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於我們
香港輕新聞(Lite News Hong Kong)是一個致力於提供中立報導和獨到評論的網絡平台,成立於2015年9月。我們立足香港,關注全球的政治、時事、經濟、文化和趣聞。
香港資深影評人。1964 年開始寫影評至今。
日前從「中國戲曲節2023」三個不同版本的《白蛇傳》(京劇、川劇、婺劇),聯想到日本優異舊片《雨月物語》、《御法度》和胡金銓的《俠女》。——停不了聯想下去,今天繼續漫談。
溝口健二導演的1953年黑白電影《雨月物語》,把十八世紀上田秋成的聊齋式著作《雨月物語》其中兩個故事合而為一,自由發揮。壓軸情節取材中國白蛇精,被該片改為女鬼。
1965年小林正樹導演彩色電影《怪談》,改編1904年小泉八雲聊齋式故事集《怪談》其中四個鬼古,得「康城影展評判團」大獎。小泉八雲原是博學的歐洲人Patrick Lafcadio Hearn,英文著作甚多,包括《中國鬼古集》。後來他往日本教英語,娶了日本太太小泉節子,歸化日本,改名小泉八雲。《怪談》是他取材日本民間靈異傳說寫成英文故事集,被翻譯為日文,成為日本名著。
電影《怪談》是精裝大製作,美術、配樂、攝影都很出色,影響甚大。片頭水中潑出彩墨,慢動作如煙如雲散開,活用了水彩、水墨、潑墨,美妙幽異,此後常被電影電視仿效。《怪談》之名亦盛行起來,被各式各樣古靈精怪的作品借用。
片中四個古裝鬼古是「黑髮」「雪女」「無耳芳一」和「茶杯中」(後者據說出自小泉八雲另一故事集《骨董》)。——最精彩是「無耳芳一」,山寺的盲眼小和尚芳一擅長彈琵琶唱誦「平家物語」的海戰慘敗悲劇,深夜被平家武士幽靈(丹波哲郎飾演,全套盔甲)帶往荒墳廢墟彈唱,平氏家族鬼魂們聽得懷舊洒淚,一晚一晚召他前往。
小林正樹把船艇海戰慘況的映像加上古畫,配合古腔彈唱史詩,拍到將士紛紛戰死,貴婦抱着少主投海。情景悲壯動人又色彩繽紛,使我想到九龍城宋皇台,紀念南宋皇室被蒙古軍追迫到廣東,宋軍海戰大敗,宰相陸秀夫背負八歲宋帝昺投海而死。華人電影何時才拍得出呢?
「無耳芳一」另一經典之處,是山寺主持發現芳一被鬼迷,因此在他全身寫滿「心經」文字。當武士幽靈再來召喚時,芳一隱形不見,只露出沒有寫經的雙耳,被鬼武士扯掉,變為無耳。此後世界各地很多影片有樣學樣,拍出人體寫上經文或符號。
其實比《怪談》早了十二年拍成的《雨月物語》已有先例,遇上女鬼的男主角,高僧在他裸背上寫了一個好像梵文的佛教符號,女鬼就不能碰他。大概身上畫符寫經辟邪是東方古老傳統(世界各地紋身和身上塗彩,本來也有神秘作用),可能更早有其他電影拍過,但《怪談》全身寫滿經文的視覺效果特強,影響特大。
導演小林正樹(1916-1996)的國際得獎名片不少,特別值得一提是1962年黑白片《切腹》,橋本忍編劇,成為「反武士道」的日本武俠片傑作。切腹是日本武士效忠殉君的自殺儀式,被譽為忠義,亦被批評為愚忠。而且常有主公死亡,家臣被迫切腹陪葬。亦有窮武士及浪人前往名門望族,聲稱到來切腹,其實求取施捨金錢。影片開頭便有窮困青年武士 (《切腹》主角仲代達矢的女婿)出此下策,哪知名門不施捨,迫他真正用貧困竹刀切腹自殺!
正本戲是仲代達矢飾演貧窮中年武士,前往豪族將門要切腹自殺,亦被懷疑敲詐,迫他真正切腹。他就跪坐庭前,道出悲痛經歷,又拿出證物自認已經殺了豪門三大高手,表明要為慘死的女婿和女兒報仇。
《切腹》結構獨特,顯然啟發了2002年張藝謀導演的武俠鉅片《英雄》。——兩片劇情不同,《英雄》拍攝戰國末期行刺秦王,製作規模比《切腹》盛大得多。相似的是李連杰飾演無名武林浪客,似乎是大刺客,單人前往守衛森嚴的秦國宮廷,跪坐秦王面前,說出已經殺了企圖行刺秦王的三大劍客。他是否借此機會接近秦王,乘機行刺呢?
《英雄》跪坐講故事的形式,和《切腹》一樣,亦同樣聲稱殺了三個高手,肯定受《切腹》影響。主題就大異,《英雄》不是反暴君反侵略,剛剛相反,片中大刺客其實贊成秦王毀滅六國,統一天下,認為只有這樣才可制止殘酷戰亂,達致和平盛世。因此大刺客不惜犠牲,反對刺秦。
這主題迎合中共讚美秦始皇、宣揚統一全中國的主旋律。卻不提秦朝殘暴統一後迅速滅亡,還引起內亂內戰,項羽和劉邦爭覇的血腥歷史。——當然,張藝謀很聰明,拍出這部符合官方意旨又十分賣座的大作,而且映像出色,武打場面出神入化,成為歷來最佳中華武俠片之一。這部中港合拍片亦促成國產片走向商業市場化,此後二十年來不斷刷新票房紀錄。
片中梁朝偉、張曼玉、甄子丹飾演另外三大劍客,與李連杰是敵亦是友的關係很微妙,屢次比武有真有假,都打得有實感又有劍仙式虛幻。
至於《切腹》中仲代達矢角色的三大對手,武打沒有誇張花巧,真正勁敵由丹波哲郎飾演,妙在他進入仲代達矢的陋室,說室內狹窄,長劍會被樑柱阻擋,故此要到風吹草動的野外決鬥。這場決鬥注重蒼茫氣氛,沒有具體顯示仲代達矢怎樣得勝,而用側筆交代他沒有殺死三個高手,而是割掉他們的髮髻,受極大恥辱無面目見人。真正血戰是仲代達矢後來在豪門殺傷圍攻的眾多武士,同歸於盡。
巧合的是,跟《英雄》同在2002年面世的《黃昏清兵衛》,山田洋次導演,有些重點亦與《切腹》相似。最顯著是描述下層武士貧苦,雖然沒有淪為無主浪人,但搵食養家很艱難,甚至把必備的長劍賣掉,劍柄之下劍鞘之內只是竹劍,冒充真劍,正如《切腹》的窮女婿那樣。這女婿就是影片開頭的青年武士,更慘在連切腹的短劍也是竹,被迫用竹劍劏肚,死不掉極端痛苦,要咬舌而死。
真田廣之飾演《黃昏清兵衛》主角,奉命去殺死一個拒絕切腹殉主的劍道高手,在室內對決。真田廣之勝在擅長短劍,高手就敗於長劍被樑柱阻擋。《黃昏清兵衛》也是出色武士片,但級數不及《切腹》(亦不及大島渚的《御法度》)。而且那個高手經驗豐富,應該像丹波哲郎知道狹窄室內不宜長劍,為何明知故犯呢?
另一方面,常見日本武士片在室內用長劍大打大殺,是否必須比較寛濶,或者有室內劍法呢?我不清楚,只知「詠春」武術據說適宜狹窄環境施展,除了詠春拳,也有較短的「詠春八斬刀」。詠春又有比較長的「六點半棍」,看來不宜用於狹窄地方。
原文刊於「石琪影藝談」,本社獲作者授權發表。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