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於我們
香港輕新聞(Lite News Hong Kong)是一個致力於提供中立報導和獨到評論的網絡平台,成立於2015年9月。我們立足香港,關注全球的政治、時事、經濟、文化和趣聞。
香港資深影評人。1964 年開始寫影評至今。
《不止不休》《別叫我賭神》電影宣傳海報
大陸片《不止不休》由賈樟柯監製,王晶(與香港王晶同名不同人)導演,2020年曾入選幾個國際影展,遲至今年才在內地公映,據報收入五千多萬元。香港亦有特別場放映,少人注意,其實拍得不錯。
這部社會寫實片改編真人真事,描述一個青年見習記者,努力調查揭秘,陷於左右為難的困境,因良知幾乎自毀前途,但不止不休,終於取得成功。此片把報章記者的情況拍得細緻深入,而且觸及內地的「病症歧視問題」。
故事發生於2003年,白客飾演外省窮文青韓東,前往北京希望加入新聞界。開頭拍攝人山人海的求職會場,大學畢業生也打崩頭角逐,這主角只是初中畢業,更無錄用機會。他與女友住在極擠迫惡劣的地下室,十足「籠民」,可見京城不易居,搵食甚艱難。
幸而他投稿被賞識,有緣追隨大報社資深記者遠赴礦場調查報道,逐漸成為見習記者。他做「卧底」採訪賣血輸血,發現疑似黑幫與醫生勾結,為乙型肝炎病人「代檢」,弄虛作假有病變無病。主角寫文揭秘可能是頭條新聞,當會在報社平步青雲,名利雙收,但發生奇情變化。
《不止不休》拍得富於現實感,亦有頗強戲劇性。後半部尤其峰迴路轉,大大扭橋,具體變化不必透露,總之秘中有秘,主角由揭發「奸惡」勾當,變為同情非法代檢。因為大陸當時規定,凡是乙型肝炎帶菌者都不能入學和工作,以免傳染。其實這是落後措施,超過一億帶菌者大多數並無危險,卻慘受歧視變為「不可接觸」的賤民。
主角韓東,藍本是真實的韓福東,2003年11月發表文章「1.2億人的反歧視主張」,影響到數年後政府修例,讓帶菌者正常生活。
此片題材與2018年大陸狂收三十一億人元的賣座片《我不是藥神》有相近之處。《我不是藥神》描述進口白血病特效藥極昂貴,很多病人買不起,徐崢飾演主角本來賣「印度神油」,妙在非法從印度輸入廉價仿製特效藥賺錢,還造福大批病人。結果他被捕入獄,但也促成政府改善藥物管制。
《不止不休》遠遠不及《我不是藥神》叫好叫座,畢竟乙型肝炎歧視問題是廿年前的事,重提有點過時,亦不及《我》片卡士強和娛樂性豐富。無論如何,《不止不休》仍是可觀之作,感人下淚。
我覺得此片特別可取之處,是拍出文青的掙扎,見習記者的艱苦,以及為民請命的勇氣,亦把報社情況拍得很有真實感。二十年前紙媒報刊尚未被網絡潮流壓倒,現在當然少人讀報紙了,不過在任何社會,新聞界的監察作用始終很大,縱使在嚴控的地方,亦會有新聞工作者不失理想原則,敢於實事求是,揭出民間及官僚不公不正的問題,這方面很重要。
至於香港片《別叫我賭神》,據報之前有幾個片名,包括《我不是賭神》,也令人想到《我不是藥神》。但只是片名玩玩花樣吧了。
潘耀明導演、莊文強編劇的《別叫我賭神》,可以說是為周潤發度身訂造之作。1989年周潤發主演王晶片《賭神》,劉德華、王祖賢等合演,大受歡迎。影響了翌年元奎與劉鎮偉合導《賭聖》,使周星馳大紅大紫。卅多年後,這新片很懷舊,同時把《賭神》反轉了。
其實《賭神》的靈感,來自1988年美國片《手足情未了》(Rain Man),德斯汀‧荷夫曼 Dustin Hoffman 演自閉症哥哥,有計數天才,弟弟湯‧告魯斯 Tom Cruise 利用他在賭場大勝。《賭神》則安排賭神周潤發忽然腦部受傷變白痴,妙在賭術更神奇; 劉德華演古惑仔,讓周潤發在賭局大搏殺。
現在《別叫我賭神》的周潤發,飾演吊兒郎當的爛賭理髮佬「吹水輝」,忽然知道自己有個自閉症兒子(柯煒林),有賭博天才。不過此片並非賭博片,而以父子情為主,周潤發與這痴兒相處,由鬥氣冤家變為真情流露,還戒了賭,跟兒子到處長跑,很健康又勵志。
正如一些評論指出,《別叫我賭神》把過去不少港片的元素炒埋一碟。周潤發就像《秋天的童話》《精裝追女仔》那樣爛撻撻吊兒郎當,又像《阿郎的故事》建立父子情。自閉症痴兒角色,近年《黃金花》和《媽媽的神奇小子》也拍過了。袁詠儀演痴兒的媽媽,則像三十年前主演《新不了情》那樣患上絕症!
周潤發現年六十八歲,大家知道他不斷行山長跑,精力充沛。今次外型沒有老態,演技生動抵死,簡直重現八十年代「船頭尺」和「阿郎」的形象。問題是此片像炒雜碎,懷舊紀念性有餘,卻未能與時並進。事實上數十年前港男頗多爛仔格,教育程度不高,現在顯著不同了。
劇情發生在澳門,周潤發、廖啟智、白只經營「三友理髮店」,然而這三友與店內都污遭辣撻,竟然有客光顧,實在難以信服。此片某些地方拍得用心,整體就做戲咁做。
袁詠儀演用心良苦的好社工、好媽媽,出場不是很多,而最正派沉重。合演者還有方中信、盧慧敏、安志杰等。《別叫我賭神》實際上拍於2019年,廖啟智已在2021年病逝,演痴兒的柯煒林曾與他合演棒球片《點五步》,廖啟智做正經嚴格的老師兼教練,奇怪的是他在這部遺作做理髮師,為何爛撻撻呢?
原文刊於「石琪影藝談」,本社獲作者授權發表。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