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觀點】建制齊批預算案 為補選作嫁衣?

2018-03-02 14:43:38
編輯部

香港輕新聞編輯部

【香港輕新聞】新的財政預算案出爐後,外界不少評論集中於「派錢」與「派糖」的爭拗。有批評的聲音指這份預算案看不出「理財新哲學」,亦有觀點稱政府本次「派糖」強於往屆,只因「派得不明顯」才無法獲得普遍叫好。又有指預算案撞正補選,會有不少政黨借機批評「為市民出氣」,爭取民望優勢

預算案爭議重點:「大粒糖」無體現「理財新哲學」?

《蘋果日報》「蘋論」稱,今年預算案出爐前社會之所以有如此多且強烈的派錢呼聲,是因為其中包含信奉「大市場、小政府」的人,以及「認為市民和企業比官僚更能發揮資源效應」的人,這些人「不但不期望政府會透過公共財政改善市民生活,解決社會問題,更基本上不相信現政府會以香港人的利益出發」,又基於近來各種政治現象社會現象,認為無法想像香港的未來,於是才會有「談什麼『投資未來』,不如現在回水最實際」的想法。

《明報》亦有多篇評論點評本份預算報告。其中香港大學經濟及工商管理學院助理講師阮穎嫻認為,現屆政府一直強調「理財新哲學」,要和歷屆政府維持的「小政府」角色區別;但其實這份預算案本質仍和歷屆一樣,無大改動,看不出有「理財新哲學」。

阮穎嫻指,變相減稅及退回四成盈餘等於承認「政府根本不需要做那麼多」,「狼來了」式期望管理與前任如出一轍。在社會援助方面,政府本次提出對「N無人士」「出三糧」,這不見得是對制度的大改,只算在改變金額等細節上做嘗試,依然不算「新思維」。至於社會福利範疇,政府擁有過萬億儲備,但本次對提供長遠社會福利的態度難見突破,反而自願醫保退稅還鼓勵市民轉到私營,可見政府對福利的態度「是不為也,非不能也」。最後,在發展投資方面,阮穎嫻的評價是「政府投資眼光差,沒有能力替市民作較高回報的投資,所以市民不甘公帑亂花,想政府『落地還錢』由我們自己花,效益較高。」

《信報》社評亦持相近觀點,認為本次財政預算「確有新猷,但整體而言並非什麼顯著突破」。文章形容這次預算案中的惠民措施屬於「胡椒粉式撒錢」,務求社會各階層直接間接地受惠,但不算多大驚喜。文章分析,或許在當今動輒得咎的政治背景下,「不惹起太大反感已算通過了公關考驗」;林鄭若想繼續「以民為本」民生先行的風格,陳茂波的穩健作風的確與之相襯。

《am730》所刊前立法會主席曾鈺成的文章指,雖然財爺承諾「會把預計年度盈餘中的接近四成與市民共享」,但預算案的數據證明政府下年度開支增長率已經大幅超過本地生產總值的增長率,這在回歸以來都是罕見的,「已有抵觸第一百零七條之嫌」。文內又指,政府對這筆盈餘的「共享」方案,除減稅外仍是以往最常見的一些辦法,縱然有不少人受惠,「但給社會帶來的正面感覺,跟政府錄得的龐大盈餘並不相稱」。曾鈺成最後總結,「政府就是不肯派錢,因為不能接受財富再分配的理念」。

建制派:派糖未在中產出現反彈是好事

此外,有聲音形容本份財政預算「厚中產薄基層」。《經濟日報》傅流螢文章從財爺「四成盈餘共享」的理論分析,指陳茂波認為現在的經濟環境「根本不用紓困,也不用以此提振經濟」;至於「厚中產」的說法,文章就引述港府消息稱,中產的稅務中,社會福利未必得益,壓力其實不小,預算案已盡量在大小範疇上都投入資源,希望能做到「差不多人人都有一點受惠」。

同報社論專欄「評析天下」則認為,從預算案可見,政府的確有花心思在投資未來,尤其在創科與醫療這兩個領域多預留資源,顯示當局清楚問題何在。但由於這些方面的細節解釋不清,未免讓旁人產生「錢能否用得精準」的懷疑。此文評論承認政府「有用錢的決心」,但同時指本港目前最迫切的問題「並非單單是錢可以解決」,財政案制定了方案,緊接著應盡快提交具體政策措施配合,才能讓市民感受到政府的規劃,而不是予人「藥石亂投」的觀感。

《明報》「風吹草動」政情消息引述部分建制派議員所言,稱建制派內部當初對派錢與否亦意見紛紜。有建制議員認為,派錢爭議之所以鬧得如此大,反映的是社會「階級矛盾」,中產對「派糖」收貨,但勞工階層反彈較大;該建制派認為本份預算案「派糖」有漏網之魚,包括身兼行政會議成員的葉劉淑儀等建制議員,都會向政府提出預算案的「補充建議」。

文章又引述另一建制派所言,稱林鄭政府本次想取悅的中產階級「從管治角度出發,中產一向都是最難搞的一群人」,但本次未在中產中出現大面積反彈,「對管治而言是好事。」

「派糖好過派錢」?

除了認為不足以及批評的聲音,亦有報章認可本次預算案政府「派出的糖都幾甜」。《星島日報》社論「架勢堂」專欄文章認為,本份財政預算「派糖」慷慨,且「派糖好過派錢」。其中社論稱,在退稅、豁免差餉以及加碼津貼以外,政府在支援教育與學生、電動車、自願醫保等方面的做法亦見新意。

「架勢堂」則指,市民對預算案的判斷比較簡單:「直接派錢就拍掌,沒有直接派就罵」;而是次派糖,分門別類較細精準派發,但也有「不夠明顯」的確定,令很多人無法了解到預算案真正利好的一面。文章指政府本次退稅金額歷來最大,如果要按市民要求每人派錢派掉四五百億元,其後還能否在退稅上「令中產納稅人七萬元稅款大減至四萬元,相當令人懷疑」。

前公務員事務局局長王永平在《am730》的文章,明言這是一份「花錢豪爽的預算案」,又形容「從人人受惠的角度看,陳茂波這份預算案合格有餘」,但他其後補充指,財政案若從宏觀角度評價,不應只看眼前實惠,而應衡量政府開支能否用得其所且配合施政。

林鄭立場更中立 建制需「自己執生」?

由於預算案出台的時間臨近今年立法會補選,各政黨的前後的表態不免會被外界與其各自選情聯繫起來。

《巴士的報》盧永雄文章指,財爺公佈報告前遇跨黨派人士支持派錢,在得知無全民派錢後亦受到跨黨派攻擊:不僅泛民政黨狠批,建制派中例如工聯會與民建聯也有數個議員大火力炮轟,其中工聯會醫院陸頌雄認為預算案「缺少全民分紅概念」,「好多過去支持政府的人,都因為無派錢好嬲啊」

《星島日報》文章引述政壇分析,稱預算案公佈前,不少建制派大呼政府派錢,令期望急增;在預算案出爐後,又有不少批評的聲音從建制派流出。分析指,因為建制派一直走「為民請命」的路線,不管預算案最終是因為財爺不認同派錢,還是時間上來不及安排派錢,建制派的訴求等於落空,「既然未能爭取,在選舉前就不妨成為批評者,幫市民出一出氣」。

盧永雄亦認為,與上屆梁振英政府更偏向建制的態度相比,林鄭政府的走位較為中間,甚至和泛民行得近一些。「建制派看在心裡,都要自作打算,3.11補選快到,要自己搵位抽水,爭取民望,否則選舉失敗,無人可憐,叫財爺派6000元,自然成為最佳著力點。你派,他們攞分,你不派,他們怒罵也攞分。」文章又調侃「最好笑的是當日大力反對派錢的如公民黨,財爺最後不派錢,他們會出來讚好嗎?」

發佈於 多方觀點
By 2018-03-02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