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評】陳景祥:2047 2050

2017-10-25 17:19:26
陳景祥

在傳媒界工作逾30年,曾任職通訊社、電台、報章、網絡媒體,有豐富的編採和管理經驗。曾任教樹仁學院,及中文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碩士班課程。

2047年,是香港「50年不變」的最後一年。

2050年,是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十九大報告中「兩步走」第二個階段,即「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在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基礎上,再奮鬥15年,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雖然相差3年,但當香港「50年不變」期滿之日,中國已接近成為現代化強國,屆時香港對中國還可發揮什麼作用?「兩制」之中承諾給予香港的各項特殊安排是否還可再續50年?習近平的十九大報告既為中國描繪了一幅發展藍圖,也為香港的「50年不變」啟動了倒數。

十九大啟動「50年不變」倒數

本地「愛國愛港」的社會精英在公開回應中都說習的報告對香港政策沒有改變。很明顯他們都不希望引起人心震盪。但實事求是地看,中國過去20年在經濟改革、國際地位和全球影響力等各方面都脫胎換骨,十九大報告明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出現了變化。既然中國的「大氣候」已生變化,難道香港的「小氣候」可絲毫不受影響?

綜合內地和香港評論家的觀察,十九大報告對港澳政策的說法有幾處微妙變化。首先是「必須把維護中央對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全面管治權和保障特別行政區高度自治權有機結合」。過去有關港澳政策主要是強調「高度自治」;現在「新時期」的新說法是「高度自治」之上還有「中央全面管治權」。所謂「全面」當然就不局限在中央只管國防、外交,而是全面管。配合這個轉變,十九大報告也強調憲法和《基本法》共同構成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憲制基礎。基本法之上還有中國憲法,「一國」的權威明顯在「兩制」之上。

其次是十九大提出港澳特區要融入國家發展規劃之內,通過粵港澳大灣區、泛珠三角合作等發揮港澳特長。過去不少人把香港定位為「國際大都會」;現在「新時代」的發展規劃,香港是大灣區11個城市其中之一。十九大為香港定位,香港以後做好這個角色就足矣。

中央掌握「全面管治權」、香港的未來融入國家的發展規劃(大灣區之外還有「一帶一路」),以後30年香港將會恢復英治時代模式,北京一如當年倫敦,擔當特區政府的「教車師傅」,提供由宏觀到微觀治理各項上級指導,確保香港這部車不會越軌、不會出事。如此一來特區政府的工作主要集中在民生經濟,對政治議題大政方針都毋須操心。看林鄭月娥第一份施政報告,就可看出從今屆開始特區政府將順着大形勢全面「轉型」,專注在民生實務上做工夫,當一個名副其實的「民生政府」。

香港「50年不變」的特殊地位是因何而來?在不少評論分析中,「主流意見」是1980年代中國正如火如荼推行開放改革,香港是國家對外窗口,可為內地輸入資金、人才、管理、技術等,協助國家邁向現代化。然而鄧小平1982年會見英國時任首相戴卓爾夫人時對收回香港有如下說法:「現在人們議論最多的是,如果香港不能繼續保持繁榮,就會影響中國的『四化建設』(工業現代化、農業現代化、國防現代化、科學技術現代化)。我認為,影響不能說沒有,但說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中國的建設,這個估計不正確。如果中國把『四化建設』能否實現放在香港是否繁榮上,那末這個決策本身就是不正確的。」(〈我們對香港問題的基本立場〉,《鄧小平文選》第三卷,1993年)

在領導人的考量中,國家能否實現現代化,香港並非決定性因素。對1982年的中國來說香港的重要性應比現在大得多;30年之後香港的重要性應會進一步下跌。到時香港還可以得到另一個「50年不變」承諾嗎?

香港維持「兩制」優勢,有人認為是由於香港可發揮引入西方文化和價值觀,為中國現代化提供一個試驗場,令大陸慢慢從「落後」、脫離普世價值狀態返回「現代文明社會」。然而在習近平十九大報告中,宣示中國已經找到「新時代的歷史使命」的實踐方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指導黨和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理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這些具中國特色的元素不是向西方學習,當然也毋須經香港輸入「西方文化價值」。對不少抱着香港在中國現代化有着特殊作用和貢獻信念的人來說,應該要明白他們的努力對未來中國的發展起不了什麼特別作用。

對於中國未來在國際社會的角色,十九大報告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報告內雖沒用上「中國模式」一類名詞,但很明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可供其他發展中國家參考,提供西方國家發展模式之外的另類選擇,中國對此充滿信心、「底氣」十足。習主席倡議的「一帶一路」國策也會在這種新思維指導下全力推行,與西方世界鼎足而立。

香港有新任務新定位

當年回歸談判期間,香港人理解的一國兩制、高度自治是香港可協助國家現代化,作用獨特且無可替代,因此北京願意容忍差異,並給予香港在基本法下「50年不變」特殊地位。回歸20年後中國已冒起成為強國,在北京眼中,香港在中國「新時代」的契機中必須配合「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雖跟內地實行不同的社會制度,但香港仍然要「歸隊」,在全國一盤棋的部署下向前走!

可以說香港在中國「新時代」之下已有新任務新定位。對香港來說這是一個全新的變局,關心港情者應該密切留意。

原刊於《明報》,獲作者授權發表。

發佈於 博評
By 2017-10-25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