將不斷擴大,特區政府應及早制定應變措施,尤其金融市場。

過去兩年香港歷盡滄桑,經濟受到重創,唯獨金融市場未受影響。國際資本市場協會(ICMA)本月初發表的一份關於亞洲國際債券市場報告,指香港在安排首次債券發行方面,明顯優於其他主要國際金融中心,佔亞洲市場的75%。股市以外,香港在債市的表現其實也相當優異!

美歐更強硬反制 應在北京盤算中

香港金融中心對大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美國豈會不明白,要跟中國全面對抗,美國定會以香港為打擊對象。去年7月美國國會通過《香港自治法案》時,路透有一則報道,指北京及香港對維持香港金融制度及聯繫匯率的能力及意志「仍然很強」。

正因金融市場重要,北京會盡力維護,泛民陣營因此認為北京出招不會去得太盡,避免損害香港的地位。因有這個前提,泛民的策略也一直是堅持不讓步、不妥協。到了「愛國者治港」出台,北京決心建立一套新的選舉制度,把大部分泛民排除在外,美國及歐盟會作出更強硬反制,理應在北京的盤算之中。走到這一步,北京也應該做好了最壞打算。

行政立法「充分合作」 對特區管治絕非好事

放下了「國際觀瞻」這個包袱,北京將會「去到幾盡」?是否所有泛民政黨和頭面人物都要清場,以後都不能進入建制?溫和反對派是否仍有參政機會?愛國者的標準會定得有多嚴?議會之內,本來就是讓不同政見者互相辯論的地方,如果議會內沒有反對聲音,一律支持行政長官「依法施政」,社會上將失去一股制衡政府的力量,對香港發展未必是好事!

建制派自回歸以來一直被視為保皇黨,重要關頭都要支持政府,尤其北京一聲令下,建制派就要「歸隊」!這種形象和定位,令建制派長期無法得到大多數港人的支持。《逃犯條例》修訂觸發政治風暴,當年行政長官逆流而上,認為反對意見「統統都是廢話」,據說其「底氣」就是來自有「外力」幫助箍票成功,建制派一律要歸邊撐政府,令特首無視反對者的理據,一意孤行,終於闖出大禍。

未來經審查之後能進入議會的,絕大部分都是「自己友」,同聲同氣,稍有不同想法都會擔心以後通不過審查,不如積極跟政府配合……這種行政立法「充分合作」的模式,對特區管治絕非好事。

《人民日報海外版》2月1日的文章〈「愛國者治港」保香港長治久安〉,指「香港矛盾的實質是政治較量,是在政治層面將香港變成一個什麼樣的香港的政治對抗。這種情况下,要保證『一國兩制』行穩致遠、保持香港繁榮穩定和長治久安,關鍵就在於堅持『愛國者治港』,讓反中亂港者徹底出局」。政制設計,必須有一定制衡,澳門回歸之後政治風平浪靜,立法會內仍有幾席民主派人士的位置,雖成不了氣候,但至少仍容許一些反對聲音!

政制能否令社會穩定,關鍵始終在人民的支持,審查制度可以令反對派徹底出局,但經過「新民主選舉制度」產生的管治班子能否取信於民,還得看他們的施政是否得民心。

 

原刊於《明報》,獲作者授權發表。

 

發佈於 博評
By 2021-03-10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