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末話題】稀土如何成為貿易戰「王牌」?中國優勢在於存量還是技術?

2019-06-07 08:00:37
諾文

香港輕新聞編輯

【香港輕新聞】在中美貿易戰如火如荼之際,中國官媒最近亦頻頻釋出稀土可作為貿戰「王牌」的訊息。目前全世界已知有約9,261萬噸稀土礦,中國僅佔36%儲藏量,若以儲藏量分析,未有絕對關鍵性的優勢,然而中國為何有意打「稀土牌」?在1970年代,已故中國科學院院士徐光憲,自主創新出一套「串級萃取理論」,使中國憑藉以獨特的技術,成為全球的稀土元素最大的生產國。

優勢於生產萃取技術

中國在稀土領域上的優勢,並不僅是儲藏量第一,而是於生產的萃取技術。在新中國建立初期,稀土萃取技術落後,由於稀土元素價層電子結構相近、化學性質相似,分離極為困難,中國的稀土精礦及混合稀土只淪為低價出口,然後再以幾十甚至幾百倍的價錢在國外進口稀土產品,1970年代以前,國際稀土市場基本為外國廠家所壟斷。

技術造就稀土礦價值

「稀土」並非指其存世量稀少,由於稀土元素分布得極為分散,在大量的稀土礦中,只含有極少量的稀土元素,因而要經過繁瑣的萃取工藝,將微量的稀土元素從雜質中分離出來,如果欠缺萃取技術,稀土礦的價值與普通泥土並無兩樣。

 

中國稀土之父徐光憲(網絡圖片)

中國稀土之父徐光憲

「中國稀土之父」之稱的已故中國科學院院士徐光憲(1920-2015),浙江紹興人,1944年畢業於交通大學化學系;1951年獲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學位,主修量子化學,師從C.D.Beckmann教授。在美國「禁止中國留學生歸國」法案生效前,徐光憲的妻子高小霞放棄獲得化學博士學位的機會,與徐光憲一同回國。回國後一直在北京大學任教,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化學部院士,2008年獲得中國科技界的最高榮譽「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徐光憲與妻子高小霞在實驗室。(網絡圖片)

創立出串級萃取理論

1972年,任職於北京大學化學系的徐光憲接得分離「鐠(Pr)、釹(Nd)」的軍工緊急任務,鐠釹是兩種稀土元素中最難以分離的,當時仍是國際公認的難題。其時分離鐠釹是主要依靠「離子交換法」,但其生產速度慢、成本亦高。徐光憲與學生根據國內外的相關資料,在美國嘗試失敗而放棄的「推拉體系」中得到啟發,自主創新出一套最優化的「串級萃取理論」,使鐠釹分離的純度大幅提高至99.99%。

 

1950至2000年世界產量比較(圖擷自維基百科)

稀土界稱為中國衝擊

1980年代,徐光憲提出原子價的新定義及其量子化學定義,並首次合成了一系列有特殊結構和性能的四核雙氧基稀土配合物。徐光憲發現稀土溶劑萃取體系具有「恆定混合萃取比」基本規律,提出適用於稀土溶劑萃取分離的「串級萃取理論」,可以「一步放大」直接應用於生產實際,引領稀土分離技術的全面革新,簡化原本複雜的稀土生產工藝。促進中國從稀土「資源大國」向「生產大國」的進步,改變世界稀土產業和市場格局,被國際稀土界稱為「中國衝擊」(China Impact)。

 

2008年徐光憲獲中國科技界的最高榮譽「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網絡圖片)

 

短期內需求將難滿足

《BBC》報道稱,在2018年,幾乎是90%稀土礦加工都在中國完成,根據美國政府的數據表示,美國目前有大約80%的稀土進口是來自中國。美國若要將稀土礦運往中國加工,中國目前已徵收的25%的進口關稅,一旦中國實施稀土的禁令,美國短期內的對稀土的需求將難以滿足。美國仍可選擇由馬來西亞進口,然而馬來西亞政府由於環境問題已威脅停止生產,未來難以保障美國工業所需;而美國要發展一套完整的稀土提煉生產鏈,亦需一段較長的時間。

 

相關影片﹕

https://youtu.be/28MSJPxnOLk

【週末話題】稀土是中國在貿易戰中的「王牌」?

【週末話題】稀土是中國在貿易戰中的「王牌」?

【香港輕新聞】稀土是多個行業的重要原料,中國官媒最近頻釋出訊號指或利用限制稀土出口到作為貿易戰談判策略,引發各方揣測,有...

發佈於 特稿
By 2019-06-07

手機分享本文: