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於我們
香港輕新聞(Lite News Hong Kong)是一個致力於提供中立報導和獨到評論的網絡平台,成立於2015年9月。我們立足香港,關注全球的政治、時事、經濟、文化和趣聞。
香港輕新聞編輯部
政府新聞處圖片
特首李家超8日上午出席行政會議前會見傳媒表示,上星期美國宣布對多個貿易夥伴徵收所謂「對等關稅」,其中向香港產品加徵34%關稅,連同早前宣布的20%關稅,累計徵收54%關稅。美國不再奉行自由貿易,肆意破壞國際共同建立的世界貿易規則,霸凌野蠻,損害全球貿易,嚴重破壞多邊貿易體制及全球化進程。
李家超指,這次濫施關稅影響全球不同國家和地區,稅率加幅巨大、涵蓋的商品範圍廣泛,破壞了世界經貿秩序,為世界帶來極大風險和不穩定性。這些風險包括破壞了全球消費品產業鏈和供應鏈的穩定性,尤其是對中小企業、跨境電商及配套產業鏈造成不利影響。
李家超表示,全球供應鏈受擾亂、生產成本上升等連鎖效應,影響國際貿易和投資者對市場的信心,有可能引發貿易萎縮;生產成本上升引發通脹風險,改變了原先利息可能下調的預期,增加全球衰退的風險。長遠來說,會加速地緣經濟割裂,世界自由貿易傾向區域化發展,而區域與區域之間亦可能出現更多貿易壁壘。
李家超指,香港除面對上述有關全球的風險,更因為香港是一個高度外向型的國際自由港,轉口貿易和物流業將面對壓力。對外貿易企業,尤其中小企和跨境電商等在短期內無可避免會受到影響。
有分析估計在未來兩年,中美雙邊貿易額至少將大幅下跌兩成。事實上,2024年香港產品出口至美國的貨值,佔香港總出口總值只是0.1%,而美國在香港整體貨物出口的市場佔比,已由2017年的8.6%縮減至去年的6.5%。相反東盟市場份額已由7.4%上升至8.7%,排名僅次於內地。自2019年東盟已超越美國成為香港第二大貨物出口市場。
李家超稱,特區政府一直以來制訂政策都以鞏固優勢、把握機遇和防範及化解風險為原則,實踐證明這方面的策略是正確的。面對美國濫施關稅,特區政府的策略會在七方面加大力量﹕
第一,全面把握國家發展機遇,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國家是香港的最大機遇,也是最大的肯定性。國家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和第二大商品消費市場,擁有14億人口的龐大內需市場,香港企業可「近水樓台先得月」。因此我們要進一步加快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把握國家的龐大市場機遇。以粵港澳大灣區為例,大灣區有8 700萬人口,按購買力計算的人均生產總值達40,000美元。因此,香港要更積極對接國家大市場優勢的強大內需,加強向內地不同省市拓展產品內銷。
香港亦會利用好CEPA(《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給我們的優惠待遇,同時吸引更多外國企業進駐香港,以CEPA的優待進入內地市場。香港在專業服務的優勢,更可助力全球投資者把握全球「東升西降」的趨勢,進入內地市場,同時帶動香港經濟。截至去年底,CEPA下的累積貨物關稅優惠已突破102億元人民幣。
第二,我們要加強國際交往合作,積極深化區域合作。區域內的經濟體之間所協定的關稅和相互優待,是區域內的事,不受美國關稅影響,區域內的貿易可以做大做深做廣,抵銷美國的貿易減少。我們會進一步擴大香港經貿的「朋友圈」,包括東盟、中東,以及其他「一帶一路」國家及地區等。
我們會和更多國家及經濟體簽訂自貿協定。現時香港的自貿協定已涵蓋21個經濟體,投資協定涵蓋33個經濟體,我們正與沙特阿拉伯、孟加拉國、埃及和秘魯探討簽訂投資協定。我們會繼續爭取盡快加入《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係協定》RCEP,深化區域合作。
同時,我們已計劃在馬來西亞及沙特阿拉伯開設經貿辦。投資推廣署和香港貿易發展局亦分別在埃及開羅、土耳其伊茲密爾和柬埔寨設立辦事處,積極開拓經貿新藍海。
第三,香港要加快產業升級轉型,發展高增值、創新驅動的經濟模式,我們會推進建構高增值供應鏈服務中心、數字貿易和推動總部經濟等的發展。我在去年《施政報告》已提出這方面的革新框架,尤其把握好部分供應鏈正向「全球南方」及「一帶一路」國家遷移,內地企業積極走出去的大趨勢。我們會強化供應鏈服務,加快建構高增值供應鏈服務中心和推動總部經濟的發展。企業亦推動更多不同領域的產業發展。
第四,加大發展科技創新,吸納高端人才,提升生產力和效率,進一步加強香港競爭力。無創科,無未來,科技創新和人才是國際必爭之地,我們會全力發展香港創科中心,加快河套和新田科技城的建設,繼續搶人才,引進更多重點企業,不斷加強香港競爭力。
第五,大力推動國際金融合作,發揮國際金融中心地位,開拓新的資金來源和資金通道。我和政府官員多次訪問新興市場,建立新夥伴,我分別訪問了東盟和中東國家,和當地交易所建立互認關係。在這兩年多期間,港交所(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的海外認可證券交易所數目增加了三分一,增加五間至20間,遍佈全球18個國家。去年在沙特阿拉伯上市、兩隻投資香港股票市場的交易所買賣基金(ETF),其中一隻是中東地區規模最大的同類產品,證明香港金融產品在不同新興市場都擁有龐大發展空間。
第六,我們要把握好多國需要分散地區風險的大趨勢,吸引外國企業和資金進駐香港。關稅戰促使全球資金重新配置,香港是全球排名第一的自由經濟體,在「一國兩制」下,可提供安全和穩定的投資環境,加上聯通內地龐大市場的獨特優勢,使我們在資產避險方面具有無可替代的優勢,包括家族辦公室、資產管理和風險管理等領域的發展。
第七,我們將繼續為業界提供支援,協助企業應對挑戰,包括透過金融管理局協調銀行界為企業資金周轉;透過出口信用保險局為企業提供出口信用保險支援;透過「BUD專項基金」支持香港企業發展品牌、升級轉型及拓展新市場;推出資助計劃支持企業加快數碼轉型,把握電商機遇;以及協助企業更好掌握市場資源,做好風險管理。
李家超強調,香港擁有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是唯一同時享有中國優勢和國際優勢的城市。自由貿易是香港的競爭優勢,是香港成功的命脈。我們會繼續保持香港自由港地位,奉行自由貿易政策,保障貨物、資金和資訊等自由流動,吸引世界各地來香港進行貿易和投資,享受香港機遇、中國機遇。
香港經歷過無數風浪,每一次都能夠在挑戰中變得更茁壯。我們要站穩腳步,發揮自身優勢和在「一國兩制」下所享有的優勢,把握好國家發展的龐大機遇,拓展和深化區域合作,企業升級轉型,共同應變識變求變。以香港人的敏銳觸覺,靈活和靱性,定可處變不驚,克服挑戰。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