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觀點】美國重回制衡 特朗普將強勢出擊謀連任?

2018-11-08 14:10:15
編輯部

香港輕新聞編輯部

【香港輕新聞】美國中期選舉落幕,民主黨雖奪回眾議院控制權,但「藍色浪潮」卻未有出現。有觀點指,雖然兩黨各有得失,但美國制華心態不會改變;另有評論分析,選舉結果反映「特朗普黨」已經形成,而特朗普力求連任,未來兩年在國際政治、經貿問題上將會更激進,不停施壓令對手屈服。

《晴報》石鏡泉政經專欄認為,兩黨在很多國內乃至對待盟國的議題上存在強烈分歧,但在應對中國的「威脅」上則有不少共識,一些民主黨議員與反自由貿易的工會關係還很好,「民主黨贏得眾議院不代表他們就會叫停特朗普的對華貿易戰,反而會在貿易戰中塞入一些民主黨的策略」。

專欄表示,不少美國農民確實對貿易戰給他們的衝擊感到焦慮,但他們也沒有因此拋棄特朗普和共和黨。畢竟遏制中國這個美國眼中最直接的『競爭對手』,在美國本身就有着很大的市場,「別忘了2016年之前的奧巴馬和希拉里時代,民主黨政府就一直在亞太構建着遏制中國的包圍圈」。

事後,不少聲音指出共和黨在參議院選戰是「超出預期」,《明報》社評稱,共和黨獲此成績,靠的是特朗普幫手箍緊保守白人選票及在選前大打反移民牌,而結果反映特朗普基本盤更見穩固;隨着共和黨多名溫和派眾議院候選人落敗,共和黨實際已變得愈來愈似「特朗普黨」。

社評預計,民主黨未來兩年內部路線鬥爭勢將更激烈,但打擊特朗普始終是首務,勢將就「通俄門」等風波向特朗普窮追猛打;惟對特朗普來說,民主黨此舉可能正中下懷,「讓他有機會煽動支持者怒火,鞏固自己票源,美國社會將更見對立分化」。

另一方面,國際關係學者沈旭暉《信報》的專欄則指出,選前特朗普已做足期望管理,為眾議院失守「出口術」,以證明保住參議院是偉大勝利;而未來兩年肯定加強宣傳「政黨惡鬥人民當災」,把一切施政問題歸咎於民主黨掌控的眾議院,同時加強以行政命令一類威權手法,加劇和民主制度的對立。

沈旭暉認為,由於共和黨已被特朗普重新定義「主流」,基本盤已被特朗普路線吸納,只要兩年後他在搖擺州份「重錘出擊」,依然有望連任,預期特朗普的未來政策會愈來愈針對這些州份的口味。

《香港經濟日報》社評分析,共和黨失去領導參眾兩院優勢,雖令特朗普在個別議題上或作接近中間路綫的妥協,但他為爭政績謀連任,總體上恐怕只會更激,而更重要的是中間派已沒有市場。

社評解釋,由於全球化、移民、貧富懸殊等導致全球民粹抬頭的問題仍未緩解,極端立場仍主導包括美國在內的西方國家;例如今次選舉中標榜自己是特朗普「馬前卒」的共和黨佛羅里達州州長參選人勝出,而未在政綱中攻擊特朗普的民主黨密蘇里州參議院參選人落敗,都被視為「只有極端才有市場」的證明。

《蘋果日報》蘋論則形容,從選舉結果來看,特朗普「算是勝了一仗」,因為中期選舉歷來對執政黨不利;但在共和黨高層眼裏,這說明特朗普路線不是票房毒藥,而是可借助的護身符,「未來兩年共和黨勢將進一步『特朗普化』,積極配合他的路線,不會拖他後腿之餘還會隨他的指揮棒起舞。未來兩年共和黨也許該叫『特朗普黨』」。

蘋論表示,選舉結果反映選民不反對特朗普的做法,相信特朗普會更放手在國際政治、經貿問題上我行我素,以捍衞美國利益的強人自居,作為大選時的業績爭取連任,「換言之,不要再憧憬特朗普在中美貿易問題上放軟手腳了」。

特朗普迎「信任公投」制華路線難改變?

《香港01》周報特刊分析,特朗普曾揚言,這次選舉某程度是選民對他的「信任公投」。文章認為,特朗普應明白將共和黨綁上自己的戰車風險不小,若「反特浪潮」襲來,低迷的支持度分分鐘拖累選情,「但如今的情形對特朗普個人無疑是最有利的」。

文章指出,特朗普過去兩年獨掌行政大權,在內政外交上逐一落實「美國優先」主張,並且迫使把持參眾兩院的共和黨向其「民粹」路線靠攏;雖然外界關注選舉輸贏,但特朗普早已為自己找到不會言敗的立足之地,「他所煽起的民粹潮流,勢將繼續興風作浪」。

《信報》「金針集」專欄則引不少民主黨眾議員候選人並未因而事事緊跟「大佬」立場,反而針對自身選區特性,在各項議題上調節主張,或更溫和或更進取;這種「八仙過海」各師各法的現象,固然顯得民主黨不及共和黨旗幟鮮明,但卻有助包容不同立場,讓民主黨人能在各區更有效地爭取中間派選民支持,「盡量做大個餅」。

此外,特朗普8日與國家主席習近平的通話亦引起國際關注。《蘋果日報》蘋論強調,不管從特朗普個人政治利益還是美國長遠國家利益而言,中國都是不能不遏制打擊的對手。

蘋論表示,特朗普高舉「美國優先」旗幟,加上中國是不少美國人眼中挑戰美國霸權的主要對手;為爭取連任及穩住本身的基本支持,他絕不想被選民視為對中國讓步或軟弱,「既然個人利益及國家大局都要求特朗普以中國為假想敵,中美關係轉勢談何容易」。

發佈於 多方觀點
By 2018-11-08

手機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