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於我們
香港輕新聞(Lite News Hong Kong)是一個致力於提供中立報導和獨到評論的網絡平台,成立於2015年9月。我們立足香港,關注全球的政治、時事、經濟、文化和趣聞。
《香港輕新聞》總編輯,浸會大學社會科學碩士。
The White House 影片擷圖
2月28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和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吵架的新聞,引起全球轟動。雖然雙方的觀點都已經表達清楚了,但是大部份觀眾看的都是數分鐘的剪輯版本。無論澤連斯基是否說了「蘇卡不列」(意思為狗娘養的),有沒有對特朗普表示感謝,又或者是萬斯(JD Vance)是否不夠政治功力駕馭國際會議等等,都無關宏旨。事件的核心始終圍繞「外交手段」一詞展開,屬於美烏之間的根本分歧,很難調和。
特朗普表示,不可能一邊說普京的壞話,一邊和俄羅斯達成協議,又要求澤連斯基先放下對於普京的仇恨,因為「我很難在這種仇恨下達成協議」,而是否表現的強硬都沒有意義,特朗普強調:「你想讓我強硬起來嗎?我可能比你見過的任何人都強硬。我會非常強硬,但你永遠不會通過這種方式達成交易。所以事情就是這樣。」
然後萬斯則藉機批評拜登,指「我們有一位總統在新聞發布會上談論普京,隨後烏克蘭危機全面升級,摧毀了烏克蘭的大部分地區。通往和平與繁榮的道路或許是通過外交來實現。」
此時澤連斯基表示他已經和普京進行了很多對話,但是普京違背了和烏克蘭的協議:「我在2019年作為新總統和他簽署了協議,我和他、馬克龍和默克爾簽署了協議,包括簽署了停火協議。」又問:「萬斯,這是你說的哪種外交?你是什麼意思?」
萬斯回應指「是能夠結束你國家毀滅的外交」,又說「我認為你來到橢圓形辦公室,試圖在美國媒體面前質問(指美國計劃中的「外交手段」),是不尊重的。並稱烏克蘭出現人力問題,強迫新兵到前線。指烏克蘭已經無力再戰。
對美國來說,要麼用「外交手段」談判,要麼繼續給錢支持烏克蘭作戰,這是一個二選一的問題。此時澤連斯基強調「外交手段」沒有用,言下之意是美國只有繼續給錢烏克蘭一個選擇。這種表態雖然硬氣,但也在全球電視觀眾面前把話「聊死了」,不再存在迴旋的餘地,在澤連斯基低聲罵了一句「蘇卡不列」之後恐嚇特朗普:「你們有一片美麗的海洋,雖然(你們)現在感覺不到,但將來你會感覺到」。事已至此,特朗普只能被迫出來維護萬斯,指責澤連斯基「在拿第三次世界大戰做賭注」,又指烏克蘭沒有談判籌碼。
澤連斯基的核心關切是提供其渴望已久的安全保障,多次表達加入北約的意願,主要目的也是取得安全保障。礦產協議第十條的:「美國政府支持烏克蘭為獲得建立持久和平所需的安全保障所做的努力。」明顯不能滿足澤連斯基的要求。但美國作為世界頭號強權,即便最挺烏克蘭的共和黨議員,如林賽·格雷厄姆(Lindsey Graham)也不可能被迫同意他國的條件,否則在美國的政治生態當中形同「喪權辱國」,在記者會上出聲怒斥澤連斯基並要求他辭職。
美國直接參與戰爭,又或者容許歐洲國家以北約的名義參加烏克蘭戰爭,都有機會令事態升級,特朗普對於「第三次世界大戰」的擔憂不無道理。因此就算之前俄羅斯有多少次違反協議,「外交手段」可能也是不可或缺的。
解密檔案已經顯示,就算在冷戰局勢最緊張的時候,美國和蘇聯也一直保持秘密溝通的渠道,倘若美蘇雙方都很有原則,很有勇氣,恐怕我們的世界在古巴導彈危機時已經不復存在。
對於現屆美國政府來說,最重要的事物是重塑國內的政治架構和產業模式,以便能夠和中國競爭。有礦產協議當然是個不錯的選擇,但遠水救不了近火。一般來說,新開採的礦場都需要數十年才能產生回報,何況蘇聯在烏克蘭地區經營多年,容易開採的礦產都已經早就投入開採了。特朗普是否真的在意烏克蘭的礦產,委實存疑。比較起不知道多少年才能獲得利益的礦產協議,緊急止蝕可能才是特朗普政府更重要的考慮。
歐洲方面對白宮爭吵的事態發展深感擔憂,法國、德國、英國等多個歐洲國家紛紛表達對烏克蘭的支持。 3月1日,澤倫斯基結束訪美後抵達倫敦,並與英國簽署了一項 22.6 億英鎊的貸款協議,以加強烏克蘭的國防能力。
更重要的是,特朗普要求歐洲承擔更多防務開支的訴求,也可因為此事加快進度,據德國之聲報道,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建議推出名為「重新武裝歐洲」的國防計劃,總值8000億歐元。當局勢進一步惡化,烏克蘭再有求於美國,價碼恐怕很難是只是50%了。
如此一來,對特朗普來說可謂正中下懷,無論歐洲是否有能力支持烏克蘭,戰爭持續多久都好,歐洲都成為了矛盾的焦點,美國大可藉此置身事外,也難怪特朗普覺得公開矛盾是好事。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