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評】陳景祥﹕當金融成為武器

2022-04-27 10:56:57
陳景祥

在傳媒界工作逾30年,曾任職通訊社、電台、報章、網絡媒體,有豐富的編採和管理經驗。曾任教樹仁學院,及中文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碩士班課程。

2204271網絡圖片

俄烏戰爭徹底改變了世界。蘇聯解體,學者福山提出「歷史終結論」,認為從此再沒有意識形態之爭,現在看來是大錯了。歷史似乎正在重複,再次返回兩大集團對峙的局面,世界從此不一樣。

俄對烏之戰是侵略 不能否認

俄羅斯對烏克蘭之戰本質是一場侵略,這是「支俄派」也不能否認的。烏克蘭是俄羅斯的「老祖」(烏克蘭的誕生大約在9世紀,其首都基輔就是中世紀城邦基輔羅斯公國(由烏克蘭、俄羅斯和白俄羅斯的共同祖先組成);莫斯科的誕生則在12 世紀),建國年代早於俄羅斯。到1917年俄國革命後,烏克蘭成為蘇聯的創始加盟共和國之一。1991年蘇聯解體,加盟共和國紛紛獨立,同年12月烏克蘭全民公投,宣告聯盟終結,俄羅斯、烏克蘭和白俄羅斯正式分離,各自「獨立成國」,1997年俄烏之間簽訂條約,確認了烏克蘭邊界的完整性。現在普京發兵攻打一個主權國,不是侵略是什麼?

同情俄羅斯的一派,主要認為是因為北約東擴,已到了俄羅斯的大門,烏克蘭一旦加入北約,就等於完成了封鎖網,在地緣政治、國防安全上對俄羅斯構成重大威脅,俄羅斯不得不反撲。

俄烏之戰的「深層」經濟因素

但其實對俄羅斯另一次更沉重的打擊,是烏克蘭的「廣場革命」。事件的背景,是普京從2000年開始,即籌備建立一個由俄羅斯主導的獨立國協關稅聯盟(註1),希望成為俄羅斯重振經濟影響力的基礎。過往普京積極拉攏當時親俄的烏克蘭總統亞努科維奇加入聯盟;而為了加入俄羅斯主導的關稅聯盟,亞努科維奇宣布會凍結前政府與歐盟建立的《歐烏聯繫國協定》,結果觸發烏克蘭親歐派大規模示威,此事被普京解讀為歐洲刻意破壞俄烏關係,阻止俄羅斯的關稅聯盟坐大。

亞努科維奇處理示威失當,多名示威者被軍警射殺,親歐派於是發動「政變」,在被指未依照憲法程序的情况下解除亞努科維奇的總統權力。經此一役,烏克蘭國內的親俄派潰不成軍,大批流亡往俄羅斯,普京認定這是歐美勢力搞的另一場「顏色革命」。

俄烏之戰,既有地緣政治、國防安全的因素,但更「深層」的原因,是俄羅斯的經濟實力遠遜歐盟,它主導的「歐亞關稅聯盟」推動經濟一體化進展緩慢,內部貿易並不活躍;相比而言,歐盟經濟區的經濟多元、活力充沛,對烏克蘭人來說,親歐派力主「融入歐洲」、成為歐盟一員的吸引力遠大於融入俄羅斯主導的系統;此消彼長,烏克蘭跟俄羅斯愈走愈遠,且早晚會成為歐盟和北約一員,成為俄羅斯的心腹之患。

兩陣對壘,支持烏克蘭的主要是歐盟、美國,以及美國的親密盟友,大部分都屬於經濟發達國,聯合國召開特別會議,3月2日表決支持譴責俄羅斯的國家有加拿大、土耳其、日本、愛爾蘭、新加坡等,它們都是美歐一方的成員(共141國支持,富國窮國皆有);支持俄羅斯的主要是白俄羅斯、敘利亞、朝鮮等,都是跟美國敵對的窮國,國際經濟影響力極低。

保持中立的國家則包括中國、中亞諸國、印度、巴基斯坦、南非等,除了中國和印度,其他國家的經濟實力也相當有限!現在有人以民主和專制之爭去論述俄烏之戰,但保持中立、不願跟隨美歐的國家之中,也有不少是民主國家,它們不跟隨美歐,經濟利益應是其中一個重要考量,特別是要向俄羅斯購買石油和天然氣。

見俄被踢出SWIFT 港宜及早思應對

俄羅斯經濟實力不足,支持它出兵的都是小國、窮國,如果跟烏克蘭的戰事拖延日久,俄羅斯將會元氣大傷。在戰場上,歐洲和美國都表明不派兵,只願提供軍火;另一手則是金融制裁,措施包括歐美等地聯手凍結俄羅斯政府和央行的外匯帳戶、估計超過400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在外國發行的證券或國外銀行的現金和存款)。

措施影響了俄羅斯央行可動用的外匯和黃金儲備,大大削弱了俄羅斯維持盧布穩定的能力。西方推出金融制裁之後,盧布兌美元一度暴跌。

其中被稱為核彈級的制裁,是把俄羅斯踢出 SWIFT ——這個被稱為「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的組織,有200多個國家及地區參與、數千家銀行加入,幾乎是所有金融機構都使用的跨境轉帳系統,是銀行與銀行間的跨境互通網絡平台,對國際貿易往來相當重要。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就明言,把俄羅斯踢出SWIFT,能阻止它在全球的大部分金融交易,也可以有效阻止其進出口。

向俄羅斯投下這個「金融核彈」,會對俄經濟金融有什麼影響?市場專家做了許多分析,但更根本的問題,是SWIFT 本身應該是一個交易平台,為各個金融機構提供資訊連結。據英國《金融時報》的解說,「SWIFT只是一個訊息傳遞系統,儘管它體現了1.15萬用戶之間的相互信任和共同標準。沒有SWIFT,也可以進行交易。只是會更費力。SWIFT是一家總部位於比利時的合作社組織,這與其社群主義特徵相吻合。拜登和約翰遜都無權直接將俄羅斯逐出該網路。但隨着時間的推移,通過美國政府的反對態度帶來的寒蟬效應,他們的金融制裁可能達到這一目的」(註2)。

現在美國和歐盟的做法,是把本應屬於金融交易的平台「武器化」,作為制裁工具,並用作打擊敵對國。對香港來說,我們過去相信西方制裁「不會去到咁盡」,如果針對中國而把香港踢出 SWIFT,將是一個兩敗俱傷之局,按理西方國家不會愚蠢至此。俄羅斯的石油和天然氣何嘗不是歐洲的生命線,但到了衝突頂點,任何具「大殺傷力」的武器都會用上。這次俄羅斯的前科,香港應該好好思考,尤其金融領域,是否要及早準備一套應對危機的方案?

大國較量不惜一切 經貿金融利益次要

大國較量,是要不惜一切、用盡各種方法打垮對方,在這種「敵我分明」的思維下,經貿金融利益都是次要。中美關係高低起伏,中國的對策一直都以經貿作為共同利益的基礎,希望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緊密連繫中穩定雙方關係;然而到了特朗普上台全面封殺中國,大打貿易戰,對美國同樣造成傷害。明知而故犯,就是因為敵我思維壓倒一切,只要能打擊對手,什麼都可以做。而香港對中國大陸的最大貢獻,正是金融市場連接全球的功能,一旦到了美國要決定「重擊」中國的時候,難道會放過香港的金融體系嗎?

以俄羅斯現在的實力,對美國來說只是小菜一碟,除了核武器,俄羅斯對美國構成不了任何威脅。特朗普任內跟普京「稱兄道弟」,目的可能是「拉俄制華」,對中國形成一個更大的包圍圈,屆時南(中國海)北呼應,中國將會有大麻煩!

兩大陣營對壘 港應做好心理準備

俄烏戰爭,表面上跟中國無關,但背後較量的,其實是中國和美國,及以美國為首的北約。法國國際廣播電台一篇分析道出了西方觀點的關鍵:「中國對俄烏戰爭參與之深,超出人們的想像。俄國入侵烏克蘭,戰前唯一告知的國家就是中國。中國什麼時候知道?最晚是在2月4日北京冬奧會開幕式舉行之時……沒有2月4日普京訪問北京,就沒有2月23日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戰爭」(註3)。

美國和西方心知肚明,俄羅斯單獨行事成不了什麼氣候,它們認定中國才是主要對手,在應對俄烏戰爭時硬把中國拖下水,已是美國和歐洲的「戰略佈局」。西方輿論認定,俄烏戰爭中的中美之戰,是冷戰後中國與美國在戰場上的一次較量,以中俄聯盟對抗美國和西方的兩大陣營對壘格局已經成形。

在這個大變局中,香港已經「離隊」、跟西方陣營說再見,改為加入「國家隊」;在壁壘分明的世局下,對於未來的變化,香港應該做好心理準備。

 

註1: 獨立國協是蘇聯解體後,其部分前加盟國組成的國際組織

註2: 見《金融時報》中文網2022年2月26日每周網上新聞問答提供的說法

註3: 王山,〈俄烏戰爭中的中美之戰〉,法國國際廣播電台,2022年3月7日

 

原刊於《明報》,獲作者授權發表。

發佈於 博評
By 2022-04-27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