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自造隱身護衛艦下水 3500 噸配 16 單元垂發

2024-12-27 17:50:08 最後更新日期:2024-12-27 18:38:56
五郎

評論員,關注戰略問題、軍事歷史、軍事裝備。

UMAH ENG 24 12 2025 2下水儀式後,由拖船協助移出船䲧的「他隆國王」號護衛艦。從照片可見,艦上的雷達、電子設備、武器等均未安裝。(MWD 圖片)

緬甸政府與各民族地方武裝自去年底爆發衝突以來,政府軍在緬甸東北與西南的戰鬥中頻頻失利,外界多以為緬甸社會已陷入混亂,執政軍人政權有隨時倒台的可能。然而,緬甸海軍在 12 月 24 日慶祝成立 77 週年時,舉行了 3500 噸國產護衛艦的下水儀式,並同時慶祝兩艘獵潛艇正式服役成軍。緬甸的國防工業並未受地方衝突影響。

具軍方背景的緬甸媒體《苗瓦迪電視台》報道,12 月 24 日在紀念緬甸聯邦共和國國防軍(海軍)成立 77 週年的儀式上,國家行政委員會主席、國防軍總司令敏昂萊大將,以及海軍總司令滕溫海軍上將等在仰光出席了新國產護衛艦的下水及命名儀式。

該艦被命名為「他隆國王」(UMS King Thalun)號,舷號 19,以紀念 1629 年至 1648 年在位的緬甸東吁王朝君主他隆王,他在緬甸歷史上有平定內亂、抵御外部威脅和發展國家的功績。除慶祝該艦下水及命名外,同時還舉行了兩艘 63 米獵潛艇入役儀式。

裝備 16 單元垂直發射系統

在儀式上,滕溫溫海軍上將介紹了該護衛艦的技術細節與建造過程。《苗瓦迪電視台》報道稱,該艦長 135 米,型寬 14.5 米,高 9 米,吃水 4.1 米,排水量 3500 噸,航速 30 節,採用柴燃交替(CODOG)動力。該艦具備執行 21 世紀海軍任務的能力,具有防禦緬甸海域前線常規和非常規威脅、巡邏監視、打擊恐怖組織入侵、保衛海域、控制國家領海、執行搜救等任務的能力。

71038d1dly1hwx0vw7heaj21kw0pm44s「他隆國王」號護衛艦下水時航拍照片。從照片清晰可見,前甲板有兩個 8 單元的垂直發射裝置。(MWD 視頻擷片)

社交媒體上流傳該艦在下水儀式上的現場照片,艦上的武器、雷達、電子設備均尚未安裝,在 A 炮位後方有兩組 8 單元垂直發射裝置,共 16 個分射單元,但安裝方式是左右併排,中間有一個分隔的甲板空間,8 單元垂發採左右各 4 坑佈局,中間有一道排煙口。

《Army Recognition》網站據此分晰稱,該護衛艦使用了雷達隱形技術,可減少其雷達截面積,並將裝備先進的雷達和感測器系統。武器裝備可能包括意大利 OTO Melara 76 毫米艦炮;俄羅斯 AK-630 近防系統、Kh-35E 反艦飛彈和 RBU-6000 反潛火箭發射器;中國紅旗-16 對空飛彈;印度 Shyena 魚雷等。艦尾機庫可容納一架俄 Ka-28 直升機和一架奧地利席貝爾 Camcopter S-100 無人直升機。 

《Army Recognition》網站也指出,「他隆國王」號的建造工作始於 2017 年 3 月,採用較先進的分段建造方式,全艦共分為 34 個艦體區塊和 15 個上層建築模組,分段建造完畢再吊至船台組裝。

緬甸自建的第七艘護衛艦

據《觀察者網》消息,「他隆國王」號護衛艦是緬甸海軍現代化計畫的一部分,計畫於 2001 年啟動至 2016 年,緬甸海軍已根據該計劃建造了六艘護衛艦,此外還曾在 2012 年引進了兩艘中國海軍退役的 053H1 型護衛艦,分別是原 554 安順艦及 557 吉首艦。

報道又指,近年來的一些衛星圖片顯示,該艦於 2020 年 1 月初在緬甸海軍造船廠陸上船台開始搭建,並在 2022 年底時完成大部艦體建造。結合此前緬甸官方新聞報道所透露出的電子圖紙畫面和此次下水新聞報道,該艦還在前甲板佈置了 2 組 8 單元垂直發射裝置,這也是緬甸首艘配備垂發系統的戰艦。

71038d1dly1hwx16k404qj20sg0hrtc6此前緬甸媒體 MWD 曾曝光該艦的電子設計圖,明顯可見前甲板佈置了 2 組 8 單元垂直發射裝置。(社交媒體擷圖)

當天服役的是兩艘小型獵潛艇,屬於「延年昂」(音譯,Yan Nyein Aung)級的第三、四號艦,分別為舷號 445 的「延敏昂」(UMS Yan Min Aung)以及舷號不明的「延瑞昂」(UMS Yan Zwe Aung),該級艇的前兩艘在 2020 年 12 月 24 日的緬甸海軍 73 週年紀念日服役。該級艇總長 63 米,寬 7.5  米,排水量約 600 噸,裝備有 1 座雙聯裝 57 毫米艦炮、2 座雙聯裝 25 毫米艦炮、兩具三聯裝輕型反潛魚雷發射器和兩具五聯裝火箭深彈發射器。

發佈於 軍事
By 2024-12-27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