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於我們
香港輕新聞(Lite News Hong Kong)是一個致力於提供中立報導和獨到評論的網絡平台,成立於2015年9月。我們立足香港,關注全球的政治、時事、經濟、文化和趣聞。
編按:緬甸警方拘捕緬北電詐集團重要成員並移交中國警方照片。(中國駐緬甸大使館網站圖片)
緬北犯罪問題之前已曾引起中國國內高度關注,從那時起,大陸社會對緬北的關注一直沒有停止過,直到今年八月,大陸社會對緬北的討論和關注程度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峰,不論是官方媒體或是互聯網上的自媒體都廣泛報導緬北地區的犯罪問題。
眾所週知,緬北與雲南地區有著綿長的邊界線,但是緬北犯罪問題絕不僅影響到雲南地區:東北民眾和大陸節目曾經質疑,東北地方的電訊公司是不是有把個資賣給電詐團體; 緬甸潮汕商會成了無數大陸民眾眼中的英雄,因他們動用自己的資源力量拯救出被騙到緬甸的中國人;許多來自浙江和福建的網民在社交媒體上表示,很久以前,在他們的家鄉,就有人到緬北賭錢,有些一去無回,有些斷手斷腳,交贖金後能夠安全回國的已經算是好運。
編按:果敢族原本是明末逃避全國大亂和滿人入侵中原,而大舉湧雲貴地區的漢人後裔。其中一支在緬甸邊境的大干山建立地方勢力,先受清廷冊封土司,後又納入英國殖民統治。由於貧困,十九世紀即開始種罌粟,漸漸成為金三角的其中一角。時至今天,由於緬甸內政問題,當其他「兩角」都已漸漸遠離毒品種植時,果敢一帶仍是主要種植中心,當然也更易成為其他犯罪的「天堂」了。(網絡圖片)
也有不少人講,其實許多去緬甸的華人都很清楚知道到緬甸後會從事與詐騙有關的工作,只是他們沒有想到當地情況會如此惡劣。
不論上述事情是真是假,我們至少可以說,緬甸、甚至整個東南亞地區,對中國民眾來說已是個非常恐怖的存在,把緬北形容成人間煉獄的營銷號或自媒體更是比比皆是。
緬北問題有著深遠的歷史背景:英殖時期製造民族矛盾、獨立之後續存種族不平等政策、種族不平等導致政經不平等,這些都與緬甸現今出現無數少數民族武裝部隊有關,這些恐怕不是一篇小文能講清楚的事。普遍認為,緬北的犯罪團伙都與這些武裝部隊有關,比如說,之前曾經是最大毒品來源地、後來專營招待中國人的賭場的果敢地區,現在就是電詐行業其中一個重鎮,當地所謂的四大家族裡面,有一些就曾在果敢族軍閥彭家聲手下做事。可以說,這些從犯罪活動而來的資金,是支撐軍閥繼續運作的其中一個重要經濟來源。
編按:楊美紅的《罌粟花紅》,不但是她自己參加緬共人民軍的傳記,更是研究緬共人民軍後期發展及彭家聲軍閥化過程的重要參考資料。(網絡圖片)
讀與緬北有關的報導令我想起以前讀過的一些與緬甸有關的書籍,特別是楊美紅寫的《罌粟花紅:我在緬共十五年》。
楊美紅是在文革時代從雲南逃離到緬甸的。
文革時期,她的父母在雲南山城的造反派批鬥。家破人亡、無依無靠的她,決定孤注一擲,偷渡到緬甸,參與緬共人民軍,投身國際革命。那時候有無數像她一樣、無法在國內生存下去的知青,都跟她作出相同的選擇,有些人是想逃離大陸的政治環境,有些人想寧願為革命而死也不願被批鬥至死。楊美紅的著作裡面其實不是有很多章節是在敘述緬共的政治政策和革命方向。讀這本書的時候,最引起我注意的,是書本後段講緬共末落的歷史。
編按:1963年時和新生緬甸政府軍談判不果的緬甸共產黨代表。經歷多年國內抗爭政策失敗、國際共運變化及政府軍的圍困,緬共和其武裝力量失敗過,墮落過,部分投機份子甚至脫離他們而自立門戶,但2021年緬甸軍事政變後,反對軍政府統治的左翼分子似乎又開始回到緬共和人民解放軍的領導之下。(圖片來自維基百科及連結1)
四十年代末,緬甸獨立。當時的吳努政府向緬共展開全面進攻,迫使緬共轉入地下,緬共也在這個時候開始開展武裝鬥爭。後來在六零年代,緬共失去在緬甸中部的根據地,同時間,在中蘇論戰期間緬共選擇站在中國一邊,這個時候起中國開始向緬共提供軍訓物資和技術援助。
八零年代初期,中國政策轉變。中國共產黨減少向緬共、泰共等東南亞共黨提供援助, 同時中國政局也開始穩定下來,像是楊美紅這些、原來因想逃離文革、有中國藉的緬共黨員,也陸續開始回到中國。這個時候,失去了經濟來源的緬共亦開始衰落,政治絕望和領導腐朽更是把緬共推向滅亡。楊美紅形容,這一時期的緬共幹部享樂至上,紛紛想法撈錢,如像享受最後的狂歡。有理想的人無法再在這個團體裡待下去,有些幹部更是帶頭販毒。這個悲劇,與中國在八十年代路線大轉變有莫大關係。
編按:大約2009年前果敢民族民主同盟軍其中一支部隊誓師合照的照片,這支由緬甸人民解放軍分離出來的武裝,雖然多次擊敗來自緬甸政府軍對果敢的騷擾,但也是支持軍閥彭家聲的重要力量。(圖片來自連結)
講到緬共、軍閥,當然不能不講我們在上面曾經提到的彭家聲。在楊美紅的回憶錄裡面,彭家聲也曾出現過數次。六十年代中,奈溫軍政府與果敢楊家土司爆發戰爭,彭家聲參與楊家組織的果敢革命軍。隨後,彭家聲隨其指揮官投降政府軍。後來彭家聲聲稱對緬軍內部種族歧視不滿,再次叛變,領導緬甸史上所稱的果敢第二次革命。彭家聲領導的果敢革命軍餘部不敵在金三角赫赫有名的大毒梟羅星漢的部隊。彭家聲率餘部退至中國地區,中共提議彭家聲進入緬共,在這個條件下,彭家聲部隊得到中共的軍訓和支援。正是這樣,後來彭家聲才有能力反攻果敢地區。
編按:曾為果敢王的彭家聲(右)雖已身故,但他的家族及緬甸民族民主同盟軍仍然掌控果敢部分地區,且仍對果敢現政府有一定影響力。無論有什麼英雄故事都好,仍改變不了他的軍閥性筫。(圖片來自連結)
隨著八十年代中共停止資援緬共,原本就因利益原因才與緬共走的彭家聲,於八十年代末期率軍叛變、轉投奈溫軍政府的陣營。現今果敢四大家族之首的白家,其領頭人白所成,當初就是彭家聲的左右手。十多年前,緬甸政府與果敢武裝部隊爆發衝突,緬甸政府向彭家聲發出逮捕令,但彭家聲未獲白所成等將領的支持,致使彭家聲敗走果敢。後來彭家聲在互聯網上以同胞的名義呼籲華人援助。
這幾天因緬北的新聞,在大陸互聯網上可以看到不少與緬共、緬北有關的資料,有種說法,可以參考:不要隨便相信緬甸那些自稱自己是華夏同胞的人,歷史上,像是彭家聲這樣的人可以一而再、再而三投降政府軍,現如今,那些人如果真的當你是同胞,就不會叫你去緬甸。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